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建筑案例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908713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坡地建筑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坡地建筑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坡地建筑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坡地建筑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坡地建筑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坡地建筑案例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坡地建筑案例分析坡地别墅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棕榈泉国际花园别墅区设计浅谈别墅作为住宅的最高形式,它因其独有的自然生态,人文特色,安康环境等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势。(图1)不可复制的自然景观,包括水景、山景等,建筑庭院、室外互相渗透融合,在厨房、餐厅、卧室均可随时享受自然景观的美妙,在庭院、露台、家人可以品茗、娱乐,同时享受自然的野趣。安康的住所必然是有充足的绿色,有运动的场所,公寓的中心永远是客厅,而别墅的中心则是花园,居住在别墅中的人可能有一半的时间在室外。人文是别墅闪耀诱人魅力的核,别墅是主人文化的外在表象,居住别墅里的人可以修身养性,可以作画、宴请朋友,种植花草,培养灵性。别墅建筑无

2、疑是一个处处充满细节的艺术精品,桃檐的宽度,门廊立柱与长廊产生的装饰心理感受,入口台阶的高度,门窗比例分格与线条装饰来自严格的建筑美学。(图2,图3)坡地别墅,因其可利用地形高差,通过有组织的规划使每一栋别墅可获得良好视线及通风采光。结合地形布置景观,通过曲折的道路,假设隐假设现的坡屋顶建筑,浓荫大树,开敞的草坪,转换成地、景、建筑之间的完美关系,最大限度考虑居住的便利与舒适,使每幢别墅都占据有利的地形,让景观与层层渗入。巧妙运用建筑上下坡剖面的手法,实现建筑与坡地的巧妙融合,实现良好的采光通风而又能亲地的效果。规划布局的道路系统、弧形端头路是最有特色的创新性道路系统,在各个组团的路网处理上,

3、建筑分别由主线上的分支串成,愈往端头走,私家独幢的感觉愈加强烈。棕榈泉国际花园为棕榈泉房地产开发*,开发的1080亩湖滨高档豪宅社区,位于市北部新区高新园金开大道东侧,用地有棕榈湖和茶坪水库两个计130亩面积的湖面和239亩面积的生态公园,是集湖滨别墅、坡地别墅、湖景花园洋房和景观高层豪宅等综合性高档住宅区。基地南面为239亩生态城市公园,并在东西两侧有130亩面积的棕榈湖及茶坪水库2个水面,由南向北延伸入用地中部。原始地貌为浅丘地带地势,两湖被基地中部的山脉分开,湖的两侧并有两平行方向的坡地与中部山脉将两湖夹住。使基地呈现“山字形格局,基地北高南低,最大高差为77.5m。本规划充分利用基地本

4、身赋予的有利条件及景观要素,利用地形上的优势,力求创造一个具有特殊环境质量及鲜明个性的、高档次、高品质的居住环境。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地貌特点结合不同物业形态的建筑功能对不同地形、地貌进展合理利用,在充分考虑规划的整体性和均好性的前提下,采用分组团规划并按市场需求进展分期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综合效益。整个基地分为5期开发,一期为396户的花园洋房,小高层住宅。二期为本文重点介绍的坡地别墅区共173户。三期为高地景观高层住宅1007户。四期为湖滨高层住宅1100户。五期为一栋高层公共建筑和2栋176户高层住宅。本文介绍的为二期湖滨及坡地别墅区(图4),用地面积20.5万m23

5、07亩,总建筑面积72000m2,173户,密度为17.7%,容积率仅为0.35,绿化率含私家花园到达75%,为面向湖面的西南向坡地,落差达50m,坡度约910度,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如何合理地整理并利用好地形标高差,依山势而建,傍湖水而筑,借景营造山地生态住宅社区,成为本案规划设计的重点。别墅区沿着湖面边的坡地展开,依山势布局,前低后高,层层跌落,整个别墅区呈阶梯状排列,超过80%的别墅可凭栏观湖,俯瞰社区的130亩湖景,沿湖边的别墅则可与水亲密接触。别墅依循缓坡曲线及湖的完美弧度布局,形成前低后高的错落有致,使每个住户无论是横向,纵向欣赏都是独一无二的阔美湖景,社区道路呈现交通组织的顺

6、畅与私密,上坡式和下坡式别墅建筑分别布置在道路两侧,既恰如其分地座落在坡地上,又完美掩映于绿植之中,形成步移景异,既连续又多变,既共享又有领域感的景观空间。竖向高程规划设计,原则上尊重基地现状标高,适当整理地形,使基地得以充分利用,把落差50m的基地自高至低分为七个台阶布置建筑和道路,台阶 高差小于8m,在每个台阶上由上坡式和下坡式别墅建筑分别布置在道路两侧,消化高差的措施有二个,一是建筑自然错层,上坡式和下坡式各消化3m高差,二是庭院挡墙和地面坡度,消化2m高差,对所有挡墙用退阶和绿植处理,弱化其生硬的视觉效果。(图5)道路网采用枝状道路系统,主干道采用“之字型平面方式斜切等高线随地势蜿蜒而

