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尺度某种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907306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尺度某种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尺度某种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尺度某种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尺度某种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尺度某种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尺度某种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尺度某种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学概论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尺度:某种现象或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到的范围和发生的频率。(有空间尺 度、时间尺度和组织尺度)生境:特定生物个体或群体栖息的生态环境,或生物影响下的次生环境。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 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食物或其他生物等。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 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即该生物的生态幅。生态位(基础与实际):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描述了某种群 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基础生态位:物种所能 栖息的、理论上的最

2、大空间,即潜在的生态位空间就是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 一物种实际占有的生态位空间。)光周期:在陆地上不同地理区域和季节里,昼夜长短的周期性变化。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 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该定律成立的条件:一、生物的内环境和外环境处于 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衡;二、考虑生态因子间的可补偿 性。)耐受性定律:生物的生存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生态因子。任何一个生态因子 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 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甚至灭绝。阿利氏规律:动物有一个最适宜的种群密度,种群过密

3、或过疏都可能对自身产生不 利影响。阿仑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贝格曼规律: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动物大。驯化(自然/人工):生物个体对环境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形态或生理的可逆变化过程 (人工驯化:有机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生理调节反应。气候驯化:有机体 对自然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生理调节反应。)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密度效应。关于植物的物种内的密度效应,目前有两个基本规 律:最后产量恒值法则、-3/2自疏法则。最后产量衡值法则: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 何,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

4、相同时,植物的最后产量总是差不多一样的。3/2自疏 法则:同种植物因密度引起的个体死亡。自疏导致的密度和个体重量之间的关系在 双对数图上曲线的斜率为-3/2。领域与领域行为:领域:指由个体、家庭或其它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 不让同种其它成员侵入的空间。领域行为:动物保卫领域的方式很多,如以鸣叫、 气味标志或特异的姿势向入侵者宣告其领域范围;或威胁、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 等,称为领域行为。社会等级:动物种群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 接或间接影响。(意义: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促进群落的形成和演替。)高斯假

5、说/竞争排除原理: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 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生物群落:在特定时间中,聚集在同一地段(空间)上的不同种群的集合,包括 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群落。生态交错区:亦称群落交错区、生态过渡带。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 之间)的过渡区域。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指在群落边缘的生 物个体因得到更多的资源而生长特别旺盛的现象。中度干扰假说:不同程度的干扰,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是不同的,群落在 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群落演替:某一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

6、落依次取代的过程(通常是 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原生演替:原生裸地是指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消灭了(包括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地段。开始 于原生裸地上的演替称为原生演替。次生演替:次生裸地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植被下的土壤条件基本保 留,甚至还有曾经生长在此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段。发生在次生裸地上的演替 称为次生演替。林得曼效率: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力占n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能量沿营养级移 动时,逐渐变小,后一营养级大约只占前一营养级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

7、新地 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渐扩展的现象。生态足迹: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容纳人 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 态影响的一种测度。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绪论1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有哪些?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分子到生物圈。一、生物: 呈等级组织的,分子、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和生物圈。二、环境:包括3大圈层,即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分子到生物圈。分子T细胞f组织f器官f器官系统f个体T种群f 群

8、落T生态系统T景观T生物群区T生物圈)3 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三大类。有观察法、实验法、模拟法。野外的研究方法是首先的,并且是第一性的;实验研究是分析因果关 系的一种有用的补充手段;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研究是理论研究最 常用的方法。3、环境因子1 掌握水分、温度、土壤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与影响(1)水的生态作用:(1)水是任何生物体生存的重要条件。水是生命活动的基 础;对稳定环境温度有重要意义;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还能使生物保持一定的 状态。(2)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水分对植物生长有最低、最适合最高值 3 基 点;水分不足时,引起动物的滞育和休眠。(3)影响生物的数量和分

9、布。降水量 最大的赤道热带雨林种的植物比降水量较少的大兴安岭红松林的要多很多;年降水 量比较:森林400m m,草原、荒漠V400mm。(2)气态水:(1)保持湿度(2)液化形成液态水(3)大气中气态水的存在能够 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向宇宙空间逸散,因而对地面有保暖作用。(4)气态水的相 变,不仅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也是大气中云雾雨雪的基础。(3)固态水:(1)融化成液态水(2)冬季,水从上向下结冰,冰作为绝热体阻止 冰下水进一步降温,从而减少了水体的冻结,保护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冬天覆盖在 植物上的厚厚的雪层能减少植物热量向外散失,从而起保温的作用。(3)大的冰 雹常常会毁坏植物和砸伤人畜。(

