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违法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877929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理违法建设改善城市环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治理违法建设改善城市环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治理违法建设改善城市环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理违法建设改善城市环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治理违法建设改善城市环境加强违建管控改善城市环境违建是困扰 * 城市发展的一大难题,具有历史久、规模大、牵涉面广、利益关系复杂等特点。违建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规划建设实施 , 增大了城市发展和建设成本 , 破坏了辖区环境的整体性 , 影响了城市的市容市貌 , 此外其还有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尽管一直严打严控,但违建现象屡禁不止。当前,在违建的拆除过程中还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需要妥善处理,采用堵疏结合的办法,既要大力开展拆违行动,拆除历史存量违建,又要强化管理,防止新增违建的出现。一、在违建拆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实地调查取证难。在执法人员接到举报时,违法建设基本已经形成,如果是楼顶私自搭建构(建)

2、筑物 , 一般都建在顶楼住户的露台上,执法人员要到违法建设施工现场取证、勘验必须通过业主家内;而大多数业主不配合执法人员的调查工作,既不开门,也不接电话。因此很难与当事人沟通交流,导致法律文书无法直接送。2.强制拆除难度大。即使依照法律程序给当事人送达拆除通知, 只要当事人知道要拆除其私自搭建的构(建)筑物,基本都不会继续配合执法人员的工作, 致使强制拆除时进不了当事人的家门。由于私搭乱建只是行政违法 , 不构成犯罪 , 而我国公民的住宅受法律保护,因此 , 加大了城管部门强制拆除违法建设的难度。3.历史遗留问题多,情况错综复杂。很多违章建筑的建造年代久远,这中间存在大量历史遗留问题,情况错综

3、复杂,而建造年代久远造成对违章建筑的认定困难,历史遗留问题的难以解决有时又对目前问题的解决产生掣肘,新老问题交织。4.物业管理不履职。一些小区物业管理企业工作不到位,既担心业主不服管理,又害怕业主不交物业管理费,只是进行劝阻,不采取强制措施,对违法建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不上报城管执法部门,导致执法人员错失对该类违建的监管良机。二、做好违建管控的建议1.前置管理,从源头治理违建。加大巡防力度,安排执法人员在重点时段、重点部位严密防控的同时,采取“上门入户宣传先行,化解矛盾政策先行,自行拆除保障先行”的方式,在预防各类违法建设工作上积极推行前置管理,街道与社区共同做违建户思想工作,宣传告知法

4、律政策,让违建户自行将违章违建拆除,确保新建违建“零增长”。2.建立管控机制,加强违建管理。建立违章建设巡查机制和举报处理机制,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针对重点区域细致巡查,不留盲区,确保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建设;研究制定了违建管控规定,有效形成了“分级负责、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监察到位”的防违控违体系,做到了防违控违信息灵、处置快。3.立足实际,拟定切实可行的拆违方案。城市的违建是一种历史现象,拆除工作也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征,不可能不蹴而就,必须在明确拆违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不断细化拆违方式、方法,确保拆违效果,提高拆违工作效率。在拆违工作启动初期,首先加强调查摸底工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切实摸清区域违法建设的家底,做到每户一表,详细记录违法建设的年代、历史背景、方位大小、主要用途和违法建设户主相关情况,做到不漏报、不虚报、不瞒报,建立违法建设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结合每年拆违任务和各单位实际,细化标准,依法界定。4. 以人为本,减少不和谐因素。确定“以控为主、以拆为辅”的指导思想,以尽可能减轻当事人损失为出发点,做到抑制苗头在先,强制拆除在后;在拆违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多方面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