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5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873222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5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5篇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卢、辗、篱”,理解并积累“亲情 辗转 亲生骨肉 悲喜交集 无家可归 遗忘”等8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所讲的两个故事,并能用想象的方法复述文中第二个故事。3、初步懂得有了亲情,有了爱,才有了真正的家。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识3个生字,8个词语。2、在反复朗读课文后,理解“没有亲情的人和被爱遗忘的人,才是真正没有家的人。”这句话的意思。3、用想象的方法复述文中第二个故事。教学媒体 生字卡片,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课前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圈出生字教学流程(一)引入1、 (出示

2、填空游戏)进行四字词语填空。( )徒四壁 万( )灯火 ( )境贫寒重建( )园 ( )喻户晓 ( )( )户户在这些词语中,我们不约而同的填入了这个词“家”。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6课。(出示课题)(1)指名读 (2)齐读(二)学习课文1、(出示第二节)家究竟是什么?书上向我们做了这样的解释。(1)自由读正确。(2)指名读(3)齐读(4)教师引读。(5)男女对读。2、这是一篇富有哲理且感人的文章,想不想来学一学?小组学习菜单:(1)组内轮流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2)用直线划出“家是什么?”的句子。3、交流学习结果(1)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2)你找到哪些句子?(根据学生回答出

3、示第五节)指名说。出示“高堂华屋”“竹篱茅舍”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自由准备。“竹篱茅舍”中“舍”是多音字,指导学生读准字音“sh”让我们合作来读这段话。4、这段话究竟是什么含义呢?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两个故事,(出示词语:洛杉矶 卢旺达)学习生字:卢5、这究竟是两个怎样的故事呢?默读课文14节。用一句话概括分别写了什么?(1)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富翁;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热拉尔。(2)出示填空:在洛杉矶,富翁。在卢旺达,热拉尔。(3)概括第一个故事。(4)读读1、2节。(5)联系第五节,完成填空:富翁有别墅,却说自己没有家,是因为。(6)出示:在卢旺达,热拉尔。概括第二个故事。(出示练习

4、:热拉尔说自己又有了家,是因为。)请你结合第五节内容说一说。一起朗读3、4两节。6、展开想象复述课文(1)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复述课文中的展开想象复述。复述时要把故事讲清楚,还要选择其中的一处展开想象,把故事说具体。(2)自由准备(3)指名说。(4)教师指导(5)再复述。7、在这个世界上(出示第五节)学生读(1)学了刚才的两个故事,你对这两句话会有更深的理解。(出示)(2)家究竟是什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对关联词,谈谈你的体会。(虽然但是 不仅而且)小组准备指名4-6人。8、再读第五节(1)准备背诵。(2)有感情地背诵。(三)总结全文。1、家是一个避风的港湾,我们可以在这个家里栖息。家是一个温暖的

5、小窝,我们可以在此享受天伦之乐。家是一个倾诉的地方,我们可以把苦恼和喜悦诉说。家不需要有多么华丽,只需要有许多火热的心在一起,只需要有亲情和爱!2、今天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充满亲情的照片,让我们欣赏这人世间最美最动人的精彩瞬间,让我们为亲情为爱,唱起那首熟悉的歌。板书设计16.家是什么别墅家 女儿=家家=亲情、爱本课小结 在这节课上通过学习,学生从家是什么?这个文中提出的问题,给予了概括总结的答案:家是充满亲情的地方,家是避风港、加油站、心中的驿站、温暖的河,从家的概念到家庭亲情事例,从小家到国家,从美满的家庭谈到孤儿院,懂得有了亲情,有了爱,才有了真正的家。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 看一看,比一比组词

6、。公()日()展()翁()旦()辗()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1、认读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2、从故事中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3、体会懂得关爱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重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关爱别人,用爱心对待每一个人。【教学难点】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教学方法】1、自主阅读。2、小组讨论。3、教师讲授。【教学过程】1、教师活动:教师谈话,导入新课,扫除文字障碍。 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扫除文字障碍。2、学生活动: 读第一自然段,想想: 当时地球上发生了怎样的旱灾? 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水的重要?(干涸 干枯 焦

