构式语法理论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911924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式语法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构式语法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构式语法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构式语法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构式语法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式语法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式语法理论(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种新的语法研究方法论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 理论构式语法的思想最早是由格语法的创始者 Fillmore (1990)提出来的,后经 Adele E. Goldberg (1995)和 Paul Kay (1995)等学者的研究而越见深入,其中以 Goldberg 的研究成 果最引人注意,她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学者,也是认知语言学的泰 斗 LAKOFF 的高徒,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的语言学教授。她的博士 论 文 是 A Construction :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后经整理在美国出版,现在成为构式语法理论的代

2、表性著作。本书今年三月已由北大出版社出版,译者吴海波,书 的中文译名是构式:论元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构式语法的基本观点是:假设 C 是一 个独立的构式,当且 仅当C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无论是形 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另 外的先前已有的构式推知。Goldberg所说的构式范围比较广, 不仅包括一般所说的句式,也包括成语、复合词、语素等。从句 式这个平面说,按 Goldberg 的构式语法理论,句式有独立的语 义,因此一个句子的意义,并不能只根据组成句子的词语的意义、 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句式所能推知,句式本 身也表示独立的意

3、义,并将影响句子的意思。举例说明。现汉中有一类表示存在义的句式(存现句) :NP1+V+着+NP2,如(A)台上坐着主席团。(B)墙上挂着一幅画。 这种句式有三个特点:1、主语和宾语的置位。2、B类句式的施 事者的隐藏。 3、按说句法成分的语义角色不同,所造成的语法 意义有差异,但A类句式的宾语角色是施事,而B类句式的宾语 角色是受事,但是两种句式的语法意义一致,怎么解释这种现 象?针对这三个问题,生成语法学有三种理论解释:一是“句式 变异说”,二是“动词变异说”,即由一元变为二元,三是“轻动 词说”。其中以第三种理论的解释力最广,简单地说,就是假设 该句式中存在一个轻动词,台上 v 主席团坐

4、着,墙上 v 一幅画挂 着,其中的轻动词 v 表示“存在”,但在表层结构中缺省,因此 造成了后置动词的前移,最终形成了该类句式。轻动词理论确实 可以解释上述三个问题,但是该理论最致命的缺陷在于,由假设 所造成的理论循环论证:如果问,存现句是怎样形成的,可以回 答,是因为句中有个轻动词;试再问,句中为什么有个轻动词, 又会回答,因为它是存现句。很明显,这种假设在科学论证中是 很危险的,实际上它并不能解决问题的实质。现在可以用构式语法 来解释,这样的句式 可以称作“存在构式”,该构式有三个构成要素:存在物+存在处 所+存在方式,这三个要素在词汇层面上投射为NP1NP2和V着, 在认知层面上则投射为

5、一个存在的场景,按照“整体大于部分之 和”的原则,该场景的意义并不能由词或词素的结构组合来推知, 而是该构式本身就具有这样一种意义,是独立存在的。还有一类构式相似的句式,即“一 锅饭吃了十个人”“一条板凳坐了五个人”“五十个字写了一天” 等这类“供用句”(蔡维天),这类句式是施事和受事在语形层面 上的置位,汉语是“施动受”序列的语型,那么这类特殊句 式用其它理论就很难得到满意的解释。但是用构式语法也能得到 很好的解决,这类句式可以叫做“容纳构式”,它的构成要素是: 容纳量+容纳方式+被容纳量,而且被容纳量超出容纳量的预计。 这个容纳量可以是一维的时间,可以是二维的平面,还可以是三 维的空间。汉

