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86455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煜专题阅读引 言 李煜是公认的五代词人的颠峰,他与北宋词人柳永苏轼,南宋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形成了词的历史上的三座高峰。细数我国历代君主,能文者众,但诗词作品能流传后代的则寥寥无几。清乾隆皇帝,一生写诗共达43392首,一人可敌全唐诗48900首,以诗的数量来说堪称举世“诗帝”,然而时至今天,竟无一首传世。而一千年前在位仅15载的南唐后主李煜,一生只写了三十五首阕词,却能流传千古,这不是异数,而的确都是至情至性之作,动人心弦,流芳百世。“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几乎人人都能传诵,“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乎个个皆知。人物简介李煜(937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

2、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一、李煜悲剧皇帝李煜(979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史称李后主。李煜出生在了一个帝王之家,工书善画,能诗擅词,又精通音乐,还会点武艺。李煜不适合做皇帝,

3、正如宋朝的徽宗.他也无意于皇位,但命运却偏偏钟情于他,虽然他有六个哥哥,但他们不是夭折,就是病死.就这样,不想作皇帝的李煜,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在没有接受任何政治培训的条件下,登上了大位。此时的南唐岌岌可危,这“危在他父亲李璟在位时就已出现.他继位时宋已代周,南唐对宋称臣,颓势已就,无法挽回。而李璟也不是一个有为的皇帝,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种,喜欢摆弄文字,从他现存的四首词中,可以看出危机已很严重,故字里行间除了“愁”,便是“恨”。 然而,有着一副纤弱柔肠,习惯吟风弄月的李煜,如何能整军治国?他想复兴国家,只可惜能力不济,于是整日与莺歌燕舞,琴棋书画为伴,在对宋的委曲求全中度过了十五年的

4、帝王生活。宋灭南唐后,被封为违命侯。“此时朝夕只以泪洗面”,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作为悲剧人物的李煜,在经历了极盛之荣与绝悲之辱之后,失去了生活的自由,生命遭压抑、围困,毁灭的痛苦时时吞噬他的生命,他的灵魂倍受煎熬,他在绝望中苦苦地挣扎。那国破家亡的深悲巨痛,抚今思昔的无穷悔恨,身陷囹圄的忧惧,遭受玩弄的屈辱,忍辱负重的凄凉,以及在痛苦绝望中对人生的思索、对生命的思考、对前途的迷茫,使得他在词中频频回望故土,环思宇内,力图找到一份人生的答案.“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是何等的悲

5、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是何等的凄凉两年的囚徒生活,李煜是在泪雨与愁雾中度过,到了他的虞美人一下子将家“愁”国“恨推到了顶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太宗不愿意了,于是在他四十二岁生日的时候,命其大儿子楚王元佐送去放有“牵机药”的寿酒,把他送上不归路。我们可以想见李煜颤微微的举起酒杯时那写在脸上的无奈的表情,他是不是有些后悔,他一定还有好多的话要说,还有好多的情要诉,可他于是猛然举起了酒杯,在极度痛苦中,结束了他的“愁”,他的“恨”。短短的两载时光,李煜的文学天才得到了最彻底的释放,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6、.可以说李后主是老天开的一个玩笑,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也许真能成为一代词宗,可老天偏偏使他成为了皇帝,而且是一个亡国的败家子。但无论怎么说,李煜总有他的特别之处。政治家称其为落孱之君,历史学家称其为末路之王,小说家说他是风情万种,文学家说他是绝代词人。二、从人生的变迁看李煜词风的转变74年秋,宋军攻破金陵,南唐灭亡,作为皇帝的李煜离开了我们,然而作为词人的他却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我们可以将74年作为李煜词创作的分水岭,而将他的词分为前后两期。(一)前期创作-绮丽奢华,流露命运哀愁亡国前,他的词主要是描写酒酣歌舞、靡丽奢侈的宫廷生活.虽然,整个风格柔靡绮丽,是梁陈宫体和花间词风的继续,但是也有写

