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90717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救援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应急救援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应急救援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应急救援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应急救援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救援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救援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应急救援知识竞赛试题(请从三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惟一一个正确选项,并在条码答题卡中将其涂黑) 共80道12013年6月( B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A5日B6日 外访时再次强调C7日 马凯传达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于2007年(B)起施行。A8月30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B11月1日C1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

2、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 A )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A.县 (见2002版)B.市C.省第六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释义】本条是关于地方政府应组织制定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救援体系的规定。 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地避免事故的发生。作为生产经营单位,要遵章守制,按照规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3、。作为地方人民政府,一方面要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及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处理;另一方面也要做好一旦发生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准备,尽可能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本条明确规定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的职责。此外,有关行政法规也对地方人民政府的这一职责作了规定。2001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第7条规定,市(地、州

4、)、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本地区特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政府主要领导人签署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国务院2002年1月发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49条也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监督管理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4.国务院办公厅设置(C ),是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题目中有答案)A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B国家灾害预防中心C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5.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国家应急领导机构为国务院安委会,( B )具体承担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工作。(题目中有答案

5、)A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 B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C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6.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六中全会把( A )和安全生产纳入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之中。A应急管理B预防艾滋病C防范恐怖袭击7.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 C )的原则。A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第五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建设( )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国家、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救援体系列为公共服务重点工程。A国家、省、市三级(考虑直辖市)B国家、省两级C国家级 9.(

6、B )既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A防灾减灾工作B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C防汛抗旱10.安全生产法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A )、建筑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生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A矿山(见第69条)B机械加工企业C.纺织企业11.、在应急管理中,( A )阶段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并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A.预防B.响应C.准备12.( C )应急机构是整个应急救援系统的重心,主要负责协调事故应急救援期间各个机构的运作,统筹安排整个应急救援行动,为现场应急救援提供各种信息支持等

7、。 A.应急救援专家组 B.消防与抢险 C.应急救援中心13.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C )的应急管理体制。A.预防为主B.政府主导C.属地管理为主14.坠落防护应通过采取(C )等措施来实现。A.消除坠落危险、坠落控制、坠落防护B.消除坠落危害、坠落控制、坠落防护C.消除坠落危害、坠落预防、坠落控制15.如不能完全消除和预防坠落危害,应评估工作场所和作业过程的坠落危害,选择安装使用( A)。A.安全带、安全绳、缓冲器、抓绳器、吊绳、锚固点、安全网等B.脚手架、操作平台等 C.升降机、吊篮等16.自动收缩式救生索应直接连接到安全带的背部 D 形环

8、上,一次(B)使用,严禁与缓冲安全绳一起使用或与其连接。A.最多可供两人B.只能一人C.不宜一人17.在屋顶、脚手架、贮罐、塔、容器、人孔等处作业时,应考虑使用(C)。A.安全绳 B.全身式安全带 C.自动收缩式救生索18.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中,( A )部门的重要职责是尽可能、尽快地控制并消除事故,营救受害人员。 A.消防与抢险B.应急救援专家组 C.医疗救治 19.每次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应制定(A ),并开展应急演练,所有相关人员都应熟悉应急预案。A.书面应急预案 (如常见的孔桩、容器罐作业)B.专项应急预案 C.详细应急预案20.应急预案是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反映,它的内容包括: 事

9、故发生过程中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措施 事故发生前的各种应急准备 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恢复以及预案的管理与更新。以下那一个描述是正确的?( A ) A.包含、B、只包含 C.包含、 21.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 B )。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此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见2002版第47条作业人员的权利)A.经请示分管安全的领导,可以停止作业、撤离作业场所B.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C.经过安全技术人员检测,可以停止作业、撤离作业场所22.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

10、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 B )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A.2 B.4C.6 3.2.1信息报告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各地区、各部门要立即报告,最迟不得超过4小时,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23.当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时,应急预案(C )。A.应当废弃不用B.可以免于重新备案C.应当及时修订24.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 B )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A.2 B.3 C.425.生产经营单位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导致事故救援不力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

11、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责令( A ),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A.停产停业整顿B.限期整改C.关闭或取缔26.对深度超过()m,可能存在危险性气体的挖掘现场,应进行气体检测。?A.1.2 B.1.5 C.1.8 2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 B ),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A.请示领导、获得批准B.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 C.立即抢救伤员第十六条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因抢救人员、防止

12、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28.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和通讯装备的使用,属于应急训练的(B )。 A.专业训练B.基础培训与训练C.战术训练 29.建立应急演练策划小组(或领导小组)是成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的关键,为了确保演练的成功,( C )人不得参与策划小组,更不能参与演练方案的设计。 A.评价人员B.观摩人员C.参演人员30.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应由组织体制、运作机制、( B )机制和应急保障系统构成。 A.公众动员B.分级响应 C.属地为主31.属地为主强调( C )思想和以现场应急、现场指挥

13、为主的原则。 A.第一反应B.以人为本 C.安全第一32.(A)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统一指挥B.分级响应 C.公众动员机制 33.生产经营单位对(B )应当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应当采取的紧急措施。A.事故频发场所B.重大危险源C.每个操作岗位34.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 C )等内容。A.逃生路线 B.岗位操作规程C.应急救治措施35.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制定灭火和(B)预案,定期组织演练。A.防爆B.应急疏散C.贵重物资重点

14、保护36.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时,( )。A.必须设置现场监护人员和现场救援设备B.视物品毒性决定通风时间 C.必须备好足够的灭火器第二十五条 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事先采取下列措施: (一)保持作业场所良好的通风状态,确保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二)为劳动者配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 (三)设置现场监护人员和现场救援设备。 37.安全带的正确使用方法应该是?( C ) A同一水平 B低挂高用 C高挂低用 38.在下列确认患者有无意识的方法中,不宜采用的是 ( A )。 A.用力敲打患者头部 B.在患者耳边呼叫C.轻轻拍打患者肩部 39.以下( B )症状应判断为患者无呼吸? A.感到患者呼吸急促B.胸部有起伏,但口鼻处感受不到空气进出 C.感受患者口鼻处空气进出较弱 40.以下( )方法不利于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 A.下颚抬高,头部后仰B.下颚向胸部靠近 C.解开衣领、松开领带 41高处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戴好(B ),禁止穿带钉易滑的鞋。A.安全帽、衣着轻便B.安全帽、穿好防滑鞋C.安全帽、架好安全网 42.进行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