7、渴) 你能用这种语气读一读。3、读第二、三自然段:(小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找出描写水罐变化的句子。 思考: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汇报结果:从水罐一次次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板书爱并收集爱的.格言,积累格言。6、朗读课文:(音乐的伴奏)正确、流利、有感情。7、作业超市:必做: 朗读课文。 抄写生字、词语。选做:展开想象讲这个故事。教学设计方案 篇3【设计思想】我们小班的宝贝们在绘画时常常会乱涂一气,很难按照我的意愿去完成绘画任务,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教研活动的学习,我尝试让幼儿自己融入到绘画活动中,让其可以即动口又动手、动脑地进行绘画活动。我发现当幼儿

8、融入活动中时,能够兴趣盎然的学习,观察力敏锐,充满想象力,兴趣浓厚,学习过程中表现出非常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我设计了可爱的小鸡这节活动课。【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自己边说儿歌边画小鸡。2、引导幼儿自由想象,不受约束的装扮自己的小鸡。3、尝试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让幼儿爱绘画,爱动口,爱动脑。【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知道小鸡的外形特征;2、物质准备:欢快的钢琴曲,三只可爱的小鸡,绘画材料若干;3、环境准备:创设情境让幼儿融入活动中,背景画面可爱丰富,幼儿喜欢。教学重点:幼儿学会边说儿歌边画小鸡,了解小鸡的外形特征。幼儿敢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装饰

9、小鸡。教学难点:让幼儿融入绘画活动,激发幼儿绘画兴趣。教学流程:谜语导入观察小鸡说儿歌,画小鸡装饰小鸡结束活动【活动过程】1、猜小鸡,用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播放音乐,在音乐声中将幼儿带入活动场,并请幼儿入座,展开活动。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它呀,正在休息,小朋友们认真听一听老师讲的谜语,猜一猜它是谁,然后让我们一起喊出它的名字,欢迎它出来好吗?“尖嘴巴,花毛衣,爱吃小虫和小米,浑身上下毛茸茸,说起话来唧唧唧。”师:小朋友们,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吗?幼:小鸡。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让我们一起请出今天的小客人好吗?幼:好!2、观察小鸡,培养幼儿与它的感情。师:我请来的小客人可爱吗

10、?请小朋友们都来看看它,欢迎它好吗?(引导幼儿和小鸡打招呼,夸小鸡可爱,尝试与小鸡交流,喂小鸡,让幼儿对小鸡产生感情。)3、听故事,引出绘画活动。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听听小鸡的故事,小朋友们一定要认真听哦。教师讲故事:“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草儿绿了,河水在哗哗的唱歌。这一天,小鸡从蛋壳里钻出来了,一只,两只,三只,它们睁开眼睛,东瞧瞧,西看看,望望天,又瞅瞅地。三只小鸡都像毛茸茸的小球,可爱极了,它们在草地上跑来跑去,咦,玩着玩着,最小的小鸡不小心走丢了,它到处都找了,可是找不到”师:我们的小客人就是找不到哥哥姐姐的小不点儿,它想请小朋友们帮它画一些照片,让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帮它一起找哥哥

11、姐姐,小朋友们可以帮忙吗?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会写“晰伞”等五个字,理解“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边疆建设者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作贡献的好品质。【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爸爸的心愿。【教学准备】、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配乐朗读录音带。【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检查预习情况,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12、听配乐朗读录音带。二、默读课文,初晓大意三、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思考题、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学生试着给文章分段,用铅笔标示。、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分段并说明理由。如果有分歧,可以再讨论。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讲列车在茫茫的大戈壁运行,不时有高大挺秀的白杨树闪过。第二段,从“一位旅客”到“也不动摇”,讲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特点。第三段,从“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到“那么高大”,讲爸爸的话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第四段,是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孩子们也会像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茁壮

13、成长。五、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六、练习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有分歧,再读再讨论。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出示大戈壁的精彩图片,师:你们想不想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戈壁去看一看呢?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理解大戈壁的环境恶劣,抓住“茫茫”、“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等词语、出示大戈壁的录象,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有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感知初步了解大戈壁的特点,从而进一步认识白杨,最后升华到对在那里生活的建设者的了解。)、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请学生发表看法。(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齐读第自然段,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高大挺秀)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内容生活中处处有工业1课时教学目标德育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工业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工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