6、语中有一类形容词性的祈使句式:(A)谦虚一点儿!细心 一点儿!高一点儿!远一点儿!(B) *骄傲一点儿! *粗心一点儿! *帅一点儿! *棒一点儿!袁毓林认为B类句式不成立,能进入A 类合格句式的形容词必须是非贬义可控的。但是语言研究恰 恰是“说有容易、说无难”,像“粗心一点儿! /帅一点儿!”这 样的语例在当今的口语中还是较常见的,比如“你一直那么认真 干啥,这次就粗心一点儿吧!”“(在照相)你再帅一点儿嘛!”其 实这些“例外”的语例和“合格”的语例都属于同一种构式,不 妨称为“变化构式”,其构成要素是:周而复始的量、系列性的 量+变化,其中的“量”要经过语用的“优选”来得到,即说话 者按照

7、自己的意愿来进行选择。以上三种句式语例是结合汉语实际分析得出的。但同时也提出了两个疑问:1、印象中,构式语法似乎都是用来解释 特殊句式的,那么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常式句”是否也有构式 呢?比如“张三吃了一个苹果”,这类句式应该是什么构式呢? 如果这类常式句不用能用构式来分析,那只能说构式语法还不是 一种普适性的理论。事件构式?2、构式义是独立的,但是它是从何而来 的?这个问题 Goldberg 等学者都没有解释,陆俭明老师的解释 是这样的:客观存在的事件通过感官感知而形成认知图式认 知图式投射到人类语言层面形成意义框架意义框架投射到 一个具体语言根据构式意义的需要在词库中物色具体词语 而构成具

8、体的句子。构式语法的几个理论缺陷:1、Goldberg 提出的构式的范围太广,从 语素到复句都是构式,如此一来,语法就成为了构式的“清单”, 这样就等于取消了组合的规则,特别是抹杀了句法层面上构式与 构式之间的相关性。2、放弃了投射的观点和与之相关的组合 规则,实际上等于取消了语言中组合和聚合的关系。这样说可能 会以为我们抱守旧理论的陈规,但问题是构式语法并没有提出可以代替这些旧理论的新理论。3、构式语法认为构式就是形式和意义的 对应体,但到底形式是指什么样的形式,意义是指什么样的意 义?拿语素来说,语素的形式只能是语音,它的意义则是符号所 指称的客观实体,但在句法层面上,形式则是一种词类序列

9、,意 义则是一种语义配置,很显然,语素的形式和意义同句子的形式 和意义不是同质的,那么,不同语言单位的构式是否就是不同的 构式呢?这样一来,该理论体系内部就会产生很多无法解决的矛 盾。继承借鉴怀疑假设探索求真轻动词是形式语言学的一项发明。 轻动词的特点是:1、有语义内容,但没有语音形式;2、必须附 着在一个实义动词上。轻动词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他跑了一身汗”。“跑”是一价动词,为什么会带两个论元呢?轻 动词的解释是,“跑”的后面有个轻动词“出”,因为轻动词没有语 音形式,所以不在句法表面出现,“汗”是轻动词“出”的论元,而 不是“跑”的论元。北京大学语法博士应晨锦的博士学位论文就是 做这方面研

10、究的。“一锅饭吃十个人”。为什么施事和受事掉个儿了?轻动词的解释 是,有个轻动词“供”,本来是“一锅饭供十个人吃”,但轻动词“供”不能在句法表面出现,就强制要求“吃”移位到“十个人”的前面, 于是出现了施事和受事掉个儿的情形。“台上坐着主席团”。有个轻动词“有”,本来是“台上有主席团坐着”, 轻动词“有”不在句法表面出现,便强制要求“坐着”前移到“主席团” 前面,于是形成了存现句。如果轻动词是存在的,它的确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但问题是,怎 样论证轻动词的存在呢?轻动词好像是人为认定的,不像是客观 存在的东西。这不禁让我们想到“鬼”,其实轻动词不就是“鬼”吗? 轻动词的两个特点恰巧也是“鬼”的特点

