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家访的案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876089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次家访的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一次家访的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次家访的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次家访的案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次家访的案例黄石十中-程七兰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整整十五个年头。十五年的风风雨雨,让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十五年的不断探索,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在一般情况下,班主任都是在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才去家访,其实那个时候学生从心里是不欢迎你的,甚至是反对和惧怕你的,家长听到孩子犯了错误,也是很难堪的。在这种情况下,家访的效果可想而知。与其这样,我们不如换个角度,带着赞美去家访,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好话人人爱听”,学生都有自尊心和上进心,都希望在同学和老师面前留下一个好的印象,都渴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表扬

2、。这是班主任老师应该明白的最基本、最起码的心理学常识。我们班有个叫刘铂涛的同学,他学习习惯很差,上课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老师批评他总和老师顶嘴,总认为自己没错. .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于是,先对学生宣布准备去家访,又说明给他留出一段时间,好好努力,作出成绩,给老师提供一个家访的良机。他激动地向我鞠了一个躬,并请我看他的行动。果然他变了。帮助同学,刻苦学习,平时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得到了学生的好评。这时,我对他说:“我准备明天到你家去报喜”。他高兴极了。家访时,在与家长交谈时避免差字,改用不太理想之类,以免伤害家长和学生的自尊心。谈了他近段时间的良好表现:很有步,做错了事,老师批评,能虚心接受

3、并改正;很聪明,只要上课听讲,知识掌握就很好。待家长高兴时,委婉地讲了家长要给学生鼓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体谅孩子的不足。这样,家长的思想转变,学生也有自信和热情,有了学习的动力。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家访工作长“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十一年来,我尽管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