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10702153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911772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1070215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西省太原市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1070215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西省太原市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1070215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西省太原市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1070215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1070215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11070215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太原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怕周海亮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放牛,院角为女儿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喜欢躺在树荫下,枕着锄头,眯着眼,喝女人为他沏好的茶。日子从叶隙间溜走,从禾尖上溜走,从茶香里溜走,从花开花落中溜走,他迷恋这种感觉。可是战争来了,安静的生活突然被打断,他不得不离开。他离开,因为他怕死,怕女儿和妻子遭遇意外。他亲眼看见弹片将一个男人瞬间撕裂,那个男人,不过是如他一样的农人。还有远处的枪炮声,俯冲下来的飞机,映红天边的火光,撤进村里的伤兵,蠕动的肠子和流淌的鲜血他必须离开,暂别祖辈留下的土炕、

2、土屋、土狗、土地。他曾以为战争与他无关,但现在,他必须逃离。他怕死,更怕别离。他随着人群,逃出村子,逃上公路。飞机追赶着他们,炸弹不断在人群里爆炸,残肢断臂,随处可见。人群躲进深山,燃烧弹倾泻下来,人被烧成炭,炭继续燃烧,世界变成地狱,地狱灼热滚烫。他不明白农人有什么错,他只知道他们无处可藏。又有士兵追赶上来,大山被层层围困,等待他们的,只剩死去和被俘。很多人期待被俘,被俘还有机会,还有解释或者求饶的机会,但是他不想。他什么也没有做错,他不想解释或者求饶。他逃了出去。几百个农人,他是唯一逃出去的一个。他追上撤退的部队,成为一名士兵。有老兵劝他不要当兵,老兵说:“以我们的装备,这不是打仗,不是拼

3、命,而是送死。”他说:“我当兵。”老兵说:“当兵,肯定活不过三个月;被俘,运气好的话,可以熬到战争结束。”他说:“我当兵。”老兵说:“真不怕死?”他说:“怕死,但我当兵。”他怕死,更怕奴役。他没有枪。没有枪的新兵很多。冲锋时,他扛着大刀,紧跟住前面的老兵。老兵倒下了,他捡起枪,继续往前。战斗打响以前,他曾担心过枪,老兵告诉他,这个最不用担心。他说今天是他当兵三个月的最后一天,正常的话,今天就该阵亡了。他猜得很准。他还说,现在当兵两个月,就是老兵了。他这才知道,老兵不过二十一岁,三个月以前,还是西式医院里的一名牙医学徒。老兵说得没错,他们不是拼命,而是送死。一拨人填进去,一拨人又填进去,一拨人再

4、填进去,似乎死的不是人,而是牲畜。长官说,这叫“添油”,这是他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战术。他懂。在乡下,冬夜长,想让油灯燃烧不息,就得不停地添油。他想,之所以让士兵们前赴后继,是因为,那火焰可以奄奄一息,但绝不能灭。现在,他怕死,更怕熄灭。可是战争竟然结束了。战争竟然真他娘的结束了。听到这个消息,他不相信,仍然攥着烧火棍般的枪,缩在战壕,不敢出来。他已当兵三年,他是整个师部唯一活过三年的士兵。三年里他杀死十多名敌兵,他清晰地记得每一名士兵的模样和临死前的表情。在他随后的生命里,那些士兵毫发毕现,面目狰狞,夜夜与他纠缠。不管如何,他成为英雄,他应该受到赞美和礼遇。可是他回到乡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

5、鸡,放牛,院角种满桃红色的指甲花。他说:“我打仗,不就是为了回来吗?这么多人送死,不就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吗?这样,我挺好,挺知足。”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记起他曾经是一名士兵。又很多年过去,几乎没有人再知道这里曾经被轰炸、被占领、被蹂躏,这里的人们曾经被驱赶、被奴役、被屠杀。每一天,他哆哆嗦嗦地走过村路,挤满老年斑的脸努力抬起。他仰望天空,他怕有一天,天空里再次出现密密匝匝的飞机,然后,炸弹呼啸而下。临终前几天,他想告诉每一个人,以前的村子,妻子,女儿,父亲,母亲,兄弟,炸弹,大火,老兵,战壕,履带,尘烟,炸成两段的尸体,黏稠的鲜血、鲜血、鲜血可是他太老了,已经发不出声音。他知道他不会忘记,但

6、他怕活着的人们,会忘记。现在,他不怕死,他怕遗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说开头两段运用了对比手法,首先描述了战争爆发前宁静祥和的生活图景,接着描述了战争爆发后血腥惨烈的生活情状,突出表现战争的破坏性与毁灭性。B“他”在文中三次说“我当兵”,表现出面对残酷战争时他坚定不移的选择,以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大丈夫气概。C文中写他战争结束后回到乡下的生活,在情节上与开头相照应,充分表现他参战不是为了荣誉,而是为了和平安宁的生活。D小说反复说“他怕死”,结尾又说“他不怕死”,看似矛盾实则表现他参军时的摇摆恐惧与被逼无奈,以及他人生的成长蜕变,更好地折射出反对

