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909517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3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3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3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专题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j aHENTITANJlU 直题二探究 莽溝考向 有的竝矢1. (2011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登城刘敞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望湖楼晚景苏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 ,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出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2分)答: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答: 解析 要抓住登城诗中写雨特征

2、的词 “半有无”;另外,题干中对望湖楼晚景中的雨的特点的概括“疾风骤雨”也是对答案从反面的提示。(2)题干中已点出它们都是 “相对静止”的画面,而且明 确要求让说的是在“结构中”的作用。谈结构中的作用,就要谈与前后诗句的关系;题干中“静”的说明,也是在提示我们从什么角度来谈诗句间的关系。(3)答题时要分别举出体现优美和壮美的诗句,对诗 句分析时要讲出其所用的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既有举例,又有赏析。答案(1)濛濛细雨(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濛濛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所云“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 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3)刘诗用“雨映寒空半有无”作为背景,用

3、“浅深山色高低树”作为主景,虚实结合,浓淡配置,相互映衬,描绘出“一片江南水墨图”的优美画面。苏诗描绘的是由疾风、骤雨、雷电所构成的壮美景观,“横风吹雨”“电光时掣”先后出现,中间插入“雨过潮平”的短暂平静,跌宕起伏,更凸显其壮观。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要以理解诗歌内容为基础,在此基 础上,看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这些手法和技巧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2. (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

4、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3分)答:(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答: 解析(1) “今古河山无定据”,是一句断语,也是词人的感叹。它横空出世,有上下千年、纵横万里之 慨。情语之后,紧接以景语:“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词人挥舞画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 充满动感的边塞景物图。这既是实景,也是历史画面的写照。(2) “一往情深深几许”为以情相问,但是以景来作答,把自己抽象的孤寂、惆怅之情用形象的深秋之景来作答。意象的选用十分恰当,借“深山”“夕照”“秋雨”写出自己心中的怅惘之情。答案(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2)以情相问,以景

5、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深山”、夕照”、秋 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评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形象的鉴赏能力, 能力层级为D。这个题目问得不够具体,所以解题时找 准答题角度就显得很重要。抓住第一句的深沉沧桑之感与紧接其后的写景虚实结合的特点, 就能抓住本 题答案的要领,本题难度偏大。(2)此题考查对诗歌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 D,难度适中。 鉴赏表现手法要注意概念的区分,它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等多方面。做题技巧与步骤是: 先指出手法再结合诗歌加以解析,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H* VUE JUAHSHOUJI

6、 -02妙闽 各手记来自高琴閱巻现场的报吿不能准确指出表达技巧,不结合情感分析【例1】(2011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原题见本节“真题探究”)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阅卷中发现,这道题得分率极低,经过分析发现:很多考生只是生硬地套用所谓的诗歌鉴赏的“术语”,但并不明白这些术语的含义,乱贴标签。技巧鉴赏应该与内容分析、思想情感的表达相结合。错因分析 鉴赏表现手法要注意概念的区分,它包括修辞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等多方面。做题技巧与步骤是:先指出手法再结合诗歌加以解析,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一往情深深几许”是以情相问,但是以景来作答,把自己

7、抽象的孤寂、惆怅之情用形象的深秋之景来作答。意象的选用十分恰当,借“深山”“夕照”“秋雨”写出自己心中的怅惘之情,委婉含蓄。【例2】(2009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注 觉:醒。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画线句。错因分析 题目说:“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细微”也就是细节处,此处暗示考生应该从表达方式中的描写手法一一细节描写来分析此句话的含意及作用;阅卷中发现考生审题失误,不注意题干提示、限制,进行了表现手法的辞藻堆积,推究思

8、想意义的表述,自然错误;甚至很多考生没有找出任何表现 手法。答案“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状元笔记】1.复习备考阶段应将诗歌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了然于胸。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动静、虚实、想象、渲染、正面侧面、白描等。2要注意答题三步骤:(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I纠错休验I 对点突破,强化矫正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送二兄入蜀卢照邻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

9、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1)诗的前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 (2) “相顾怜无声”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简要分析。答: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诗歌表达技巧的题目。前两句都是写景,前一句中,我们抓住“关山”“客子路”这两个特定的意象,就能明白写的是哀景,而后一句中,我们抓住“花”“柳”“帝王城”这几个意象, 就知道写的是乐景,最后再结合诗中写的事件 一一送二兄入蜀,可以确定其表现手法为反衬。第(2)题考 查诗歌的描写方法,描写方法有写人及状物两类,而“相顾怜无声”描写的对象不是景,而是人,因而可以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去思考,人物描写的方法常见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

10、写、 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答案(1)前两句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首句用“关山”二字概括了蜀道上的艰险,次句“花柳帝王城”,写出了 “二兄”出发的地点一一长安,歌舞升平,一派繁华的景象,前后形成鲜明对 比。诗人以长安的繁华反衬亲人在艰险的蜀道上将会感到的孤苦、凄凉,着墨不多,感情却备显深沉。“相顾怜无声”抓取临分手时的一个细节描写,将兄弟间依依不舍、相互牵挂的惜别情态刻画得细致 入微,淋漓尽致。“相顾”二字将相互间情深意切的目光传神地描绘了出来,一个“怜”字传达出了兄 弟间存在的挚爱之情,“无声”二字显示了不可名状的离别之痛,颇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意。2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

11、后面的问题。与史郞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1) 这两首诗都是写听梅花落的曲子,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答:(2)两首诗中联想的侧重点各是什么?两位诗人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答: 答案(1)都运用了通感和化实为虚的手法,由实在的听觉感受转化为想象中的视觉形象,将听梅花落曲子的感受转化为梅花满天落下的情景。(2) 李诗写五月的江城梅花飘落,强调飘落的情状和时令,有类似六月飞霜的联想,含有被贬的愤懑和自 我辩白之意。高诗写月夜之下风传笛声,仿佛

12、梅花飘落边关,处处皆是,表现戍边将士们思乡的情绪。丄,丫 I E fX |* 丘BdaMdiA1 -Hi Ab-I03倉考Jig. 整合探宾考情威竹在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本来是和诗歌语言密切相关的问题,比如修辞,它就是美化语言的技巧。考试大纲把它和语言并列,是为了从另一个侧面突出塑造诗歌形象的手段的多种形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和思想感情来考查的。因此,它应该是我们 复习的重点。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看,一切用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 方法都在考查之列。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词所运用

13、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表 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立意四大部分的内容。(一)鉴赏诗歌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常见的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 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 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

14、 淮山:淮河一带的远山。淀:即“靛”,深蓝色染料。这首元曲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其中“长江万里白如练”和“塞鸿一字来如线”两句在运用这种 表现手法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解析这首曲是作者清秋傍晚登上浔阳楼的即兴写景之作,曲词描绘作者在浔阳楼头所见长江等景象,七个比喻句,从物象的远近高低、动静明暗、声光色态着墨,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图景。答案 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比喻。而且句句用比,一句一景,千姿百态,气象雄伟。“长江万里白如练” 一句从色和形的角度写远望长江,形象而有气势;“塞鸿一字来如线”一句则只从形的角度,描写南归 的大雁一字排开,划过江天的景象,这既点明时令,又引人遐想。比拟比拟包含拟人和拟

15、物两种。1拟人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野步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一种什么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解析 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的春日景色。诗歌移步换景,依次展现,字里行间洋溢着盎然生 机,给人触目皆新的感觉。答案 诗的三、四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摹写出蝴蝶似乎沉醉花丛、 留恋不去的翻飞形态, 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 托出。2拟物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用舟载,这是否合乎逻辑?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解析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