11、:1、“鬼”只有内容,但看 不见摸不着;2、“鬼”要说话做事必须附着在人的身上,“鬼附身” 嘛。问题是,怎样论证“鬼”的存在呢? 如果没有办法论证“鬼”的存在,也就没有办法论证轻动词的存在。构式语法理论Construction Grammar )形式主义学派与功能主义学派是当今语法研究的两大学派。形式学派侧重研 究的是语言的实体,功能学派侧重研究的是语言的功用。这二者看似对立,事实上 起着互补的作用。而构式语法(Const ruetive Grammar)就属于功能主义学派, 是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背景,由Adele E. Goldberg和Paul Kay等在20世纪90 年代提出来的语法理论

12、。这种语法理论源于Fillmore C. J (1982)的“框架语 义学”,2001 、2002 和2004 年, 先后举行了三届国际构式语法研讨会。今天将 简单介绍有关构式语法的理论,以及构式语法与汉语研究结合的一些成果。二、构式语法理论(一) 构式语法和与其相关的理论众所周知, 构式语法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基于认知语言学之上的理论体系。它与配价语法在方法论上是相对的。配价语法的理论基础是“动词中心论”,即 从动词出发,设法弄清每个动词的配价情况(价数和价类等) ,以此来说明句子的 合格性。这种研究路向的基本假设是:整个句子的合格性是由其各组成成分(动词 和相关的名词等) 决定的,动词是核心

13、成分,句子的合格性因此也可以从动词的 配价推导出来。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研究路向。而构式语法则运用了另外的 一种思维方法综合。 Adele E. Goldberg (1995) 提出了“构式语法”的 主要观点:假如说,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 的对应体,而无论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 或另外的先前已有的构式推知。也就是说,句式有其自身独立于组成成分的整体 意义,这个整体意义是无法从组成成分或另外的先前已有句式推导出来的,是“整 体大于部分之和”,即“1 + 1 2”。所以我们需要重视对句式的研究,从句式 出发来观察动词和相关

14、名词的组配关系。这就是“自上而下”或“综合”的研究 路向。正如人的思维不可能只有单个的分析或综合一样,作为反映思维的语言, 也不可能只有单个的分析或综合,而是应该综合地运用这两种研究方法。因为句 式的整体意义固然制约着各组成成分,但是各组成成分的意义也有助于句式义的 成。Paul Kay2说,形式与意义按惯例联结在一起,即为cons true tion(构块)。 后来,A. E.Goldberg3加以发展,说形式与意义/用法的对子(配对),有些 学者则说,形式意义功能的复合体,即为构块。据此,后来这一理论又有所 发展,句子、词组、词,甚至音韵,等等,都可看作是构块。按上述几位作者的 意思,eo

15、ns true ti on通常又指构块式。Kay就认为它也是语法规则。我国学者张伯江在赴美作研究期间,接触到这个理论,后来于1999 年发表 一篇文章,说依黄居仁等人,将eons true tion译作“句式”,偶尔称作“语法 结构式”,但该文的标题用“结构式”。李淑静从“结构式”,徐盛桓则译作“构 块式”。应该说,这些译法都有道理。“句式”尤其是人们熟悉的概念。特别是 在eons true tion grammar初创时期及其以后发展的一段时间内,研究的对象就 是各种各样的句式;并且,这种语法的中心概念是:句类是句法描写的关键基础。 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构块,如上所述,可指各种各样的结构,

16、似乎译作构块 也可以; 又根据 Kay 的观点, eonstruetiongrammar 译作构块式语法。然而, 虽然上述种种译名都是有道理的,但是现在基本上都叫做“构式”。(1) He sneezed.(2) He sneezed the napkin off the table.“sneeze” 一词在英语中是个典型的不及物动词,其论元结构是施事,一般只能跟主语结合, 如(1)所示, 但有时它也能带上宾语, 如( 2)所示。在(2)中,“He sneezed 是动因,后面的 “t he napkin off the t able 是结果,它 们之间是使动关系,这种关系与动词“ sneeze ”无关,是整个构式所引起的。张三打李四。 李四打张三。张三吃了一锅饭。*一锅饭吃了张三。十个人吃了一锅饭。 一锅饭吃了十个人。她吃我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