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版学海导航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四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8906427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版学海导航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四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校版学海导航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四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校版学海导航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四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校版学海导航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四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校版学海导航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四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版学海导航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四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版学海导航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四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Word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8双鸭山市一中模拟)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B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2该示意图体现了( B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土壤湿度增大,可使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空气湿度增大;蒸腾作用加强,可使降水增多,土壤湿度增大;土壤热容量越大,气温变化幅度越小。第2题,

2、该图显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即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8沈阳东北育才学校一模)“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至今仍有留存。在我国的关中平原,人们在平地上挖出一个方形的深坑,然后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颗高大的树,树冠冒出地面。读关中平原“地坑院”景观图,完成34题。3人们在“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其主要作用是( C )A遮挡风沙 B遮阳挡雨C防外人跌入 D美化建筑4建造“地坑院”民居的自然条件是( B )A土质黏重,不易挖掘B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C地下水浅,易挖出水D夏季降水多,地坑易蓄水 第3题,“地坑院”的正中央栽种一棵大树

3、,树冠露出可防外人跌入;地坑是凹在地下种树,并不能遮阳挡雨、遮挡风沙;树种在坑里对美化建筑没有多少作用,选C。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人们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应选择在土层深厚,土壤直立性好,不易坍塌,地下不易出水,降水较少的地方,选B。(2017广东四校联考)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湾以西的麦克默多干燥谷,大约有200多万年没有降水,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是南极大陆唯一没有冰雪覆盖的地方。干燥谷中有冰层达数米厚的盐湖。干燥谷的边缘有时还能看到一条从冰川中流出的富含铁的河流,被称为“血瀑布”。下图为南极洲麦克默多干燥谷景观图。据此,完成56题。5麦克默多干燥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而冰层下的

4、湖水水温却高达25,比较温暖,其主要原因是( C )A湖底地壳活跃,释放大量热能B夏季冰川融水注入,增加了湖水的温度C阳光透过冰层,冰层阻止其热量散失D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6有关麦克默多干燥谷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推论,正确的是( D )A该地深受极地东北风的影响,风力强劲、干燥B该地多为“V”型谷、角峰、刃脊、冰斗等冰蚀地貌C每年7月在干燥谷附近可以看到“血瀑布”现象D在干燥谷谷底可能有风成沙丘的分布 第5题,根据图文材料无法判断地热活动,排除A;麦克默多干燥谷全年平均气温为30,不会出现冰川融水,排除B;南极洲夏季时,昼较长,阳光透过冰层,使下面的水升温,加上冰层的阻挡作用,形成温

5、室效应,水温较高,C对;该地纬度高,终年寒冷,湖水温度变化小,不能说明水温高,排除D。第6题,南极洲极地东风为东南风,A错;该地区气候干燥,没有冰雪覆盖,冰蚀作用不明显,B错;7月份为南极洲冬季,气温很低,冰层较厚,不易看到“血瀑布”现象,C错;由于南极洲风力大,麦克默多谷是地球上条件最严酷的荒漠,故可能有风成沙丘分布,D对。(2017太原一模)全球的竹林按其自然分布可划分为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下图为非洲竹区的竹林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题。7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非洲的竹林多分布在( D )A热带雨林气候区B广阔的沿海平原地区C日照条件好的高海拔山区D年降水量1 0002 0

6、00mm地区 据图可知,非洲东部热带草原气候区有较为密集的竹林分布;非洲竹区的竹林分布既有沿海平原地区,也有内陆高原地区。(2017北京东城区期末)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810题。8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 A )A BC D9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 D )A气候 B地形C水文 D生物10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B )A区域性 B整体性C差异性 D开放性 第8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选A。第9题,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

7、物枯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选D。第10题,图中演变过程最初是由生物因素发生的变化,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使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故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选B。11(2017邯郸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6年1月,某科考队从下图中甲城市出发沿图中考察路线经高差较大的山地和较为平坦的高原到达乙地,历时17天。调查发现沿途气候区域差异显著,河流的浑浊度(河水浑浊度是指河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差异较大,沿途看到的生物物种数量较少,但在乙地附

8、近发现大量的生物物种。(1)简析图示地区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图中山脉大致呈西南东北走向,阻挡来自海洋的西风向东深入,导致北部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属地中海气候;中部和南部为较平坦的高原,因处于西风带山地背风坡且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属热带沙漠气候;山地地区高差较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2)说出科考期间图中甲地河流浑浊度特点并分析原因。 浑浊度较高。原因:图中甲地所示河流均位于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1月份降水较多,河流流量大,径流侵蚀作用强;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河流中、下游沿河两岸人口密度大、工厂企业多,污水排放量大,河水污染严重,河水浑浊。(3)分析乙地附近生物物种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 乙地区有河流、湖泊,水源较为丰富(饮水水源充足);靠近河、湖地带,植被生长良好(食物来源丰富);距离人口稠密区较远,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生态环境优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