7、战争、向往和平的主题。2.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概括“他”的人生历程。(6分)3.小说没有出现具体的人名,而是以“他”来叙事,请分析其妙处。(4分)4.“他不怕死,他怕遗忘”这句话在小说的人物、情节、主旨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驹支不屈于晋诸侯会于向,晋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乃女之过。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对曰:

8、“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置戍焉于是乎有崤之战晋御其上戎抗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崤志也,岂敢离逷?晋国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失诸侯之心,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赋青蝇而退。范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注】前560年(鲁襄公十三年),

9、吴楚之战中吴军大败。吴告败于晋,晋于次年春与诸侯会于吴国向地,商讨伐楚之事。会上范宣子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拒绝为吴出兵。其实,此时晋已外强中干,攻楚没有必胜把握。晋人心虚胆怯,不敢和楚开战,又怕自己这个“盟主”在诸侯面前丢面子。于是就拿驹支开刀,借此以达到震慑诸侯的目的。戎子驹支:姜戎族的首领,名驹支。姜戎,戎族的一个部落。范宣子:晋国大夫。瞢:闷,不舒畅。青蝇:诗经小雅中的一篇,有“恺悌君子,无信谗言”句,主旨是希望君子莫信谗言。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范宣子亲数诸朝 数:历数其罪B.与,将执女 执:拘捕、捉拿C.惠公蠲其大德 蠲:免除、除去D.范宣子辞焉 辞:道

10、歉、表示歉意6.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置戍焉/于是乎有崤之战/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B.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置戍/焉于是乎有崤之战/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C.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置戍/焉于是乎有崤之战/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D.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置戍焉/于是乎有崤之战/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腆之田,即不丰厚、不富足的土地,“不腆”古代通常用作赠人礼物的谦辞。B

11、.寡君,是古代王侯的谦称,文中范宣子说“我寡君”是骄横自大的体现。C.执政,主持政事的人,文中代指晋君。与“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都是对对方的敬称。D.贽币,即见面礼。贽,形声字。从贝,执声,与财富有关。贽是古时初次求见人时所送的礼物。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姜戎祖先吾离被秦国逼迫驱逐,来投奔晋国,晋国在自身艰难的情况下依然赏赐吾离大量丰腴的土地,才使得姜戎得以立足。B.驹支面对范宣子气势汹汹的指斥,面对强加于己的不实之词,逐层辩驳,洗刷被泼在身上的污水,维护自己和部落的清白。C. 驹支巧妙借助青蝇一诗中“恺悌君子,无信谗言”的意思,将范宣子恶意相加的

12、罪名解释为“听信谗言”,给了范宣子一个下台的台阶。D.范宣子最终请驹支参加了诸侯会议,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和蔼可亲的君子美名。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4分)(2)晋国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失诸侯之心,而罪我诸戎。(4分)10.课内文言翻译。(4分)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太原早秋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首

13、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但“大火流”却表明天气依然炎热。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C.颈联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D.前人评价本诗“健举之至,行气如虹”,说明作者虽然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自高,带有边塞诗的雄健之气。12.本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描绘了一幅立体辽阔的江南秋景图。观“万山层林”之远景,看湘江“_,_”之近景,不仅远近结合,而且色彩鲜

14、明。(2)荆轲临行前,太子及宾客在易水边为他送行,场面十分悲壮。荆轲吟唱的“_,_”千古流传。(3)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提到了“君子”的一条标准,即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8分)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舒同与毛泽东都是书法家。舒体含蓄善藏,筋力老健,风骨洒脱,而毛体则春蚓秋蛇,流动飞舞,恣肆磅礴。B.在讨论会上,他的一番话却暗有所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C.戴望舒是一个善于借鉴的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留心古今中外诗坛,深文周纳。D.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作者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大堰河对

15、作者无所不至的关怀。1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舞剧沙湾往事是一部同时具备民族气质和现代气质,将中国舞和现代舞的表现力很好地融为一体,这样的舞蹈语言,是无声的诗,是看得见的感情。B.探究新词新语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对语言的发展变化作更为深入的了解。C.眼下,基础教育盛行“圈养教育”,这种“圈养”的目标是以学生听从教师和家长的意愿、实现功利的教育为主要目的,但这不利于学生人格健全和身心健康成长。D.发展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味,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创作诗歌,工夫在诗外;_。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从根本上讲,最要紧的是丰富文化素养和生活经验,培养想象、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