7、别离怀抱和其他伤感情调的具有真实爱情因素的作品,他的“愁绪在这些作品中已经出见端倪。自小生活在皇宫的李煜,更比一般人更早懂得爱恨情愁.“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王国维人间词话)皇子在这里鲜活成一首首爱情小令-一种并非只为美丽的流动所陶醉,而是灌输入人生的感觉,又报偿以文化精气的大融注.从少年便对词充满灵性的皇子,因这灵性的催动和包围所哼起来的爱情小令,自然充满了无限感动.李煜是个浪漫多情的人:樱花落尽阶前月,象床愁倚薰笼。远似去年今日,恨还同。双鬟不整云憔悴,泪沾红抹胸。何处相思苦?纱窗醉梦中。(谢新恩)櫻花随春去而掉

8、落满地,但相思却依然恼人,台阶前的明月高挂,照着坐卧在象牙床而斜倚薰笼的愁人儿,但只令人愁上加愁,就好像去年的今日一样。佳人只因相思苦而无心整理散乱的头发,而脸色也显得憔悴无光彩,泪沾湿了衣裳,却无人怜爱,唉!有谁能了解相思的滋味呢?夜晚,帘外的芭蕉在雨声中又奏响了催人泪下的情曲,他的思念便流成一首美丽的长相思:云一朵,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棵,夜长人奈何!(长相思)通过这些看出,李煜即便处在甜蜜的爱情里,他的词也会透着一种凄楚,一种哀愁。这与他从小在皇宫长大不无关系。他看者南唐的日益衰败,心有余而力不足.无助而又柔弱的他只有将感情寄托于外物或者外人。

9、他将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恋人身上。他逃避着父皇留下的烂摊子,一心扎身于温柔乡中.而他生来又是多愁善感的,他留恋于眼前的美好更怕失去.爱情,为他筑就了心灵的乐园,只要有娥皇的相伴,有文化的围绕,他的人生就得到满足.而他的词中流露出的哀愁,正是怕这种满足与美好转瞬即逝。这期间他的词大多辞藻华丽,不甚成熟,所忧愁的也不过是情爱之事。虽然写爱的作品很多,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也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名句以此来描写爱的坚贞,但李煜前期的香艳风流篇却又不如李商隐深刻,崇高。再说到精神呢,可以想见,一个说话不算话,宁愿做臣虏的君王会有什么崇高的精神?对大好河山,他很爱,却无能为力,拱手让人;对于

10、黎民百姓,他根本顾及不到,在他心中没有帝王应尽的责任,没有人民疾苦,大概只有贪图享乐吧!对于自己他大有自欺欺人的倾向,何来精神呢?于是,我认为后主前期作品中无精神可言,除了在艺术上的成就,其他就不值一提了。(二)后期创作-哀怨缠绵,尽抒亡国家恨随着娥皇、母亲的相继离去,李煜开始将自己的心寄托于国家,而当时的南唐、荆南:亡了;后蜀:败了;国库:空了。奋起挽回国运颓势,做一个角逐于五代十国的霸王?不能。他,只是一介书生,风流文人。于是,他想到了佛祖。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李煜,这一生中经历过悲喜两重天生活的人,在尽享宫廷的

11、奢靡后,他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困难、最耻辱的日子。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更是他诗词创作的巅峰时刻。李煜当上偏安皇帝,开始写心情沉痛的离愁别恨,由对外界事物的描绘转入内心情感的表白,抒写孤独、惆怅和无奈等难以明言而又牵肠挂肚的茫然心绪和抑郁情怀,显得格外沉痛。南唐亡国后,李煜的词总散发出一股浓得化不开的愁。从“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到“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直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那埋藏心中的滚滚愁绪,正如奔流才春水一发不可收。“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

