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秦源煤业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87407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鸡秦源煤业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宝鸡秦源煤业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宝鸡秦源煤业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宝鸡秦源煤业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宝鸡秦源煤业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宝鸡秦源煤业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鸡秦源煤业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宝 鸡 秦 源 煤 业 有 限 公 司 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 编 制:尹军军 审 核: 副总工程师: 总工程师:二一三年二月前 言水害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在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水的威胁。水害轻者会增加煤矿企业负担,影响经济效益;重者会直接危害职工生命安全和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为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掌握水文地质规律,研究和解决矿井生产建设的水文地质工作问题,从而有效地防止水害事故的发生,和切实搞好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彻底杜绝水害事故,实现安全开采,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因此,制定出合理的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是消除矿井水害隐患,有效遏制煤矿水害事故发生,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生命安全

2、,降低吨煤成本、合理开发煤炭资源尤其重要,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有效预防水灾的发生,在认真总结过去矿井防治水经验教训和对矿井水文条件认识的基础上,本着技术可行、经验合理的原则,结合矿井生产地区安排,编制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规划。矿井防治水规划的目标与任务:坚持合理疏放,疏堵结合,确保矿井安全正常生产,为矿井改扩建创造良好基础。目 录一、矿井及井田水文地质概况(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03(二)交通、位置-03(三)井田含水层-03(四)隔水层-08(五)矿井充水条件-09二、防治水规划-10(一)防治水机构-11(二)公司设立防治水管理办公-11(三)防治水领导职责-11(四)、防治水办公室职责-1

3、2(五)、领导小组成员各部门单位职责-13三、计划指标-18四、防治水方针及基本原则-18五、矿井涌水量及主排水、探放水设备-18六、做好水文观测与矿井地质工作-19七、具体规划-21八、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26九、矿井防治水管理措施-28一、矿井及井田水文地质概况(一)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宝鸡秦源煤业有限公司是徐矿集团与宝鸡市政府于2003年12月合资组建的股份制公司。戚家坡煤矿于2003年底进行技术改造,于2005年9月竣工投产,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2008年矿井核定生产能力达到140万吨/年。矿井采用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井底车场水平高程为+520m、井田内可采煤层主要赋存在+55

4、0-+100m高程之间。煤层赋存与延安组中段及下段,煤层编号为上煤层、下煤层,上煤层厚度较薄结构复杂、不稳定,下煤层厚度0-11.82米,一般37米左右、下煤层主要为单一煤层,主要开采煤层为下煤层。(二)交通、位置。宝鸡秦源煤业有限公司戚家坡煤矿位于宝鸡市西北千阳县与陇县交界处的戚家坡村,该矿距宝鸡市60km。宝成铁路和陇海铁路自宝鸡市通过,宝鸡中卫的铁路和宝鸡平凉公路分别从井田西部境外和界内通过,附近几个大集镇均有公路相通,交通便利。行政隶属宝鸡市陇县东风镇。地理座标:东经10653391070345,北纬34453450。戚家坡矿井平面范围由7个拐点坐标控制,南北倾斜宽3.2km,东西走向

5、长3.7km,井田面积11.8km2。(三)井田含水层 (1)河谷砂、卵砾石中的空隙性潜水主要分布区以千河河谷为主,梨林河、草碧河次之。岩性以砂质粘土及含泥砂的乱砾石为主,夹细、中、粗砂岩,具明显的二元结构。卵砾石:呈淡褐红、灰白及黄褐相间之杂色。成分以花岗岩居多,石英及变质岩甚徽,偶见石灰岩、直径2200mm,多在3050mm。备大量浅红色泥砂充填,分选性较差。厚度一般515米,为不组地层中之主要含水层。总厚度在千河区一般2030米,最厚50米。梨林河区10米左右,草碧河区5米左右。出露水泉较多,流量最大1.2升/秒。属富水性强的含水层。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渗入为主,水质较好。为型淡水。 (2

6、)梁卵区黄土底部砂砾石局部潜水黄土广覆于河谷两次基岩之上,上部为富含大量粉土颗粒之砂质亚粘土,呈淡黄褐色,疏松多孔,垂直节理发育,易湿陷,一般米;属透水而不含水的岩层。下部为浅褐红色砂质粘土,加棕红色古土壤及灰白色钙质叫阶层。一般米,为相对隔水层。底部在变坡沟谷地带,有时可见由暂时水流或残坡积作用形成的不稳定的砂砾石层。厚度米,变化极大一般米,为本类之含水层。常有水泉出露,流量不大,一般0.1升/秒,最大0.2升/秒,属贫水岩层,划为富水性弱的含水层。补给来源以降水渗入为主。水质属HCO3-Na.Ca型水。(3)新第三系砂砾石中的承压水 分布与井田东南部东5号孔以东,东83好孔以南地区。出露于

7、草碧镇附近沟谷。上部为浅黄色褐色砂质粘土,下部为浅棕红色砂质粘土,皆含薄层粗砂、细砾及钙质结核。底部常为灰色砂砾石层,由石英岩、变质岩及花岗岩岩碎屑组成;是本组地层中质主要含水层。厚度变化较大,最大394.41米,最小3.5米,一般百米左右。补给来源除降水渗入外,因部分地区居于河谷含水层之下,宜君、洛河组含水层之上,故有获其补给之可能。水里性质浅部无压,深部承压。井田内仅出现两个水泉,流量较大,为0.91.42升/秒。因其厚度大,储水条件优越,分布位置低,补给条件好,为富水性中等的含水层。水质为HCO3-Na.Ca.Mg型水。()下白垩统承压裂隙水边缘无压带1华池环河组裂隙水,上部为浅棕红色砂

