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管理制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874337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0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管理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管理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管理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管理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管理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管理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管理制度(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总则3二、总体要求3三、施工监控量41、监控量测目的42、监控量测内容53、监控量测流程64、各监测项目的具体量测方法64.1洞内外观察64.2周边收敛84.3拱顶下沉114.4地表下沉115、数据分析与信息反馈135.1 要求135.2数据采集要求145.3量测数据分析155.4信息反馈与监控165.5信息预报与报警185.6成果提交19四、超前地质预报201、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要求202、超前地质预报的重点21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214、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案225、数据分析与信息反馈25五、现场监控流程251、事前控制262、事中控制263、事后控制27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管理

2、制度一、总则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将紧密配合工程进展,实时、动态地掌握隧 道开挖地质情况、围岩的变形等,及时发现设计与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指导隧道工程的顺利施工,不仅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与圆满完成,而且确保 科技成果的转化,达到技术与经济的最优化。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应遵循以下原则:(1)严格遵守项目部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2)保证监控质量,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及预测预报。(3)积极量配合施工,尽量做到不妨碍工期。(4)积极进行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实现新工艺、新技术的突破。具体地来讲,要以整个工程为依托,依靠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规范化 地推进隧道的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进一步提高隧道设计、施

3、工、 监控的一体化,充分实现本标段隧道的监控工作合理化。二、总体要求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质保量、及时完成工作,特作出以下要求:(1)参加本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以及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人 员均为监测经验丰富、对监测项目流程熟悉的专业人员,满足本项目的需求。(2)投入本项目的监测及预报设备使用性能良好,量测精度较高,满足 本项目要求。(3)根据隧道围岩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制定依托工程监 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计划,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4)监测工作紧跟施工步伐,数据及时有效,可准确了解施工现场情况。(5)以地质为中枢,加强隧道地质工作,将地质综合分析贯穿到长期、 中期、短期

4、、临兆超前地质预报四个阶段中,优化超前预报组合方案,综合 应用,确保隧道安全、快速、优质施工,不留后患。(6)现场监测人员固定,监测设备保证良好运行。(7)及时向项目部提交监控量测速报;出现变形较大或者地质异常情况, 应24小时内向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和工程部提交预警报告和监控速报。(8)监测报告突出反映监测工作重点关注的问题,综合反映监测工作的 开展情况和现场情况;在监测数据变化异常,并经认真分析后,及时出具预 警报告,避免出现施工事故。(9)现场监测小组及时掌握施工进展情况,及时布设测点和监测仪器设 备。数据分析人员对监测数据认真分析,及时反馈,报告编写人员在数据分 析人员的配合下完成报告的

5、编写,并及时送达施工现场和工程部。(10)对于隧道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可组织隧道领域相关专家参与技术 支持与服务。三、施工监控量1、监控量测目的由于隧道属于地下工程,我们对隧址区地质状况的勘探技术与认识有限, 因此如果隧道设计与施工不当,极易造成围岩失稳,甚至可能引发大规模塌 方,给工程带来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以及不良的社会影响。另外,公路隧道 开挖断面较大,结构受力复杂,且施工工序较多,因此对结构设计和施工都 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对隧道的施工全过程进行新奥法施工监测。当金山隧道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较为复杂,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 的安全隐患,需要及时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以保证隧道施工

6、的顺利 进行,因此有必要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量测。实时监控量测不但可以及时提供隧道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围岩内部位 移等信息,用于判断设计参数的合理性及施工的可行性,并给出相应的隧道 施工建议。因此实施隧道信息化动态施工控制,既能达到安全快速施工,又 能达到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2、监控量测内容隧道施工监测旨在收集施工过程中围岩的动态信息,判定隧道围岩支护 体系的稳定状态,以及支护结构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现场监控量测根 据其量测目的、量测手段等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常将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 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当金山隧道必测项目包括洞内外观察、周边位移、拱顶下沉、地表下沉 具体下表所

7、示。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必测项目序 号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布置测试精度量测频率115d16d1个 月l3个月大于3个 月1洞内、夕卜观察现场观测、地 质罗盘等开挖及初期支护后进行一一2周边位移各种类型 收敛计每550m 一 个断面,每 断面23对 测点0.1mm12次/d1 次/2d12次/ 周13次/ 月3拱顶下沉水准测量的 方法,水准 仪、钢尺等每550m 一 个断面0.1mm12次/d1 次/2d12次/ 周13次/ 月4地表下沉水准测量的 方法,水准 仪、钢尺等洞口段、浅埋段(h0W2b)0.5mm开挖面距离量测断面前后2b时,12次/d; 开挖面距离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23d; 开

