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908911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四川省什邡市马祖小学 钟道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语文,无非是引导学生练习看书作文的本领,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作者的思路、文章的脉络,都宜求之于文本,不宜舍文本而他求。”大师之言,不仅验证了多读课文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而且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读,要贯穿于学习课文的整个过程。在预习阶段,做到细读查阅字典,初步了解内容,

2、记录读书疑问;在学习阶段,做到精读理解内容,学习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技巧,形成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在复习阶段,做到选读整理笔记,巩固所学知识。那么,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

3、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采取让学生

4、自己动手办手抄报、板报等方法,这样他们就会去阅读书籍、搜集资料,教师要用各种激励的手段对学生的训练结果作出及时的评价,多鼓励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此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孩子们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就能快乐地进行阅读。二:交给学生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学会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那么语文教师就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做好朗读的指导和示范,组织好学生进行精读、略读、默读等,而这些都要根据课文的实际需要,注意在阅读过程中加入想象和生活体验,不能只注意情节,而忽视语言,同时鼓励学生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让孩子养成一边读,一边想

5、,多提问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条件,利用学校图书室,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给学生推荐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一体的童话、民间故事、科幻等适合儿童的读物或文章,并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会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的表情达意,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教师对教材准确地词语,优美的句式,精彩的片段要多做范读,突出语言特点,

6、通过老师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范读,可以把文字上无法表达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调的轻重缓急充分表达出来,这样就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科学的阅读水平,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

7、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的习惯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有层次有目的读书,并用多种方式阅读,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读书,在独立阅读中大胆地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读是学生与文本间实现心灵对话沟通的最有力桥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

8、应让学生充分品读、感悟。例如教学穷人一课,就要立足文本,注重以读为主,教师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带动学生,引导在读中理解内容,读中品味语言,读中领悟方法,抓住重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课文中丰富的词汇,用词的准确,形象生动的句子,人物的语言、对话、心理等细节描写惟妙惟肖,比如课文第9自然段,抓住桑娜的心理描写,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以及复杂的内心矛盾,让我们感受到了穷人美好的善良的心灵,还有渔夫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既让我们看到了渔夫淳朴的形象,又让我们感受到他同样善良的品质。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悟到以上的写法,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便是通过读来实现的。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

9、力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六:在阅读教学

10、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