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略的认识和思考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876697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策略的认识和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策略的认识和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策略的认识和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策略的认识和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策略的认识和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策略的认识和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策略的认识和思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策略”的相识和思索听“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有感海门市试验小学 陆佩香“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标苏教版教材中新增的一个内容。从四年级起先每册中都支配了一个单元。“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实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教材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单元,就是为了实行这样的课程目标。但正因为它是第一次出现,我们许多一线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困惑:“这部分内容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有什么不同?”“这部分内容原委应当教什么?”,“通过这些学问的学习,我们的学生应当得到些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在我们许多老师的心目中都是模糊

2、的。 前两天学校一位青年老师选择了六年级上册“替换”的策略绽开探讨。下面笔者就结合研课过程中的思索与体会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第一次设计】 “曹冲称象”故事引入后,呈现问题情境: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导入1个大杯和6个小杯,正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引导学生思索:用现有的信息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全体学生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再补充一个信息:“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请学生重新思索。 师:拿出作业纸,把你们的思路呈现出来。前后四名学生可以合作完成。 学生通过学具操作,探讨沟通得出思路。 师:谁来说说? 生:(边说边演示)我是把1个大杯换成了3个小杯。然后用720(6+3)=80毫升求到小

3、杯的容量,再求出大杯的容量。 生:我的想法跟他不同。我是把6个小杯换成了2个大杯。720(1+2)=240毫升求到大杯的容量,那小杯就是80毫升。 师:听明白了吗?(课件中再次演示一下)这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替换。【课后的访谈及思索】 笔者:你为什么在课前设计“曹冲称象”的故事? 执教者:曹冲称象的本质就是用一些可以称出重量的小石子来代替了不行分割的大象。我感觉这其中运用的就是“替换”的策略。 看得出来,这位老师在课前进行了深化的思索:对“什么是替换策略”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的。 笔者:你为什么先给学生一个不完整的问题情境,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补充来呈现整体呢? 执教者:“小杯的容量

4、是大杯的”这句话是学生后面进行“替换”的依据,所以我要突出这句话。 的确,从数量间的关系入手进行有效替换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 笔者:你怎么看待学生中出现的两种不同方法? 执教者:这就是两种不同解法。新课程中不是强调“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吗?这可以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 “把小杯换成大杯”和“把大杯换成小杯,是两种不同的替换方法,但其间蕴含的数学思想是一样的:都是把其中的一个量替换成了另一个量,虽然形式上发生了改变(杯子的个数改变了),但实质没有变(装的果汁的总量没有改变)。这才是替换策略的本质含义。这里我们的老师仅仅把它们看成两种不同方法明显是不够的。进而笔者联想到关于“算法多样化”的问题

5、: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算法越多越好”,以为 这样就敬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做到了因材施教,就培育了学生的思维实力;但别忘了在算法多样化的背后还存在着“沟通算法间联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算法优化”的问题,这才是课标中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真正含义。 笔者:你觉得学生理解了“替换”的策略吗? 执教者:当然。你看学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而且后面的作业学生都会做了。这莫非还不能说明学生的学习状况吗? 该老师以为,本节课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学生会进行替换,能正确地解答出这些问题,所以他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满足的。然而,“会做这些题”是教材编排这部分内容的全部含义吗?【我们的思索】 我们认为:新

6、教材中之所以增加这类内容,其目的不仅在于要让学生“会做这些题”,获得这些详细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让学生经验并体验每一种策略的形成过程,获得对策略内涵的相识与理解,感受策略给问题解决带来的便利,真正形成“爱策略,用策略”的意识与实力,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为了增加学生的体验,教材一般在解决问题之后都设计了“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等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超越详细问题的解法和结论,指向策略的形成与体验,这是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区分于传统应用题学习的本质所在。“什么是策略?”笔者认为,策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的,具有普适意义的,常与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紧密结合的,比

7、如转化、对应、尝试、画图、列表等;另一类是针对某一类典型向题所总结出的带有规律性的策略,比如枚举法、还原法、替换法、假设法、染色法、递推法、特别值法等。第一类方法旨在形成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而后者则重在如何解决的详细对策。当出现一个新的相对比较困难的问题情境时,首先 应当思索“问题出在哪里,我的目标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方式来突破这个难题”,以形成一个总体设计方案,这里运用的是第一类常规化策略;至于如何通过详细操作以达成目标,则属于其次类策略方法。当然这两个环节常常是彼此融合在一起的。由此透析上述教学案例,老师所谓的“替换”策略只是详细地解决了“如何替换”的问题,而对于“为什么要进行替换”“替