8、挖面距离量测断面前后5b时,1次/37d;注:b一隧道开挖宽度;h0-隧道埋深。3、监控量测流程隧道监控量测流程如图:隧道监控量测流程图4、各监测项目的具体量测方法4.1洞内外观察(1)监测目的通过高频率地观察实际揭露的隧道掌子面地质情况,识别隧道实际围岩 状态,分析隧道掌子面的稳定状态,预测前方隧道围岩情况,并提出必要的 预警;通过观察隧道洞内初期支护和洞外地表岩土体的状态,及时发现各种 异常现象并进行跟踪观察,评价初期支护和洞口边、仰坡的稳定性。(2) 监测内容与方法掌子面地质观察采用目测、地质锤、罗盘、数码相机等进行观测,绘制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围岩的岩性、产状、节理等详细特征,断层、

9、破碎带 等不良地质特征,地下水的水量、分布、压力、类型等特征,填写掌子面地 质观察记录;初期支护状态采用目测观察为主,对初期支护喷砼、钢支撑、 锚杆等出现的外鼓、裂缝、剥落、扭曲等异常现象,用数码相机、塞尺、卷 尺等进行跟踪观测并做好原始记录;对洞外边坡、仰坡和浅埋段地表出现的 裂缝、滑移、隆起或凹陷等现象,用数码相机、塞尺、卷尺等进行跟踪观测 并做好原始记录。(3) 监测频率每次爆破后进行掌子面地质情况观察;每天至少进行一次隧道洞内初期 支护和洞外地表观察。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频度如下:V级围岩小于10m; W级围岩小于20m;m围岩小于30m;11级围岩小于40m。(4) 成果整理与分析1)

10、 通过掌子面地质观察,分析围岩稳定状态,评估出现局部掉块、塌方、 涌水等灾害出现的可能性,判断实际揭露围岩条件与设计是否相符。出现异 常情况,第一时间通报施工方,及时指导施工,并将异常情况、相关建议汇 报业主和监理。2) 编制隧道实际地质状况系列图册,参考前期勘察资料,预测前方围岩 状态,及时向施工方预报前方围岩状况。3)对初期支护、洞外边仰坡和浅埋段地表出现的异常情况,分析出现异 常情况的原因,根据具体原因、问题的严重性向施工方、监理和业主汇报, 并提出处理建议。4)针对初期支护、洞外边仰坡和浅埋段地表出现的异常情况,开展跟踪 监测,绘制空间分布图和时间发展曲线,预测发展趋势,及时预警。4.

11、2周边收敛(1)监测目的隧道周边位移是隧道围岩应力状态变化的最直观反映,可为判断隧道空 间的稳定性提供可靠的信息。通过计算周边位移和预测最终位移值,为二次 衬砌浇筑选择最佳时机;为隧道施工工艺、支护衬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2)量测方法隧道周边位移采用数显收敛计进行量测,两次测量之差即为周壁两点在 该时间间隔内收敛值。特殊情况下周边收敛也可通过全站仪测量后计算得到。(3)测点布设与测试频率1)测点布置:当金山隧道采用不同开挖方法时周边位移测点布置方案如全断面法测线布置图图2) 断面布置:V级围岩小于20m;W级围岩不大于25m;III级及以上围 岩小于40m。围岩变化处及渗水量较大时适当加密。3

12、) 量测频率:量测频率根据位移发展速率和量测断面距离掌子面距离取 最高频率。位移发展速率、量测断面距离掌子面距离与量测频率的关系如表1、 表2。位移达到稳定标准后,停止观测;如发现异常情况,恢复每天观测12次;如位移持续大幅发展,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用隧道位移实时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表1按位移速率确定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频率位移速率(mm/d)量测频率N523次/d151次/d0.511 次/ (23) d0.20.51 次/3d5b1 次/ (37) d注:b表示隧道开挖宽度。(4) 成果整理与分析1)每次观测后现场计算位移发展增量,出现异常情况,重新测量排除操 作失误后立即报告相关部门

13、。2)每次测回数据交数据处理员输入计算机,进行位移增量、位移发展速 率的计算,绘制位移时间曲线和位移发展速率时间曲线,并应用回归分析和 灰色预测等方法进行位移发展短、长期预测。3)根据分析结果,判断隧道变形管理等级(如表1)、隧道允许变形量 (如表2),出现非正常情况,立即向现场施工负责人和工程部报告。4)当隧道周边收敛速度以及拱顶下沉速度明显下降,隧道周边位移收敛 速度小于每天0.2mm或拱顶下沉位移速度小于每天0.1mm,隧道位移相对值已 达到位移总量的80%以上时,向有工程部报送二次衬砌施作报告。表1围岩变形管理等级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mU o Un应采取特殊措施注:u0 实测变形值

14、;Un 允许变形值。表2隧道周边允许相对收敛值(%)一一、埋深(m)围岩级别300m0.100.300.200.500.401.20w0.150.500.401.200.802.00V0.200.800.601.601.003.00注:水平相对收敛值系指收敛位移累计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 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 拱顶下沉允许值一般可按本表数值的0.51.0倍采用; 本表所列数值在施工中可通过实测和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4.3拱顶下沉(1) 监测目的隧道拱顶下沉直观反映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拱顶下沉量 测为隧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为二次衬砌浇筑选择最佳时机;为 隧道施工工艺、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