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县经济犯罪引发信访现状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902399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我县经济犯罪引发信访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议我县经济犯罪引发信访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议我县经济犯罪引发信访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议我县经济犯罪引发信访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议我县经济犯罪引发信访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我县经济犯罪引发信访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我县经济犯罪引发信访现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我县经济犯罪引发信访现状、原因及对策平和县公安局法制科 朱南镇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较快发展,经济社会的活跃程度逐步加强,加之经济转型,社会监管的缺位,经济犯罪案件开始呈多发态势,一些不法分子企图利用不法手段谋取不义之财,经济犯罪无论从种类、数量、金额、涉及领域、受害人数等方面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了极不和谐的音符。由于经侦警力不足与工作量激增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侦查破案和案件防范工作长时间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而经侦基础工作缺少依托,办案部门常处于疲于奔命和单打独斗的孤立境地,致使经济犯罪案件得不到及时侦破、犯罪分子得不到及时惩处、受害群众受损利益得不到及时追偿,继而导致

2、受害群众反复上访,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和改进因经济犯罪引发的信访工作,提高此类信访工作效能,更好地防范、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结合我县近几年的一些因经济犯罪引发的信访、上访活动情况,笔者尝试做些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作用。一、当前我县因经济犯罪引发信访工作现状及原因1、合同诈骗频发,群众受损利益无法及时得以追偿引发信访。平和县是世界柚都、中国柚乡,又是香蕉、白芽奇兰茶的主产地,每到收获季节,大量的蜜柚、香蕉、白芽奇兰茶便通过经销商发往全国各地市场乃至国际市场。正因如此,每年都有一些犯罪分子盯上这块肥肉,假借合同进行大肆诈骗,且此类案件打防控难度高,作案手段和诈骗伎俩五花八门,

3、令人防不胜防,往往给受害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犯罪分子分布各地且流动性大,案件发生后往往追赃难度较大,从而引发受害人的信访、上访。如2010年8月犯罪嫌疑人蔡某和受害人张某、李某、黄某、黄某、龚某口头协议,由受害人张某、李某、黄某、黄某、龚某分别提供蜜柚、包装箱给犯罪嫌疑人蔡某并经销到法国,外商货款一到就付款。之后犯罪嫌疑人蔡某在外商货款已全部到账情况下,仅支付部分货款后便借口外商货款未全部到账拒付剩余货款80多万元。受害人报案后,由于犯罪嫌疑人蔡某迟迟不能到案,导致果农不能及时、足额拿到货款而频频上访。2、涉众性经济案件多发,激发群访增多。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转型,社会监管的缺

4、位,涉众型经济犯罪呈高发态势。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典型特点就是不法分子利用部分群众的投资需求,编织各种名目,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大肆实施的一种涉众型经济犯罪。通常包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集资诈骗、非法传销、非法经营等犯罪活动。由于此类案件涉及人员面广人多,金额巨大,案情错综复杂,其后果不仅严重影响金融管理秩序,而且对社会政治稳定也构成潜在威胁。加之这类经济犯罪案件中违法与犯罪相互交织,处理难度大又往往涉及众多受害人,很容易形成群体上访,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给公安工作也带来巨大压力。如犯罪嫌疑人石某自1997年起,先后向数十人以利息2%、2.5%、3%甚至更高借款两千多万元,由于该犯罪嫌疑人在

5、县城经营“五羊本田”摩托车行10多年,多数受害人轻信犯罪嫌疑人有能力偿还本息,在犯罪嫌疑人已经逾期未还借款的情况下仍然盲目继续借款给犯罪嫌疑人,导致犯罪嫌疑人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潜逃,继而引发群体性上访。3、电信诈骗手法翻新,层出不穷导致案件无法及时破获而引发信访、上访。近年来,我县电信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仅2009年一年便发案50多起。由于电信诈骗是一种智能化的新型犯罪,且犯罪团伙往往跨地域甚至跨境作案,给公安机关侦破此类犯罪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从而一方面导致案件始终居高不下,一方面又因受害人损失难于及时追回而引发信访、上访。如2009年11-12月份,犯罪嫌疑人赖某伙同吴某等多人在我县安厚镇新

6、楼村结伙进行电话诈骗,他们通过冒充海外华侨对众多侨居在奥地利、美国、意大利等国华侨进行诈骗,一时间弄得人心惶惶,受骗华侨也纷纷向我驻外大使馆、外交部信访,案件虽然最终在市局协助下成功破获,但赃款已被犯罪嫌疑人挥霍一空,难以追回,政治影响极其恶劣。 4、经济案件管辖不明引发受害人缠访甚至越级上访。 公安机关在受理一些群众报案及相关部门移交案件时,对一些明显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的案件,既没有充分对报案人进行法律解释,也未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进行密切配合,从而影响和制约了对经济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加之一些经济犯罪和经济违规界限不清,公安机关在是否查处打击上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或者与异地公安机关存在管辖

7、争议,从而出现扯皮现象,导致该立案不立案、不该立案又给于立案现象,造成当事人不满或不理解,继而不断缠访甚至越级上访。 如2010年2月,刘某与张某合伙开办一间医药公司,双方协议约定按四六股份进行投资分红。公司运营后,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加之经营不善,公司不但没有盈利反而出现亏损状况,于是刘某想撤资,张某同意后,双方对公司资产进行分割并签署协议。但协议签署后,张某以资金周转不灵为由迟迟不给刘某股金,刘某遂向公安机关报案。经侦部门受理后,经审查认为此案系经济纠纷,但迟迟未出具不予立案文书,继而导致刘某一至信访、上访。5、村干部侵占、挪用和任意挥霍集体资金引发村民信访、上访。虽然目前各级部门在广大农村已