10、4)冰川是部分物种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它对 生物多样性的延续有一定的作用。(2)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许多重要生态过程 发生的场所;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场所;是陆生植物的基质和营养库。其物理性质有 质地与结构、水分、空气、温度,化学性质有酸碱度、有机质、矿质元素。(1)物理性质:土壤质地与结构,通过影响土壤的其他理化性质来影响生物的活 动;土壤水分,土壤的矿质营养必需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过多或过少 对植物、土壤动物、微生物菌不利,影响土壤动物的生存和分布;土壤空气,氧气 含量较大气低,二氧化碳含量较大气高,它的通气程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 量和活动情况进而

11、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土壤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和根 系的生长、呼吸及吸收能力,限制养分的转换来影响根系的生长活动,土温的变化 导致土壤动物产生行为的适应变化、大多数土壤无脊椎动物随季节变化进行垂直迁 移。(2)化学性质:土壤酸碱度,与土壤微生物活动、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营养元 素的转化与释放、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及生物生长等有密切关 系,土壤酸碱度对土壤动物区系及其分布有重要影响;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和 非腐殖质,影响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分布;土壤矿质元素,植物生命活动需要 9种大量元素和 7种微量元素,影响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限制养分的转化而影 响根系的生长活动。

12、(3)土壤的生物特性。土壤生物种类多;生物活动产生土壤;土壤动物的生命活 动,影响土壤肥力和植物的生长。(3)温度对生物的作用和影响:温度与生物生长:温度是最重要的生态因子之一,参与生命活动的各种酶都有其最 低、最适和最高温度,即三基点温度;不同生物的三基点不同;在一定温度范围 内,生物生长的速率与温度成正比;外温的季节性变化引起植物和变温动物生长加 速和减弱的交替,形成年轮;外温影响动物的生长规模。温度与生物发育:温度与生物发育最普遍的规律是有效积温。温度与生物的繁殖和遗传:植物春化,动物繁殖的早迟。温度与生物分布:许多物种的分布范围与温度相关。2 几个基本定律:最小因子定律 、限制因子定律

13、、耐受性定律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 本因素。限制因子定律:生态因子低于最低状态时,生理现象全部停止;在最适状态下,显示了生理现 象的最大观测值;最大状态之上时,生理现象又停止。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 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4、种群生态学1 种群的定义与意义定义:栖息在同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的集合;即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同种个体的总 和。意义: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 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2种群动态研究的内容?研究种群大小或

14、数量,在时间、空间的分布与变动规律,以及引起这些分布与变动 的原因。包括种群的密度和分布、种群统计、种群增长模型、种群的数量变动。3 种群的空间结构特点?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其类型有: 随机的、均匀的和成群的。原因:资源分布、繁殖方式、行为。随机:个体在种群 中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个体间互相不影响,在自然界中不常见;均匀:个体呈等 距离的分布格局,竞争引起,在自然情况下,最为罕见;成群:个体呈块状或呈 簇、成群分布,由资源分布不均、植物种子传播方式、动物的集群行为引起。成群 分布最常见,原因有:资源分布不均匀、繁殖方式: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一母株为扩 散中

15、心,行为:动物的集群行为等。4种群增长的类型?1、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前提:种群不受资源限制,即不受密度变化的影响。分为世代不重叠离散型和世代重叠连续型,即指数式增长“J”行曲线。世代不重叠离散型 假设:种群增长是无限的;世代不重叠。模型:Nt=N九t世代重叠连续型假设:种群增长是无限的;世代重叠、连续。模型:Nt=No$ (马尔萨斯/Malthus方程或指数增长模型)模型的意义:根据r值的大小判断种群大小。正、负或零时,分别表示种群的正增 长、负增长或零增长。2、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即逻辑斯蒂增长模型。自然情况下,随着种群密度增加,会导致资源缺乏等,影响种群增长率 r。前提:有一

16、个环境容纳量(K,当可Nt=K时,种群为零增长;增长率随密度上升 而降低的变化是成比例的。根据假设,种群在有限环境下的增长将不是“J”型,而是“S”型。逻辑斯谛方程岛逻辑斯谛曲线的特征-增长曲线接近K值,但不会超过这个最大值的水平-曲线的变化是逐渐的、平滑的,而不是骤然的-五个时期开始期:种群个体很少,密度增长缓慢,这是因为种群数量在开始增长时基数还很低 加速期:随着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转折期: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K/2)时,密度增长最快 减速期:个体数超过 K/2 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 饱和期:种群密度达到环境容纳量,数量饱和 逻辑斯谛曲线的意义-是许多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是渔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