8、质泥岩与以棕红色、浅紫色为主的含砾砂岩、砂砾岩互层。下部为暗紫红色、棕色含砾石及钙质结核之砂质泥岩,夹少量砂岩、砾砂岩。厚度最大167.87米,最小7.5米,一般5080米。分布于千河以北广大地区。各沟谷中普遍出露,但未发现井泉,说明次层在井田内因分布位置较高,被沟壑纵横切断,支离破碎而不含水。2洛河、宜君组裂隙水,上部有浅棕红色厚层状粗砂岩,砂砾岩,砾岩互层组成。分选差,砂泥质胶结,较疏松,夹蓝色、棕紫色砂质泥岩,厚50米左右。下部为浅紫灰色砾岩。砾石成分以灰岩为主,花岗岩、石英岩次之。泥砂质充填,钙质胶结,较坚硬,一般厚20米左右。分布于千河以北,被沟谷严重切割,连续性不大。出露水泉较多,

9、流量最大0.3升/秒,最小0.04升/秒,一般0.1升/秒。以大气降水渗入补给为主。鉴于地层分布广泛,岩性粗,厚度大,水泉多,故列为基岩中富水性极强的含水层。()侏罗系裂隙承压水1安定组,以浅棕红色、浅紫红色厚层块状之砂质泥岩,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夹多层蓝灰色砂岩及泥灰岩薄层,局部含零星钙质结核。底部为紫灰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细砂岩。厚度22.30376.50米,一般百米左右。为相对隔水层,分布于井田之东和南部。草碧河零星出露。2直落组,本组岩层中之含水层,除底部含砾粗砂岩、细砾岩(K5)层位比较稳定外,余则多为夹于细粒岩层中之粗粒岩层透镜体,厚度变化较大。最厚为90.34米,最薄0.

10、57米,一般510米。水1号钻孔对本组含水层进行了抽水试验,结果如下:抽水段深度:33.42238.35。含水层岩性:含砾粗砂岩及中粒砂岩。含水层厚度:14.04米。静水位深度:16.27米。涌水量(Q):0.02944升/秒。水位降距(S):67.32米。单位涌水量(q):0.0004升/秒。渗透系数(K):0.0028米/昼夜。属于富水性极弱的含水层。(3)延安组上段 以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为主,含少量中粗砂岩,夹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及2-3层炭质泥岩薄层。底部为0.8013.00米的泥钙质胶结的灰白色砾粗砂岩或细砾岩,系全区分布之K4标志层。厚度:35.05122.50米,一般50

11、米左右。含水层以K4标志层为主,局部砂岩富集带或透体次之。东64好孔对此层进行了抽水试验:抽水段深度:309.00468.71米。含水层岩性:中粗粒砂岩。含水层厚度:5.07米。静水位深度:18.00米。涌水量(Q):0.0222升/秒。水位降距(S):90.42米。单位涌水量(q):0.00026升/秒。渗透系数(K):0.0042米/昼夜。抽水结果说明仍属于富水性极弱的含水层。(4)中段上部为灰色、浅灰色泥岩、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厚层状灰白色砂岩、含砾砂岩及炭质泥岩薄层。下部为浅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与薄层灰白色中粗砂岩互层。底部0.7613.06米为浅灰白色块状粗砂岩及含砾粗砂岩

12、,全区分布称K3标志层。厚度50.88156.88米,一般110120米。本段以K3标志层位主要含水层,局部砂岩富集段次之,东64号孔抽水试验如下:抽水段深度:477.73518.00。含水层岩性:粗砂岩及粒状砂岩。含水层厚度:6.53米。静水位深度:44.20米。涌水量(Q):0.005升/秒。水位降距(S):78.14米。单位涌水量(q):0.00006升/秒。渗透系数(K):0.0008米/昼夜。属于富水性极弱的含水层。(四)隔水层(1)延安组下段 以灰黑色泥岩及泥质粉细砂岩为主,夹薄层炭质泥岩及粗砂岩,含煤15层,可采煤层1层(下煤层),煤厚011.82米,一般37米。全段厚度1.13

13、36.95米,一般20米左右,为泥炭沼泽相得隔水层。(2)富县组 该组地层为一套浅灰褐色、浅棕红色的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上部含鲚状菱铁矿结核,中下部夹浅灰色泥岩及细砂岩薄层。底部为浅灰色泥质粉砂岩,含棕红色泥砾,局部变为由砂岩碎屑组成之薄层砾岩。全层厚度5.1262.84米,一般30米左右。属隔水性岩层。在侏罗系裂隙承压水中,含水层以厚度不大的、彼此相隔较远的K3、K4、K5各标志层为主,且赋存于厚度远大于其的隔水性岩层中,使含水层失去了获得垂直补给之可能性。在水平不给上,因出露面积小,位置高,本身渗透性不良,没有获得充分不给的条件,因而只能形成水头较高,富水性极弱的含水层。(3)三迭系非含水岩层根据井田内钻孔中所见,岩性为泥岩和中、细粒砂岩互层。厚度大于466.15米。钻孔中最大揭露厚度为135.75米(东2号孔)。区内仅见一个水泉,流量甚微,为0.0190.05升/秒,水质甚好,证明为风华裂隙水。水1号钻孔对次层进行抽水试验时,水位一再随抽水量而下降,且不恢复,证明此层在井田内上部50米内实际不含水。井田外及其深部可能含水。(五)矿井充水条件 1、地面与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