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85460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参考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安图县教育局X年教育工作重点为指导,结合学校工作打算和教学工作打算,接着深化贯彻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坚持面向全体,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针;坚持为每一个学生的生存就业和终身开展奠基的办学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积极营建良好的教学与学习气氛,全面贯彻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化的理解,可以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考虑;可以在探究才能、学习才能和处理咨询题才能方面有更多的开展;可以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认识等方面得到提高;可以拥有较高的应试才能,考出好的成绩。二

2、、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才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敏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习惯,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三、教学的措施和方法、通过上学期期末统考的成绩分析以后,争取及格率要到达90%,优秀率要到达5%。这学期应该注重班级学生成绩的平衡开展,特别关注生物学

3、困生的学习开展。对生物学困生,要真正理解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态度,分析学习不好的缘故,个别找来谈心,上课随时关注他们的反响,看他们是否参与到学习中,是否对生物有兴趣,鼓舞他们多答复下列咨询题,关于他们的变化做好记录。课外走进他们的生活,带着他们去理解一些实际性的生物咨询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接着深化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根底上力争使本人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4、接着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形式,并留意及时搜集和整理相关的材料和形式。争取呈现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学习

4、和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校本教研,上好课,设计好教案,写好教学反思。结合详细的教学内容,采纳多种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达成课程目的。 5、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材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生活环境;或从学生的生活经历、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咨询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咨询题切入等等。组织好学生进展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其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鼓舞学生学会观察、考虑、提咨询,并在提出假设的根底上进展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施行。注重探究性报告的撰写和交流。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绘、数字表格、示意图、曲线图等方式

5、完成报告,并组织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四、教学要求: 1、重点提高学生的应试才能,实际动手才能,分析才能。2、在教学中要留意接着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开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的、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才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开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留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留意对学生综合才能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制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材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留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6、组织好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可以对有特别兴趣的学生进展个别指导。四、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按照教育局安排课时进度,依照实际教学情况来施行。五、教研课题怎么样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打算西乡古城中学 杨小丽一、教学目的:(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根本领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根底知识,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消费实践和社会开展中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劳务/用工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