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背诵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903001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背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老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背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老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背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老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背诵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老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背诵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背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背诵(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心理学第一章 心理学论述第二章 认识过程第三章 情绪与意志第四章 个性心理第五章 社会态度与行为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容摘要:本章属于心理学的绪论,讨论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揭示了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论述了心理的实质即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介绍了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主要有构造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活动(一)心理活动与其结构心理活动不仅人有,所有的动物都有,但是,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除了人的感知、记忆、思维都比动物的心理更加复杂外,人还有高尚的情感、意志、特别是人会用语言在社会中表达自己的愿望,交流

2、思想,通过语言进行劳动分工和生产分配,并积累经验,从而形成许多丰富多彩的包括观点、信念、世界观再被的主观世界,即个体意识。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个体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个性心理包括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注意意志(意志过程的心理活动)。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二)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与其活动规律的科学。二、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心理学有助

3、于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成为新生一代的培养着3、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4、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履行自己的职责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 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的类型一般包括三种: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人的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个部分组成。大脑分为四叶“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在有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因的作用;顶叶主要调节机体的触觉、温觉、动感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加工;神经系统的活动

4、方式:反射与反射弧。脑的反射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由反射组成。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应答活动;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与规律:神经活动主要只大脑皮层的活动,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前者是神经细胞的活动状态,后者是神经细胞处于暂时性的减弱或停止活动的状态。二、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一)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第三节: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1. 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特、铁钦纳;1867-1927年;主要观点:认为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心理学应该采用试验省法分析意识的容或构造,并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与他们

5、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活动的过程。2. 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詹姆士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观点: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不能把意识看成是若干元素的集合,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运用作用与功能的原理提高人类的活动效能。3. 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考夫卡和科勒 ;20世纪初到40年代主要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他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的用其组成部分来说明。格式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4. 行为主义心理学 第一势力代表人物:华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行为主义心理学既不同意构造主义心理学关于意识元素的看法

6、与其“省”的分析方法又不赞成机能主义心理学把意识功能作为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他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研究刺激与反应的关系。5. 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主要观点: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源于心理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冲动。6. 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三势力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7.现代认知心理学 皮亚杰 第二章 认识过程容摘要:分析了注意的概念,品质以与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

7、用,讨论了知觉、感觉、观察的概念和种类等;论述了记忆的概念和分类;对遗忘的原因以与记忆品质和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进行分析;介绍了想象的品质、功能以与想象产生的条件;论述了语言和言语的结构、种类、思维的过程与基本形式,对良好思维品质与其培养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一节:注意1. 注意概述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1、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 发生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一)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主观条件,即

8、人本身的状态。2、 有意注意: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1)、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活动的间接兴趣(4)、排除外因素的干扰3、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2.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围:是指在同一时间,人们能够清楚的知觉出来的对象的数目。影响注意围的条件:1、注意围的大小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2、注意围的大小,和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3、注意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一个人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影响注意稳定性的条件:1

9、、 一个人的注意是否稳定与集中,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直接关系。2、 注意的集中和稳定,主要取决于人们有无坚定目的。3、 个人的主观状态也影响着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在一点时间,只能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影响注意分配的三种情况:1、 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已经熟练,他可以不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从而是注意集中在另一种活动上;2、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经熟练;3、 几种不同的活动已经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注意的转移:注意目的从一个事物上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影响注意转移的几个因素:1、 原来注意对象的紧度;2、 新注意对象的特点;3、 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灵活性;

10、4、 各项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系统的调节作用。3.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 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2、 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3、 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1. 感觉概述: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和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肌体觉);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的相互作用有两种形式: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觉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是:感觉适应和感觉对比。不同感觉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3、联觉;感受性的发展依赖于以下条件

11、:1、生活条件与实践活动的影响。2、有计划的训练可以提高感受性。2. 知觉概述: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 2、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 4、错觉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人知觉的理解性与已有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3. 观察概述: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的品质: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客观性;3、观察的精细性;4、观察的敏锐性。观察力的培养:1、 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任务和目的;2、 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3、 具备观察事物和现象的必要知识4、 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5、 学会做观察记录6、 观察后

12、的归纳、总结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言语直观第三节:记忆1. 记忆的概述: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信息的输入编码是识记过程,信息的提取是再认或者回忆过程。识记的分类:有意识识记和无意识识记。保持是已获得的知识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回忆和再认是在不同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相互依存、密切联系的,没有识记就谈不上经验的保持,没有识记和保持,就不可能对过去经验事物进行回忆或者再认。识记和保持是再认或回忆的前提,再认或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记忆的分

13、类:1、 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 3、情绪记忆 4、动作记忆1、 述性记忆 2、程序性记忆1、瞬时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1、外显记忆 2、隐记忆2. 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一、 瞬时记忆:感觉性刺激作用后,在脑中继续保持其映像的记忆,是人类记忆加工的第一个阶段。特点:时间极短、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记忆痕迹容易衰退编码方式:图像记忆(斯柏林)、声像记忆(莫瑞)存储时间:图像0.25s1s 声像 2s4s;存储容量:920bit二、 短时记忆:人脑的信息在一分钟之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程环节。短时记忆的特点:时间

14、很短,容量有限,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存储:59组块三、 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保持的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1、长时记忆的容量无限2、长时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长久编码方式:意义编码(语义编码、表象编码)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原则上是分类处理的。程序性记忆、述性记忆。3. 遗忘:对于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错误的回忆或再认的过程。遗忘的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进程不均衡,具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 学习材料的性质2、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 识记方法5、 时间因素6、 情绪和动机也影响遗忘进程。遗忘的原因:1、消退说 2、干扰说 3、压抑说 4、提取失败说复习在记忆中的作用:1、 给信息再加工提供机会2、 重新考虑与寻找材料之间的关系3、 增加信息加工的深度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1、 与时复习2、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 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 复习方法的多样化5、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6、 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记忆品质的特点:1、 记忆的敏捷性2、 记忆的持久性3、 记忆的准确性4、 记忆的准备性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 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知识的理解4、 运用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