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11课 师说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90058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11课 师说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11课 师说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11课 师说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11课 师说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11课 师说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11课 师说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11课 师说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精品资料精品精品资料11 师说【学习目标】1、 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2、 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3、 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 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3、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并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歌,能准确诵读,借助“教材助读”能够对诗歌整体性的关键问题

2、有一个把握。2、用20分钟左右完成“预习自测”的题目,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反复记忆,认真完成。【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二、了解背景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

3、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 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说说从师的道理。三、文体知识“说”,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 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 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

4、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四、古代从师学习的故事:(1)先师百人:齐国名臣晏婴勤奋好学,不管什么地方,只要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他都去拜之为师,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相传他有“先师百人”,因此他学识精深,能言善辩,成了齐国名臣。他多次代表齐国出使,不辱使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2)程门立雪: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去洛阳见老师程颐。当时正值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来到老师门前,只见老师在打瞌睡,他们不愿打扰,就静静地肃立在门前的雪地里。程颐醒来看到他们,连忙让他进厅堂,这时门外

5、的积雪已有一尺多厚。(3)卖衣求师:南北朝时贾思伯、贾思同两人求学于老师阴凤门下,由于家贫,只好把身上穿的衣服典卖出去,筹集学费。人们为他们好学的精神所感动,便凑了不少丝绸之类的物品让他们去送给老师。阴凤知道实情后,坚决不肯收礼。这则卖衣求师的故事便成了千古流传的佳话。韩愈的名言警句: (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2)不塞不流,不行不止(原道)(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初春小雨)【预习自测题】学习建议:对文言文的基础知识除了要硬性地记忆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把握,在学习中要注意以后再碰到类似的语境自己能够

6、发现并能解决文言文的基础知识问题。(一)、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句读( ) 针砭( ) 阿谀( ) 郯子( ) 苌弘 ( ) 老聃( ) 经传( ) 李蟠( ) 或不焉( ) 贻( ) (二)、语言知识积累 重点实词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师道也 吾从而师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六艺经传 朔气传金柝道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策之不以其道 何可胜道也哉惑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重点虚词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 择师而教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读之不知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 其 爱

7、其子,择师而教之 其皆出于此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其可怪也欤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于 其皆出于此乎 师不必贤于弟子 不拘于时学于余 耻学于师 于其身也词类活用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小学而大遗 位卑则足羞 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圣益圣,愚益愚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 2 、无贵无贱,无长无少3、小学而大遗4、今之众人 5 、吾从而师之 6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式并翻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译: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译: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译: 不拘于时,学于余译: 【我的疑问】 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_【信息链接】1、“古

8、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2、“韩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这就明确地指出了韩愈的散文风格气势磅礴,汪洋恣肆,自由奔放,感情充沛。苏洵说:“韩子之文,如大江大河,浑浩流转。”(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课

9、内探究【质疑探究1】【问题一】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问题二】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问题三】文末说“余嘉其能行古道”,所谓的“古道”指的是古人从师之道,古人从师之道是什么?课文体现在哪里?【质疑探究2】【问题一】古人如此的注重从师学习,那么择师的原则是什么?(原文语言回答)【问题二】前面说过,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课后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

10、一组是(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B、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和现在的用法相同2、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乃大惊,问所从来 余嘉其能行古道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

11、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贻: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句末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阿谀,奉承二、填空题:5、韩愈,字_,世称_,谥号“_”,作品集有_。他是唐代“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 _、_。6、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择师的标准是什么?_;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