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导学案(教育精品)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904973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导学案(教育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导学案(教育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导学案(教育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导学案(教育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导学案(教育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导学案(教育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导学案(教育精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比导学案年 级六年级科 目数学课 型课 题比 的 意 义课时安排共_课时 第_课时设计教师尤长莎目标依据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2. 教材分析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3. 学情分析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4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评价任务

2、说出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求一个比值和比的未知项。学习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学习难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学法指导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出示右图。(1)写出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2)一只蚂蚁用3分钟走完A到B,这只蚂蚁的速度是多少?(板书:1510=3/2 1015=2/3 153=5 cm/分)上面长方形中长和宽的关系,蚂蚁行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另一种新的形式来表示:比。(并板书课题)自主探究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

3、回答问题。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2. 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53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2. 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用( )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比( )。902表示什么?还

4、可以怎么说?3.讨论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 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知称是什么? 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 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1.我们在写比是,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次序不能颠倒。2.求比值的方法是:用( )除以( )所得的商是( ),它可以是( ),也可以是( ),还可以是( )。3.观察,你能发现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吗?请填写下表。3 :5比前项(3)比号(:)后项(5)比值(3/5)35除法分数4.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巩固练

5、习与检测1. 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下面两个比。35 902 2完成教材的做一做。3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0.3750.875 0.25 0.75 2.63.9回顾总结、构建延伸:作业布置1、巩固训练:完成P47练习十一第1、2题。 2、拓展提高:练习册P45“比的意义”练习题。板书设计比的意义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课后反思年 级六年级科 目数学课 型课 题比的基本性质课时安排共_课时 第_课时设计教师尤长莎目标依据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

6、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2. 教材分析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3. 学情分析学习目标联系除法和分数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评价任务联系除法和分数说出比的基本性质。会化简比学习重点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2、会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学习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基本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求比值:4:3=2、约分:=( )使学生回答分数的基本性质。2、填空:93=18( )=27( )=3 使学生回答除法的基本性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知

7、道比和除法、分数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既然有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同样有它的基本性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比的基本性质。自主探究1、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感知。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出示“自学提示”由学生先学。阅读课本第45、46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8分钟)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归纳比的基本性质。2、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3、例1(1)中,5是15和10的什么数,化简时为什么要除以5? 例1(2),如果比中出现分数时要化简成最简整数比需要怎么做?比中出现小数时,化简成最简整数比需要怎

8、么做?合作探究我会填1、45:30=(4515):(30)=:2、用字母表示比的基本性质是:a:b=(ac):(b)=(a):(bd) (c、d均不为0)3、6:3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4、化简比32:24 : 2.4:16由部分学困生上台演板,暴露问题。同时反馈学生自学效果巩固练习与检测1、我是小法官(30分)(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 )(2)比值等于的比只有5:12 ( )(3)18:6的最简整数比是:3 (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40分): 0.24:18 0.6: 90分:1.2小时 3、把下列各比化成前项是100的

9、比。(20分)(1)今天六二班的应出勤人数和出勤人数的比是50:48 ( )(2)学校组织植树,总棵树和成活棵树的比是200:198 ( ) 4、=( )20=4:( )=( )(填小数) (10分)回顾总结、构建延伸:主要针对演板中出现的问题,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和易混处教师随即引导点拨,强调。使学生完善本节知识。1、化简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的一般方法是什么?2、化简比和求比值有哪些区别?作业布置课后反思年 级六年级科 目数学课 型课 题比的应用课时安排共_课时 第_课时设计教师尤长莎目标依据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

10、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2. 教材分析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3. 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运用这个知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评价任务说出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点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量的意义。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学习难点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课堂导入:1. 出示【教学目标】学会并掌

11、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运用这个知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主探究2.出示【自学提示】 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1、分析题意:条件:浓缩液和水的和()毫升 浓缩液和水的比():() 问题:水?毫升 浓缩液?毫升2、 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 预设方法可能有以下两种) 一、总份数:4+1=5每份数:5005=100(毫升)各份数:1004=400(毫升) 1001=100(毫升)答:略二、总份数4+1=5 各份数5001/5=100(毫升)5004/5=400(毫升)答:略合作探究议一议:比的应用主要是按比例分配,即把几个数的

12、和按照它们之间的比分开来,其特征是什么。老师首先弄清:1、问题特征 条件:两数(或几个数)之和 两数(或几个数)之比 问题:求两个数(或几个数)2、解法特征: 解法一 求总份数求一份数求各份数 解法二 求总份数 求各份数巩固练习与检测 1. 用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2. 一批图书有1200本,把其中的分给低年级,余下的按4:5分给中、高年级,低、中、高年级各几本? 3.男工有40人,男工与女工的比是4:5,女工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4.男工与女工的比是4:5,女比男多4人,男、女各多少人?回顾总结、构建延伸:作业布置 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