8、换的价值何在,意义何在”,老师未能作有效提点。那么学 生对替换的真正目的并不清晰,后面的练习也只是“依葫芦画瓢”;一旦遇到全新的问题时,便会手足无措。于是我们也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感慨:“学问方法都教给你了,怎么就不知道用呢?。回到案例本身。笔者认为本节课要解决这样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替换;二是怎样替换,替换的本质是什么。相比而言,第一个问题是核心,是主要的思想,是形成总体思路的过程。“为什么要替换了”因为在问题情境中出现了两种未知量(大杯和小杯),假如不进行肯定的转化,就不能用除法来解决;由此便须要采纳肯定的策略把两种未知量转化成一种未知量,进而将本题演化成简洁的除法问题。这就是我们的主要思路

9、。而“替换”只是实现这种转化的一种途径、一种方法而已。 有了这样的思索,我们起先重新对这节课进行设计。【重新设计】 首先我们复习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人6个小杯中,正好倒满。每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这是新知的生长点。 学生顺当解决。老师追问:为什么可以用7206来计算?学生回答:因为这720毫升是6个小杯中果汁的总重量,而每个小杯中果汁是一样的,所以可以干脆用除法计算。 这个问题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了未知量的个数:当只有一种未知量时,可以用除法计算。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形成解决问题的总体构想。老师接着出示例题情境: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人一个大杯和6个小杯,正好倒满。小杯

10、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老师问:还能干脆用除法计算吗?引导学生思索:这个问题的困难性在于“720毫升中,既有1个大杯的容量也有6个小杯的容量”,也就是出现了两种未知量。这是产生困难的缘由。结合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问题两种未知量。师:你们还想让老师供应一个怎样的信息?生1:最好告知我们大杯的容量,然后我们就可以求小杯的容量了。生2:我觉得这样不合适,题目就是要让你求大杯的容量。师:虽然不太合适,但你能明白,他原来的想法其实是?生2:假如知道了大杯的容量,那么题目中就只有一种未知量,就可以求了。师:是这样吗?生1:是的。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生3:假如你告知我们大杯的容量等于几个小杯,我也可以

11、求了。生4:假如知道一个大杯比一个小杯的容量大多少,也可以求了。学生纷纷点头称是师:也就是要知道这两种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对吗?然后你们想怎么办?生5:吧大杯换成小杯,就可以用除法计算了。生6:我也可以用小杯换成大杯来计算。老师接着呈现信息: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组织学生思索并沟通:怎样实现这种转化?生1:(边说边用学具演示)我把1和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720毫升就是9个小杯的总容量,所以用7209求到小杯的容量,大杯的容量只要再乘3就行了。生2:我是把6个小杯替换成2个大杯,用7203先求到大杯的容量,再除以3就是小杯的容量。 生3:我是通过画图来思索的。意思差不多,但很便利。师:用图形或符号可

12、以更简捷、清晰地帮助我们进行思索,这是数学语言的特别性。比较上面两种不同的思索方法,有没有什么相同之处?生4:它们都是把两种杯子转化成一种杯子:第一种方法是全变成了小杯,其次种方法是全变成了大杯。生5:现在就变成了只有一种未知量了。师:依据两种杯子容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替换,把两种未知量转化成一种未知量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是吗? 生:(齐声)是。 老师迫问:在替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替换”的策略:杯子的数量发生了改变,但总容量没有发生改变。 师: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一个问题中出现两种未知量,我们就不能解决了。 生:我来补充,假如知道了这两种

13、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把两种未知量转化成一种未知量,就能解决问题。 生:我知道了替换时肯定要依据关系。 师:替换只是转化的一种策略,以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学习其他方法。其实生活中遇到困难问题时,首先要思索:“困难在哪里?我的目标是什么?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达成这个目标?”然后制定出一系列方法步骤再去完成。【进一步思索】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学习,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策略的体验。这不是形式上的会利用策略解决问题,更不是将策略作为附加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额外任务,而要把“为什么要运用这个策略”“它的价值何在”“我该怎样运用”“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策略”“比这个策略更上位、更本质的是哪一个数学思想(例如,“列表”渗透了函数的思想,“替换”实则是转化的思想)”等问题作为探讨的内容,让学生在更深远、更广袤的意义上真正建构起对策略的认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