7、下,为6m宽双车道,最大坡度8%,平均坡度为4.1%,从主干道派生出多条枝状尽端式支道为5.5m宽双车道,尽端式支道均设路端回车场,别墅区的道路总长度为2.25公里。道路占地率约6.6%。停车方式采用按户分散停车的方式,独栋别墅每户设有室双车库,双拼别墅每户设有室单车库,每户车库门前留有临时小型车停车位,共有停车泊位437个,其中临时室外泊位173个,平均泊位率为2.5。环境景观设计上,充分利用原地形地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拟建生态公园的优越条件,创造一个建筑与湖景、山体、生态公园相融合的环境景观格局。 别墅区景观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建筑硬景,每一栋别墅都以各异的构成、形状、尺度、质地、色彩

8、,十分精致地座落于曲折道路的两侧,掩映在层层叠叠的绿茵之中,而且与山体有机结合,不仅身临其中,可感知步移景异的美丽,从高处远眺别墅群,与湖水相映成辉。第二类是环境景观,户外依山顺路的叠级挡墙,以其天然质朴粗暴的石材面,与精致的护栏杆,S形流畅的道路,各户入口前的台阶、灯饰及小品构件,鲜活的绿植,配合成园林般的室外景象,加上柔美的水体、曲折的湖岸、郁郁葱葱的城市生态公园,把别墅群映托得生机勃勃。 每户均有前庭后院,私家花园少则1亩,多则2亩,前庭后院的布置,前面的庭院较为开放,可以看到街道与邻居家的汽车,后院私密性较强,为孩子提供一个游乐的场所,同时母亲可以通过厨房的窗户照顾到嬉戏的孩子。借助上

9、下坡户型设计的特点,各户主花园均与道路处于不同标高,确保花园的安静、私密,不受道路车辆的干扰。(图6)前庭同时也成为组团景观的有机组成局部,平整的草坪,亲切的入户小院墙,赏心悦目搭配有序的高大乔木,与小区公共景观联成一个整体的大花园。 139栋别墅共设计了17个户型,户型构造为了与坡地环境相匹配,分为上坡式、下坡式、平坡式3种剖面形式。(图7) 户型设计上力求创造一种舒适的空间关系,既符合居住建筑设计通用原理,以功能优先来决定形式,又注重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和现代生活需求,努力将人从建筑中解决出来,别墅大窗,大面积露台等符号成为主导,大露台及多露台的设计手法,露台通常附设于客厅,餐厅,卧室及书

10、房。客厅、门厅有共享空间,独栋别墅并配备有私家电梯。(图8) 居住功能规划细腻,主要分为五大区礼仪区:入口、客厅、餐室交往区:起居室、家庭室、多功能厅功能区:厨房、洗衣间、储藏室、车库、地下室、工人房私密区:主卧、卫生间、次卧、书房室外区:前庭后院、平台、坡地 建筑外观设计上,以北美风格为根底,并参考国外各流派风格,兼容并蓄,结合地区气候条件等,设计出原汁原味的新北美风格。 以大坡屋顶重叠交织,重檐退台,屋顶坡度总体上呈现一种水平展开之趋势,舒展、平衡,与坡地融为一体。不规则体态突出入口的正面山墙,八角凸窗,烟囱、用廊子围住别墅的一局部等元素,为此风格的一大特点。(图9)建筑外饰面由紫砂泥淘土

11、外墙砖红色、米灰色、咖啡色、灰色、赭石色等5种三色手工陶土砖与屋面瓦山桃、古蓝灰、海洋兰、赤陶红、木纹棕、古树棕等6种沥青瓦和文化石5种不同材质和色彩构成。紫砂泥陶土手工拉毛砖,原料采用天然陶土,凭借陶土的自然色差,经1200度高温烧成后的收缩差异,用于大面积外墙营造出古典、纯朴、柔和、幽雅的装饰效果。形状各异的人造文化石,组合千姿万态,以其不同质感、色泽及纹理来定义入口及分隔楼层,加重建筑特色。玻纤沥青瓦以其色彩亮丽,赋予房屋屋顶立体质感和大自然的景象,与保温聚苯板,脊瓦、排水沟、泛水线等构成一个具有保温、隔热、防火、防水、抗风等多功能的屋面体系。(图10)用上述不同材料、质感、色彩外墙材料

12、进展组合搭配成9种组合。使每个户型都有不同的外立面色彩,满足别墅个性化要求,到达建筑色彩、色调、色度的高雅、美观和尊崇,配合成视觉感协调丰富的外观色彩效果,与地区多阴雾的灰蒙天气形成互补效果。建筑节能措施满足标准,总平面布局上,将建筑前后错位,间距大于7m,利用地形前低后高,高差有4m左右,有利于组织自然通风,取得良好的采光和日照,住宅所有功能用房,包括厨房、卫生间、衣帽间都力求天然采光和通风,利用外廊既丰富立面,又能遮阳,建筑围护构造均采用先进的保温隔热措施,屋顶及外墙设置40厚聚苯板保温隔热层。外墙门窗均为断桥隔热喷塑铝合金单框中空镀膜玻璃门窗,空气层厚宽9mm,门窗框与墙体之间用发泡胶密封。建筑细节上追求其工艺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屋檐雨水沟与檐口一体设计,封檐板用吊顶方式处理,丰富坡屋顶的檐口造型,通过工艺细节来表达其艺术性,窗框用聚苯板线条外表施于质感涂料,按窗户大小设计不同尺度的装饰副框和凹凸面,丰富窗户的立面造型。(图11)nbD树状模式nbD树状模式.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