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学学风教风调查报告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902387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大学学风教风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某大学学风教风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某大学学风教风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某大学学风教风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某大学学风教风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大学学风教风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大学学风教风调查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交通大学学风教风调查报告社会学系* 本此调查是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社会系Peter S. Li和Li Zong教授为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青年教师和硕士研究生举行的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高级研修班的实践环节。社会学专业2004级硕士研究生完成了调查报告的初稿,李永胜老师对调查报告的初稿进行了修改,李黎明博士对调查报告进行了统稿。最后由赵文龙和李黎明一起定稿。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和学习行为的总体状况,良好的学风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也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条件。教风是指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治学精神、学识品位、道德风范、行为风采等的综合体现

2、,它直接影响着学风,制约着校风。为了深入了解我校目前的学风、教风情况,以便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在校教务处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方面的两位专家Peter S. Li和Li Zong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人文学院社会学系部分教师和研究生组成的“西安交通大学学风、教风调研组”于2005年6月对我校的学风教风进行了一次全校范围内的调查,调查历时一周,获得了大量的有关学风、教风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捕捉到了来自教学第一线的大量鲜活信息,为进一步改善我校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一、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调查主

3、要采用自编式书面调查问卷。在问卷的设计过程中,调研组对问卷的问题反复地推敲、讨论,先后经过五次修改后,确定了问卷的问题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式、追求知识的努力程度以及学习成绩四个方面进行,以期寻找影响学风优劣的主要因素。我们相信,这四个方面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风,在问卷设计中,我们适当地贯穿了一些学生生活状况和教师教风方面的问题,以期从学生的眼光、感受、要求、评价方面了解教风的状况以及学风和教风的内在关系。本次调查的问卷以封闭式问题为主,总共29个封闭式问题,4个开放式问题,量表问题9个。其中基本资料方面有11个问题,涉及学习动机和目标的有5个问题,涉及学

4、习态度的有5个问题,涉及学习方式的有6个问题,涉及到学习成绩的有4个问题。本次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对象整体为西安交通大学全体本科生两万多人,对全校17个学院按人数比例进行抽样。我们采用的具体方法是:先将所有的本科生按照学院的不同分为17个类别,然后在每个学院中按照抽样比率10进行抽样。例如,机械学院有本科生1246人,按照10的比率抽得124人。按照这种方法,本次调查共抽得样本数为1962人,这样的抽样方法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并减少了抽样误差。最后,在东、西校区向本科生发放问卷2050份,回收1962份,回收率为96。受调查对象在总体分布上较均匀:样本包括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的学生,文理

5、科兼顾,具有一定代表性。接受调查的对象基本情况是:男生1402人,占调查对象总人数的71.5,女生560,占28.5;其中,文科类313人,占16,理科类288人,占14.7,工科类1083人,占55.2,医科类256人,占13。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专业比例与交大基本情况相符,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整体的分布情况。在问卷回收之后,我们采用SPSS12.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我们根据问卷的题目,在SPSS统计软件上预先做好了一份编码手册,把问卷按照问题和选项分解成为60个变量,在调查结束后将每道题按照相应的编码输入计算机,完成了最后的分析。二、调查结果及其相关分析(一)基本资料分析问卷中

6、涉及专业,年级等基本资料的问题比较多,总共有11个问题,较全面地收集到了交大本科生的基本情况,为学校今后的统计、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调查结果显示,西安交大是一个典型的工科大学,工科专业的学生占了全校本科生的近56,其他的文科、理科、医科学生人数和只占44,相应的,男生人数的比例71.5也远远高于女生人数所占比例的28.5。其中学生干部占到近30,非学生干部的学生中也有20表达了想当学生干部的愿望,有这样多的同学愿意主动为同学们服务,负责各项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锻炼自己的才干,给同学们创造完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无疑是一种好的现象,同学们的这种工作热情应当受到尊重,鼓励和保护。值

7、得注意的是,调查对象月生活费的情况与我们的预想大相径庭,根据对全部问卷的统计分析,交大学生月生活费的平均数是385元,而填答最多的是300元,甚至还有填100元、150元等特别低的消费,这说明交大学生的花费还是比较低的,再来看其他几个数据,例如在对第10题“新生入学时,您筹集学费困难吗”的回答中,没有困难的只占37.7。由此可知,我校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另外,从事勤工俭学的同学大约占25.4,这些同学平均每周用6个半小时来做此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生活相对困难的学生有将近一半有了生活补助的来源,这样的概念比例还是比较大的。还有很多学生也从事其他工作作为生活费的补充,比如做家教,

8、做兼职打工等。这些都说明交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立、自强、坚忍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正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和弘扬光大的。(二)学风分析 为了客观而准确地把握我校学风情况,调查中,我们把学风这一概念操作化,用四个书面的指标来测量:一是学习动机和目标,二是学习方式,三是追求知识努力程度,四是学习结果。下面我们从这四个方面作一些分析。1、关于学习动机、目标分析显然,学习动机、目标影响学风。塞缪尔约翰逊说过:“对知识的渴求是人类的自然意向,任何头脑健全的人都会为获取知识而不惜一切。”罗素也说过,“知识是使人类快乐的主要因素之一。”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何明确的学习目标,那么他就没有主