8、建立起形式上较为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设有村民理财小组、乡镇经管站等财务收支专门监督机构。但在部分村组,这些财务制度和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更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有的村组会计、保管不健全,常年不清账,不结算,账务处理一塌糊涂,使得有关部门很难查清帐目,给村组干部侵占、挪用和任意挥霍集体资金留下可乘之机。如2011年3月,犯罪嫌疑人赖某在任某村组长期间,利用职便勾结另外三名犯罪嫌疑人,将小组出租山地承包款15.8万元只开具4万元收据入账,其余全部私分,继而引发该组村民集体信访、上访。 6、制假售假犯罪直接危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引发信访、上访。我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农资产品销量巨大,一些犯罪分子也随

9、之瞄上这块肥肉。尤其是制售假化肥、假农药的犯罪分子更是变换手法钻空子牟取暴利,手段也由过去的纯假为掺杂使假,改头换面打法律的“擦边球”,以图逃避打击,令广大农民防不胜防,损失惨重。如2010年初犯罪嫌疑人赖某以非法途径进了一批伪劣农田宝复合肥,尔后卖给众多蜜柚种植户,因使用该伪劣农田宝复合肥不会在短期内出现不良后果,等果农发现蜜柚受损发黄,当年蜜柚已不能结果,致使果农损失巨大。而在确定果农使用的复合肥是否系伪劣产品,又得经鉴定等众多复杂程序,求偿过程艰难而漫长,致使果农纷纷上访、信访。二、经济犯罪引发信访工作之对策 针对我县经济犯罪引发信访的现状与原因,如何做好当前经济犯罪引发信访之工作,笔者

10、认为可从下列途径着手予以解决: 1、建立信息网络和预警机制,让群众及时掌握经济犯罪最新动态是防止群众受害的有效途径,从而减少群众因受害而引发信访、上访。诈骗犯罪发生原因之一关键在于被害人法律观念不强、自我防范意识薄弱、对经济犯罪识别能力低。公安部门要针对犯罪的特点,提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防范对策,及时通过新闻发布会或媒体发布预警提示,使群众增强防范意识。如针对前述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我县蜜柚收获季节每每进行的合同诈骗,我局法制部门每年便在蜜柚收获季节到来前一个月,联合经侦部门开展以诸如“提高防范意识,警惕合同诈骗”等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活动,通过媒体、网络或悬挂条幅、发放传单、现场讲解等方式,多种途

11、径宣传合同诈骗的种类、方式,以此帮助果农、经销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事物分析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合同诈骗,取得良好效果。2、提高对经济犯罪引发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源头上多措施防止和减少该类信访案件的发生。信访工作是直接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是公安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一要确实强化 “信访督查机制”。通过有效的督查工作,进一步完善涉及经济类案件的接警、受理、立案、侦查、取证、采取强制措施的监管制度,使涉及经济类犯罪引发的信访问题得以尽快解决,改变过去存在的信访问题决而不行、拖而不办、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新户拖成老户的情况。 二要构建公安信访与其它行政机构的信访协作网络。公安信访部

12、门要主动与工商、财税、金融、技术监督、土地等部门联系,建立切实有效的信访联席会议机制,定期互通情况,交换信息。对各类经济违法犯罪案件可能产生的信访问题以及有上访倾向的信访案件进行登记造册,及时纳入视线,做到心中有数,继而最大限度减少因经济违法犯罪引发信访、上访。三要及时处理无理缠访缠诉,维护信访工作有序进行。对于上访人无理取闹、缠访缠诉的经济犯罪案件,可以邀请法律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案件当事人、信访当事人参加听证和答询,依靠社会力量和群众舆论做好化解矛盾工作,达到停访息诉。对以信访为借口缠访缠诉的,或者在正常信访中扰乱机关工作或社会治安秩序的,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进行处罚,从而保

13、证此类信访工作依法、有效、健康进行。3、确实加大各类经济类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最大限度减少受害群众的经济损失。经济类犯罪案件引发的信访、上访,多数原因是犯罪分子没有得以及时归案,受害群众的经济损失没有得到及时挽回。实践证明,案件侦办成功与否,不仅要看犯罪嫌疑人是否得到了法律应有的惩罚,更要看受害人经济损失是否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挽回。而经济犯罪案件往往案情复杂、涉及面较广、取证定性难,加之此类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后往往以“携款潜逃”的方式来躲避侦查和打击,潜逃过程中又加大了对赃款、赃物的挥霍过程,等到案件侦破,犯罪嫌疑人被抓获时,赃款、赃物已所剩无几,由此而产生的损失也很难挽回,于是受害群众便往往将矛盾转嫁到公安机关身上,认为公安机关办案不力,导致无理取闹、缠访缠诉。因此,在侦破案件的同时,一定要设身处地多为受害群众着想,既要加大打击各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又要竭尽全力最大限度为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从而确实取得受害群众理解,减少由此产生不解引发的信访、上访。如前所述蔡某侵占乙案,我局在蔡某已经被逮捕情况下,考虑如能让蔡某出去尽量筹款偿还也未尝不是一个减少受害群众损失的好办法 ,于是在县委政法委的协调下,蔡某最终被取保候审,而蔡某也履行承诺最大限度筹得款项归还果农,使得本案在依法打击犯罪的情况下同时取得较好社会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