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地的知识与能力模拟地的题目及详解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911640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地的知识与能力模拟地的题目及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地的知识与能力模拟地的题目及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地的知识与能力模拟地的题目及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地的知识与能力模拟地的题目及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地的知识与能力模拟地的题目及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地的知识与能力模拟地的题目及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地的知识与能力模拟地的题目及详解(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附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提出“百科全书”的教学内容观,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人学制的西方著名教育学家是 ()。A. 卢梭B.昆体良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齐2.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教育经历:严格的要求和最大地尊重学生。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A. 爱国守法 B.关爱学生C.为人师表D.爱岗敬业3. 法国的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

2、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由此可见,卢梭在教育目的上主张()。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外在目的论4.在教育工作中,“不陵节而施”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互补性5. 在一定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指的是(A. 掌握学习B.教学过程最优化C发展性教学D.有效教学6. 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是()。A.综合课程B.选修课程C学科课程D.活动课程7学记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这就启示我们在教学

3、中要注意运用( )的方法。A.谈话法B.讨论法C.参观法D.练习法8. ()原则是一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学原则,它要求教师应认真了解和研究 一个一个的具体学生。A.启发性B.系统性C.巩固性D.因材施教9. 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A.班级规章制度B.良好的师生关系C.明确的共同目标D. 一定的组织结构10. 陈芳将“人人平等、尊重他人的尊严与权利”等准则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陈芳处于道德发展的()。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超习俗水平11. 小张在放学回家路上将摔倒昏迷的老人送进医院,及时挽救了老人生命。为此,班主任在班上公开表扬小张的行

4、为,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这是运用了教育方法中的()。A.说理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2. 鲁班由“茅草划破手”这一现象引发思考,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A.思维定势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原型启发13. 人的学习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以及用手写等,这种识记表现的是()。A.有意识记B.整体识记C. 过度学习D.多种感官参与14. 下面说法属于学习负迁移类型的是()。A.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B. 将所学的原理应用于现实问题解决C两种学习材料有相似之处,学了后一种,巩固了前面的学习D. 总是把英语字母念成汉语拼音15.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

5、千个哈姆雷特”,指的是知觉的()。A.选择性B.恒常性C. 理解性D.整体性16. 历史课上,小明知道了很多历史人物的故事,这种学习属于()。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概念学习17. 学生在数学课上学会了端坐在座位上认真做作业,在英语课上学生也做出类似行为。这表明学习行为存在()。A.刺激分化B.刺激泛化C.刺激类化D.刺激消退18. 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不属于“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 的是()。A.家庭教育B.班级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19. 德育过程的实质是()。A. 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B.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C.

6、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D. 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20. 李某在课堂上说话,扰乱课堂秩序,教师让其下课后到办公室。李某来到办公室后,教师先给他一颗糖,说:“这颗糖奖励你能遵守我们的约定,按时到来”。李某听后羞愧万分,主动向教师道歉并保证再不扰乱课堂秩序。上述案例中的教师表现出了出色的()。A.教学技能B.知识结构C教育机智D.教研能力21.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公式。这两位心理学家的观点说明,要想成为 一名优秀教师,可以采用哪种有效途径?()A. 参与行动研究,提

7、高自身素质B. 借鉴他人经验,加快自身发展C. 加强理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D. 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22.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最高级别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自己对自 己的认可。23. 归纳式学习属于_上而下的迁移。24. 教学活动除了发展学生的智力,也应发展学生的品德、体质等。25. 奖励是塑造行为的有效手段,因而奖励越多越好。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6. 简述培养良好班集体的方法。27. 简述培养心智技能的要求。28. 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29. 简述教学

8、方法的选择依据。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30. 材料:今天刚刚上课,老师拿出了四幅图片挂在黑板上。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看下图片,知道这是哪个地方吗?学生:是黄山!老师:那这几个图片都是什么呢?学生:奇松、云海、怪石、温泉。老师:那大家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云海呢?学生:波涛汹涌的云海!学生:波澜壮阔的云海!老师:大家回答得不错,那大家可以试试当个小导游吗?学生:想!老师:那大家好好想一想,该怎么表达你想要给游客介绍的景观?大家可以先整理一下,写个稿子,然后开始进行演示!问题:(1)材料中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什么规律? (6分)(2)材料

9、中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6分)(3)材料中使用了哪种教学方法?(6分)31. 材料:初三学生小然由于父母工作变动,经常转校。这次转校后,教她的有一位博学多才、风趣幽默、风度翩翩的男老师。 小然对老师产生了爱慕之情,心想遇见这么好的老师不好好学习会对不起老师的, 她在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上就拫下功夫,但是成绩并不见涨。 小然见到这位老师就紧张,但又总是想见这位老师,最终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地步,荒废了学业。问题:(1) 结合案例分析小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9分)(2) 针对小然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9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答案】C。解析:夸美纽斯世界观中的进步因素还集中体现

10、在他的“泛智”的思想中,泛智就是将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人,使其智慧得到普遍发展的理论,主张百科全书的教学内容。他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为6岁以下的儿童的智育提出了一个广泛而详细的教学大纲。2. 【答案】B。解析: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就是要 做到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3. 【答案】A。解析:卢梭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代表人物,也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 因此选择A。4. 【答案】A。解析:“不陵节而施”指的是不超过学习者现有的水平进行教育,应循 序渐进地进行教育,体现的是顺序性。5. 【答案】B。解析: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就是指在一定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

11、的教学方案, 使教师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6. 【答案】B。解析:题干中阐述的是选修课程的概念。7. 【答案】B。解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媒闻”“相观而善,相互切磋”体现的是合作学习,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方式之一,应选13。8. 【答案】D。解析:首先,因材施教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教学原则;其次,因材施教强调的是教师要从学生个体出发,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它研究的是“一个一个的具体学生”,因此答案选择D。9. 【答案】C。解析: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10. 【答案】C。解析:认为“人人平等、尊重他人的尊严与

12、权利”,属于普遍伦理阶 段,归属于后习俗水平。11. 【答案】B。解析: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 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题干中的小张是作为优秀学生的榜样。12. 【答案】D。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13. 【答案】D。解析:人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多种感官掌握所学内容。14. 【答案】D。解析: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15. 【答案】C。解析:面对同一事物,由于不同人的知识经验不同,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体现的是知觉的理解性,如“内行看门

13、道,外行看热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16. 【答案】B。解析:符号学习,又称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包括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地理信息、词汇、图标等的学习。17. 【答案】B。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 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18. 【答案】B。解析:教育中要注意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部分相结合。19. 【答案】D。解析:中学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 统一过程。20. 【答案】C。解析: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

14、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 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 迅速而正确地作 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娴熟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能力。21. 【答案】D。解析:两位心理学家都强调了反思的重要性。二、辨析题22. 【参考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所谓自我实现是指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 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 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不只是如题干描述的自己对自己的认 可,故题干说法错误。23. 【参考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自上而下的迁移是指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影响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

15、 验的学习,自下而上的迁移是指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影响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的学习。 归纳式学习是先学习具体内容,再归纳总结出相应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学习方式。具体内容是下位的较低层次的学习内容,概念、原理和规律属于上位的较高层次的学习内容,因此归纳式学习是自下而上的迁移。24. 【参考答案】该说法是正确的。教学是指在国家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这种教育活动的核心,是学生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积极引导和培养,主动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从而促进自身 全面发展的过程。故题干说法正确。25. 【参考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化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 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