9、动学习的动力,也就不会去积极学习,也就不会在追求知识中体验到快乐与喜悦。相反,一个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明确的目标,他就会更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大学生活就会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基于这样地思考,我们的问卷使用了一个量表,用于测量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将6种因素的重要程度分为五个等级,“1”表示“最不重要”,“5”表示“最重要”。在分析中,我们将“1”和“2”合并为一个等级,表示“不重要”,。“3”居中,为“一般”。“4”和“5”合并为一个等级,表示“重要”。分析数据显示:以下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中,认为“更好地报答父母亲”重要的,占78.5;认为“找到理想的工作”重要的,占75.2;认为“

10、自我能力的证明”重要的,占67.8;认为“追求更多的知识”重要的,占66.1;认为“提高社会地位”重要的,占56.3;认为“为社会做贡献”重要的,占46.4。值得注意的是,对该题的选择没有一个缺失值,这说明调查对象都有自己的学习动机,这对学生的求学和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由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首先学生中把更好地报答父母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学习动机的占相当高的比例,这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忠孝观念对学生的影响,也说明中国社会家庭的血缘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维系力量。这一结果也反映出中国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无私无畏、无怨无悔所付出的物质、精神的沉重代价得到了一定的回应,表现在现在的大学生

11、对于养育、培养自己的父母有很深的感情,他们心存感激之情,背负着父母的希望,愿意努力报答父母。其次,学生中认为自己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比例位居其次,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下就业形势的严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很多大学生把“找到理想的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学习动机反映了他们在这种形势下价值取向的实用化、功利化特点,但总体的态度仍是积极向上的。最后学生中把“证明自己能力”,“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社会地位”作为最重要的学习动机的学生,也占到一半以上,这是“知识改变命运”的主导教育价值观在大学生身上的折射

12、,说明大多数人想通过上大学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经济社会环境,提高社会地位,为生存而奋斗。总体来看,我校学生的学校风气还是好的。调查中,我们也试图探寻影响学习动机的其他因素,比如年级、毕业后的打算、家庭情况等。我们把年级和“找到好的工作”、“报答父母”做了交互分析,可以看出,一至四年级的学生认为这两项是自己学习动机的比例基本相同,这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并不是“迷茫的一代”,有相当多的人满怀理想,并且孝敬父母。关于毕业后的打算,选择毕业后“出国留学”的学生占7.0%,选择“国内读研”的学生占52.4,选择“寻找工作”的学生占32.5,只有3.8的学生选择“自己创业”,另外有4.4的学生选择“其他”。继

13、续深造还是就业,这是所有大学生毕业时必须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由于目前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迫使更多的大学生在二、三年级、甚至一入校就不得不思考这个问题。由上述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占大多数,这一方面说明现在的学生已经感受到了就业压力,认为如果不继续深造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希望通过继续深造增加自己的知识资本,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说明这部分学生还是对大学的教育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认为高等学校教育是大有益处的,并且愿意继续接受高等学校的教育,以便自己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另一部分希望毕业后马上就业的学生,可能是家境不好多原因,希望尽快工作以减轻家庭负担。那么学生的家庭

14、条件对学习动机有影响吗?有。在将“筹集学费困难与否”与“毕业后打算”进行交互分析后得出,家庭越困难的(即筹集学费越困难的)越倾向于毕业后就业或创业,而家庭条件越好的,越倾向于出国深造或国内读研。但是否家庭越困难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怎则从问卷中无法反映出来。2、关于学习方式与态度的分析学习方式对学风的影响是直接的,因为学习方式是个性化的,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种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又是可触可见的,具有一定的传播性、渗透性和影响力。如果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广为流行,相互影响,就会产生一种放大效应,那么这个学校就会呈现出良好的学风,反之亦然。对于学习方式与态度,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测

15、量:(1)对所学专业的热爱程度:当问及“你对自己所学专业是否感兴趣”时,31.8%的学生选择了“感兴趣”,58.2%的学生选择了“一般”,10.0%的学生选择了“不感兴趣”。对于问题“您选课时,参考的主要因素是:1、容易通过;2、出于兴趣。”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出于兴趣”,占76.7%,其余23.3%的学生选择了“容易通过”。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喜欢自己所选的专业,在选课时也主要是凭兴趣。但是,如果把这种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同较低的出勤率(后面分析)联系起来看,又出现了矛盾,为什么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却不去上课呢?仔细分析,可能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其一,学生喜欢本专业,但是他们可能不喜欢教授某一门专业课程的

16、老师,认为自习式的学习方式甚至比听课更好。对此,学校应做出一些改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有些学生认为同是一个专业,有些班的任课老师是资深教授,另一些班的老师却是刚刚毕业没有经验的年轻教师。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不公平感,产生抵触情绪,更易可能选择不去上课,或者不去自己班上课,对此,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学生对某专业不感兴趣或对其就业前景不甚乐观,特别是一些人文专业,还有许多学生对公共理论课也极为忽视,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经济学、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甚至有些学生对于大学法律基础也是十分的不屑。根据这种情况,学校应深化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更符合社会需求,至少应满足学生就业的基本需求。此外,要加强公共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对于课外知识的态度:为了了解学生汲取课外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