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不等式及其解集导学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898216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1.1不等式及其解集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1.1不等式及其解集导学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1.1不等式及其解集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不等式的概念,能用不等式表示简单的不等关系。水平目标:知道什么是不等式的解,什么是解不等式,并能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不等式的解。情感目标:理解不等式的解集,能用数轴准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二、重点、难点重点:不等式的解集的表示。难点:不等式解集的确定。三、学法指导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四、导入新课(2分钟)生活中有很多相等关系,同时也存有着一些不等的关系,比如到市场买菜,测量体重,身高等等,我们都要用到不等式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学习相关不等式的知识。五、 自主先学 (13分钟)用圈、点、勾、划、记的方法有效预习9.1.

2、1不等式及其解集,完成下列问题:1、数量有大小之分,它们之间有相等关系,也有不等关系,请你用恰当的式子表示出下列数量关系:(1)a与1的和是正数; (2)y的2倍与1的和大于3; (3)x的一半与x的2倍的和是非正数; (4)c与4的和的30%不大于-2; (5)x除以2的商加上2,至多为5;(6)a与b两数的和的平方不可能大于3.解:(1)_(2)_(3)_(4)_(5)_(6) 像上面那样,用符号“_”或“_”表示_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_”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2、当x=78时,不等式x50成立,那么78就是不等式x50的解。与方程类似,我们把使不等式_的_叫做不等式的解。3

3、、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_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_。求不等式的_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4、认真阅读教科书,说出下列两个数轴所表示解集的不同之处, (1) (2) 你能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吗?(1)x3 (2)x2 (3)y-15、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_,未知数的次数是_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六、 展示交流(汇报成果)(10分钟)1、 各组依次展示学习成果(求同存异)2、 针对上一环节中的“异”交流,达成共识3、 若仍有问题未解决,请教老师。七、精讲释疑(10分钟)1、对于下列各式中:32;x0;a0;x+2=5;2x+xy+y;+15;a+b0.不等式有_(只

4、填序号),一元一次不等式有 _.2、下列哪些数值是不等式x+36的解?那些不是?-4, -2.5, 0, 1, 2.5, 3, 3.2, 4.8, 8, 12 .你还能找出这个不等式的其他解吗?这个不等式有多少个解?3、用不等式表示.(1)a与5的和是正数; (2)b与15的和小于27;(3)x的4倍大于或等于8; (4)d与e的和不大于0.4、直接写出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x+26; (2)2x10; (3)x-20.5.拓展延伸:(选做)1、不等式x4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2、已知(a-2) -53是关于

5、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试求a的值.八、当堂检测(8分钟)1、检测 2、评卷 3、反馈 4、反思九、当堂小结(2分钟)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9.1.2 不等式的性质(1)导学案 课型:新授 主备人:杨国辉 审核人: 时间: 班级: 姓名: 总课时数: 领导签字: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掌握不等式的性质;水平目标: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实验探究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二、重点、难点重点:准确使用不等式的性质。难点: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性质。三、学法指导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四、导入

6、新课(2分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相关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对于简单的一些不等式,我们能够直接说出它的解集,如果遇到复杂的不等式,我们又该如何去求解呢?五、自主先学 (13分钟)1、用“”或“”填空(1)1 3 5a 3+a 5a 3a(3) 6 2 65 25 6(5)2(5)(4) 2 3(2)6 36 (2)(6) 3(一6)(5)4 6 (4)2(6)2(4)十(2) (6)十(2)2、从以上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请你再用几个例子试一试,还有类似的结论吗?请把你的发现写下来不等式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 不等式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

7、)同一个 数,不等号的方向 不等式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 数,不等号的方向 3、 你能说出不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吗?六、展示交流(汇报成果)(10分钟)1、各组依次展示学习成果(求同存异)2、针对上一环节中的“异”交流,达成共识3、若仍有问题未解决,请教老师。七、精讲释疑(10分钟)1、 判断(1)a b ab bb (2)a b (3)a b 2a 0 a 0(5)a 0 a 3a a是 数 (2) a是 数(3)ax 1 a是 数3、 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说出a与b的不等关系,并说明是根据不等式哪一条性质。(1)a3 b3 (2) (3)4a 4b八、当堂检

8、测(8分钟)1、检测 2、评卷 3、反馈 4、反思九、当堂小结(2分钟)本节课我学会了: ;我的困惑是: .9.1.2 不等式的性质(2)导学案 课型:新授 主备人:杨国辉 审核人: 时间: 班级: 姓名: 总课时数: 领导签字: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能力目标:学会运用类比思想来解不等式,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的能力;情感目标: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发言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二、重点、难点重点:根据“不等式性质1”正确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难点:根据“不等式性质1”正确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三、学法指导探究法、讨

9、论法、练习法四、导入新课(2分钟)情境导入:小希就读的学校上午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是8点开始小希家距学校有2千米,而他的步行速度为每小时10千米那么,小希上午几点从家里出发才能保证不迟到?五、自主先学 (13分钟)1、 分组探讨:对上述的问题,你是如何考虑的?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作出记录,最后各组派代表发主。2、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1) x应满足的关系是:8(2) 根据“不等式性质1”,在不等式的两边减去,得:x8,即x(3) 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如下:我们在表示的点上画实心圆点,意思是取值范围包括这个数。3、 例题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1)3x

10、 2x1 (2)35x 46x师生共同探讨后得出:上述求解过程相当于由3x2x+1,得3x-2x 1;由35x46x,得5x+6x4-3.这类似于解方程中的“移项”可见,解不等式也可以“移项”,即把不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而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六、展示交流(汇报成果)(10分钟)1、各组依次展示学习成果(求同存异)2、针对上一环节中的“异”交流,达成共识3、若仍有问题未解决,请教老师。七、精讲释疑(10分钟)1、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1)x51(2)4x 3x-5(3)8x-2 7x32、用不等式表示下列语句并写出解集: (1)x与3的和不小于6; (2)y与1的差不大

11、于0.八、当堂检测(8分钟)1、检测 2、评卷 3、反馈 4、反思九、当堂小结(2分钟)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学习,我们学会了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还明白了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都是可以用不等式的知识去解决的。9.1.2 不等式的性质(3)导学案 课型:新授 主备人:杨国辉 审核人: 时间: 班级: 姓名: 总课时数: 领导签字: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初步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价值;能力目标:对比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让学生感知不等式和方程的不同作用与内在联系,体会其中渗透的类比思想;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分组活动和班级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

12、的经验并感受成功的喜悦。二、重点、难点重点:熟练并准确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难点:熟练并准确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三、学法指导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四、导入新课(2分钟)情境导入:某地庆典活动需燃放某种礼花弹为确保人身安全,要求燃放者在点燃导火索后于燃放前转移到10米以外的地方已知导火索的燃烧速度为0.02 m/s,人离开的速度是4 m/s,导火索的长x(m)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你会运用已学知识解这个不等式吗?请你说说解这个不等式的过程五、自主先学 (13分钟)1、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这个不等式的解法教师规范地板书解的过程2、例题 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1)x 50 (2)-4x 3 (3) 73x10 (4)2x-3 3x13、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以计算它的树龄一般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 m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 cm,以后树围每年增加约3 cm.这棵树至少生一长多少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 m?六、展示交流(汇报成果)(10分钟)1、各组依次展示学习成果(求同存异)2、针对上一环节中的“异”交流,达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