12、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子夜歌)李煜入宋后在汴梁写下了这首词。此时的李后主是经历大苦恼、大伤痛的伤心人,所作之词,都是用泪水写成的.此词写梦归故国和梦醒后的悲哀,字字句句都凝着血泪。被俘入宋以后,李后主已深刻地意识到人生难免痛苦,但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独有自己这么不幸悲惨?是命运的捉弄还是自酿苦酒?他似乎没有思考,至少在词中,他对自己的人生痛苦,既不埋怨,也不控诉,又不忏悔,只是一味地呻吟.后主晚期的词作,就像是一杯杯浓浓的毫无杂质的苦酒.梦,常常是现实的替代性补偿,现实中无法回归故国,只好在梦中回归。然而美梦短暂而虚幻,一梦醒来,更加深了失落的痛楚.梦既不

13、长,转而追忆欢乐的往事,而往事已成空,追忆过后又是深深的失望。后主真是好痛苦啊!国破离家,被禁汴京的南唐后主李煜诉出了亡国、离家之愁:“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诗词中写到离愁,往往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或写愁之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那么到底是何滋味呢?词中并未点名,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这种独特而真切的感觉,可谓是味在咸酸之外,但却根植于人们的内心,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共鸣。“剪

14、不断,理还乱”,是以丝喻愁.各种感情思绪缠绕在一起,使词人无法用正常的思维审视人间万物,只能任凭一股离愁别绪来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所以才“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恰当地表达了这种一时间莫可名状的惆怅迷惘之感。“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已经没有眼泪,泪水早已在漫长的独居生活中磨失了.不能反抗,无力反抗,李煜已学会将感情深埋心中,不显露一点点。寂寞清冷的日子里,是什么,在支撑着生的信念呵!当女英泪流不止,哭着倒在他的怀中的时候,当自己的旧臣徐铉奉着赵家帝王的旨令来看他的时候,当他在明德楼下强忍

15、着泪水的时候,惟一伴着他度过漫漫长夜的,只有词,这令他沉醉误国又在他孤苦无助时默默伴着他的词啊!满腔的愁绪此时已到及至,它随着一江春水奔流而出,饱含了后主的郁积,怨怒与撕心裂肺的痛。“春花秋月”何时才是尽头?春花是明艳的,秋月是莹朗的,可在他眼中,这都是应当诅咒的,他希望这种日子结束,这种诅咒是一种激奋之言,在极度的厌恶和怨恨之中.“不堪回首”一则是故国山河破碎的不堪回首,二则是自己悔恨的不堪回首.这不堪回首中,有哀怨,有悔恨,有痛心,正因为如此,才易产生最强烈的感染,引起最广泛的共鸣。“雕栏玉砌应犹在”,“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后主用生命换来的佳句.自问,自答,生动.一个鲜明的比喻:愁如春

16、水,顿见滔滔不绝之势.一个“恰”字,烘托出这滔滔不绝的气势,使之不断上涨的形势,极富动感,而“向东流”,又使那滔滔不绝之势尽现纸上。虽然这两句似乎常白之话,可是却意味深长。特别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豪迈正是李煜词中少有的.而且在这首词中,我看见了一个新的李煜,他虽然愁苦万分,可是他已经会用心去怀念故乡,更难得的是他会为自己过去之情就足可看出,他已经成熟多了。三年的亡国经历,使他改变了去多,无心去写那风花雪月,无心去吟风弄月,无心去求神拜佛了。这对李煜而言已经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了。但如果一谈到精神,我们的后主还是缺了很多,他的思想虽然重生,学会了珍惜快乐时光。可是他仍旧是李后主,他的脑袋中帝王生活是主流,人民是支流,因为他的思想还有着时代的局限性,这是客观的. 三、李煜词的艺术魅力(一)寄意深远,感人至深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过“凡一切已经写下的,我只爱其人用其血写下的书。用血写书:然后你将体会到血便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