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851777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这其中的原因是() A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 B吃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 C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D其他饭菜的味没有火锅的浓2当你在“打呵欠”时,会听不清或听不到别人对你说的话,其主要原因是“打呵欠”影响了() A鼓膜的振动 B听小骨的振动 C听觉感受器对刺激的接受 D神经冲动的传导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 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

2、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4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5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A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 B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6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

3、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7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D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8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在A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

4、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9阳春四月,杜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喜迎来自各地的游客。在太阳的照耀下,游客看到的鲜艳的红杜鹃是因为() A红杜鹃能发出红色的光 B红杜鹃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C红杜鹃能发出白色的光 D红杜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10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当手机扫描二维码时()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 C二维码是光源 D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11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人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

5、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12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 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弹出去了13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下列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14如图所示,十字路口右侧楼房上镶着面对正西南的平面大玻璃,一辆小车向东行驶到十字路口向左转弯,则小车在平面镜中的行驶方向是() A向东行驶向右转弯 B向南行驶向右

6、转弯 C向北行驶向左转弯 D向南行驶向左转弯15下列光路作图及有关说明,不正确的是()16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距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大 B像和像距都逐渐变小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17小明同学用某一透镜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那么该实验现象与下列哪个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相同()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潜望镜18请结合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指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结构2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 B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C结构4

7、能将物像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 D若结构2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近处物体19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控的 C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D投影仪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0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 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 cm;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

8、cm。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 C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 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二、填空与作图题(每空2分,26题6分,共40分)21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在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填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解释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光的_和光的_。22如图所示,在房间的A墙上水平排列着两个字母“FB”

9、,小明站在房间里通过B墙上的平面镜看字母。(1)可以看到平面镜中字母的像是_(填“FB”或“”)。(2)若A墙与B墙相距4 m,则字母的像与字母间的距离为_m。23如图甲是学习光的折射的实验情景,图乙是示意图。(1)实验前,点燃固定在盒盖下方的蚊香,盖上盒盖,打开亮度较亮的激光,可清晰地观察到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在透明塑料盒的右侧面上可看到一个亮点,之所以能够看清光路是利用了光的_知识。(2)向塑料盒中逐渐加入掺有少量牛奶的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观察到在右侧面原来亮点的上方出现一个亮点,这个亮点是因为光照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光的_现象形成的,还有一个亮点在原来亮点的下方,这是由于光在_处传播方向发生改

10、变而产生的。(3)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原来的两个亮点移动的方向是_。 A两个亮点都向上 B两个亮点都向下 C上面的亮点向上,下面的亮点向下 D上面的亮点向下,下面的亮点向上(4)为了研究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的变化情况,结合图乙说明,应进行的操作是_,注意观察的现象是_。24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填“虚”或“实”)像。(2)A点与水面相距3 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_m。(3)若

11、光斑B向右移动,说明水位_(填“上升”或“下降”)了。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透镜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表示,即。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 cm,它的焦度就是:2 m1。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4 m1,它的焦距是0.25 m。注意: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1)如图所示为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视力缺陷及需要用来矫正的透镜分别是_。 A近视、凸透镜 B近视、凹透镜 C远视、凸透镜 D远视、凹透镜

12、(2)若他所戴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 m,则该镜片的焦度为_m1,度数为_度。26请画出图中的入射光线。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27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利用测量工具对图乙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得到的相应规律是_。28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红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2)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小红看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烛焰清晰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_(填光学设备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3)实验中,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