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区域经济发展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871136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1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六区域经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十六区域经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十六区域经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十六区域经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专题十六区域经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六区域经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六区域经济发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六区域经济发展考点一区域农业发展1.2019课标,36(3)(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1)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2)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4分)1.答案(

2、1)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2)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解析(1)解决了水源这一制约因素后,该地发展热带、亚热带水果的气候条件应从适宜生长和品质优良这两方面回答,即热量条件可满足热带、亚热带水果的全年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品质提升。(2) 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该地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可以从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销售市场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

3、面作答。2.(2019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材料二 图18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19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图图(1)该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特征有_。(2分)(2)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_(3分)(3)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_(4分)(4)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为振兴该村经济可积极拓展的产业有_。(3分)

4、2.答案(1)类型多样;以园地和林地为主,耕地较少(2)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3)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衰退(4)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解析本题以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的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答本题需要充分利用材料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从土地利用结构、农业空间布局、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产业发展方向四个角度探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以我国具体的农村现状为切入点提出问题,体

5、现了因地制宜、绿色发展和人地协调的观念。(1)从图可知,该村土地利用有耕地、园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多种类型,因此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其中林地和园地约占该村土地总面积的60%,耕地占总面积的比例不足30%,因此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园地为主,可用于发展种植业的耕地面积较小。(2)从图的立体农业分布图可知,该村从平原至山顶依次分布稻田、茶园、竹林和松林,其空间布局形成的自然原因是气候、水源等随地形发生变化。根据文字资料和等高线图可知,该村位于东南沿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该村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河谷平原水系众多,灌溉便利。因此,起伏的地形、雨热同期的气候和充足的水源是形成立体农业的主要

6、自然条件。(3)根据材料一可知,该村70%人口迁出就业,且留村从事农业生产的60岁以上人口比例高达36%,说明目前该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流失,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阻碍该村社会经济发展;该村农业总产值与收入下滑,家庭收入主要源自外出务工,说明该村农业衰退,缺乏农产品加工等附加值高的产业,产业结构单一。(4)本题为开放性问题,但要立足于本村的优势资源,明确经济发展方向。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该村土地类型多样,农、林、渔业发展的资源优势突出,因此可以发展生态农业;可对稻米、茶叶、水产品等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收入;可以利用山水资源、农业景观和乡村聚落等发展旅游业,走发展观光农业道路;加大农

7、村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通信设施建设,利用网络平台推销当地农产品。考点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2019课标,1,4分)“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2.(2019课标,2,4分)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弥补劳动

8、力不足 缓解建设用地紧张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B.C.D.3.(2019课标,3,4分)“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答案本题组通过长三角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及整合,考查了工业地域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影响;在做题时要求学生充分挖掘材料信息,并结合工业地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乡镇企业的发展整合、统筹规划蕴含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通过对乡镇企业发展的理解、创新创业中心的建设,体现了地理学科因地制宜、关注发展、创新思维的地理观念。1.B由材料可知,该县村办企业初创阶段,各村

9、依靠自身优势,发展了相关的企业,企业空间布局分散,形成“村村冒烟”的现象,B项正确;乡镇企业规模较小,原料、燃料消耗量较少,且长三角地区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贫乏,A、C项错误;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产品市场相对集中,D项错误。2.D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取得规模效应,正确;同时材料中“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说明“抱团”可以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状况,正确;长三角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基础教育水平与该发展模式的关系,错误。故选择D项。3.A材料中说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是在县、镇统筹的基础上,“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

10、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体现了城乡统筹的发展理念,A项正确;该模式说明的是工业发展模式的改变,不是生活方式的创新,也不是农业发展的创新,B、C项错误;长三角地区的乡镇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对科学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且该模式也没有反映出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D项错误。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四个等级类型。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图1 图24.(2019课标,1,4分)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型中的多数城市()

11、A.海港规模大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D.行政等级较高5.(2019课标,2,4分)以上海为核心,协调发展水平型的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呈现()A.均衡性B.边缘性C.集中性D.对称性6.(2019课标,3,4分)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多数与上海()A.空间位置邻近B.发展模式相同C.城市性质相似D.产业部门接近答案本题组以长三角城市群及其协调发展为情境,考查区域城市化相关知识;利用区域城市分布及等级差异,重点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图示信息的能力;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位置差异和相互合作,体现了地理学科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利用城市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其变化

12、,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区域合作的态度分析实际问题。4.D从图1可知,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型的城市主要有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杭州、宁波;这些城市中上海、南京、合肥、杭州是该区域省级行政中心,行政等级较高,D项正确;上述城市只有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是海港城市,多数城市不处于沿海,A项错误;上述城市中位于长江沿岸的是南京、苏州、上海,B、C项错误。5.B图中协调发展水平型的城市主要有盐城、滁州、安庆、池州、宣城,从长三角城市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这些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处于以上海为核心城市群的外围,即边缘地区,故B项正确;同时可看出,型城市的分布存在着不均衡性、分散性和零乱性的特点,则A、C、D

13、项错误。6.A读图可知,与2001年相比,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上升的城市主要有苏州、杭州、宁波、扬州、嘉兴、舟山;这些城市在空间位置上多与上海邻近,有利于上海产业的扩散,促进其发展水平的提高,A项正确;这些城市性质不同,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B、C项错误;同时,这几个城市产业部门各异,如苏州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舟山重点发展海洋产业和旅游业,D项错误。(2019年天津卷)太湖流域Z镇植桑养蚕、丝绸纺织的历史悠久。近年来,Z镇积极发展桑蚕及相关产业,形成了特色小镇。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7(2019天津文综,6,4分)据图中信息判断,对该镇特色产业发展方式最准确

14、的概括是A扩大丝绸服装制造业,形成规模优势B新增蚕丝被制造业,培育新的产业链C基于植桑养蚕,逐步形成多元化产业D传播桑蚕文化,发展丝绸专题旅游业8(2019天津文综,7,4分)该特色小镇实现了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特色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动并进B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C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D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答案CA本题组以太湖流域的特色小镇发展为情境材料,考查了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本题组需从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对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对特色小镇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原因分析,凸显了社

15、会与经济协调发展观。7.据Z镇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可知:该特色小镇在纺织、服装产业的基础上拓展了蚕丝被产业、旅游业、服务和创意产业等,实现了基于植桑养蚕的产业多元化发展,C项正确;其他选项的描述都具有片面性,不能准确表达该地产业发展方式。8.材料说明,该小镇特色产业(养蚕、丝绸纺织)历史悠久,产业发展形成了特色小镇,故该小镇实现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互动并进,A项正确;利用地域文化吸引外来人口,会促进经济发展,但外来人口进入也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B项错误;通过延长桑蚕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不能体现社会发展,C项错误;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了环境,属于生态保护范畴,D项错误。9.(2019江苏单科,28,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