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领悟新课标精神优化课堂例题设计(3)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98850404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领悟新课标精神优化课堂例题设计(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领悟新课标精神优化课堂例题设计(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领悟新课标精神优化课堂例题设计(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领悟新课标精神优化课堂例题设计(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领悟新课标精神优化课堂例题设计(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领悟新课标精神,优化课堂例题设计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如何进行科学课程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科学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必须抛弃书山题海式的应试教育模式,由于面临严酷的中考,工作在一线的老师们感到举步维艰。怎么办呢?教师应不断优化每个教学环节,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做到“减负”而“增质”。课堂例题设计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基本手段,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时加快“懂理运用熟练创新”过程的有力措施,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课堂例题设计,应深入了解学生,精心设计课堂例题,通过丰富多彩的例题讲评,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容易听懂教学内容,但对知识灵活深入应用时就困难重重,错误百出。通过教学经验总结,我发现加强课堂例题教学是解决学生这一“常见病”的灵丹妙药。我们应如何领悟新课标精神,优化课堂例题设计呢? 一、 提高课堂例题的趣味性,吸引学生高度参与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要使学生通过意志的努力来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是很困难的。课堂例题应尽可能设计得饶有趣味,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其结果又往往出乎学生所料,争取做到像国粹相声一样引人入胜。从生活走向科学,以此激发学生浓厚兴趣,使学生转入到有意后注意,自然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了,同时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使问

3、题得以轻松解决,并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变苦学为乐学,何乐而不为呢!例1有一神枪手本领非凡,百发百中。一日垂钓,忽想用枪射鱼,就向湖中一条大鱼连发三枪,结果却无一命中,这是为何?有经验的渔夫是如何叉水中的鱼呢?分析此例题紧密联系生活从而引起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加强了光的折射的应用。水中反射出来的光线(斜射)到达湖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岸边的人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位于鱼的上方。二、 纠正错误的先前经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知识是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学生凭着亲身体验对自然现象和规律形成了先前经验,许多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在头脑中却又是根深蒂固的,要彻底纠正这些错误认识并非易事。“纠错

4、性”是课堂例题的重要功能,它能充分暴露出学生知识的缺陷、思维的混乱、结论的错误等。课堂例题讲评是纠正学生错误的有力手段。这需要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能预见出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认识,使例题有很强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应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在学生自由交流、热烈讨论中暴露错误,在相互合作中构建正确的认识。教学中这也是判断好老师的重要标准之一,因为好老师知晓学生的想法,所选例题切中要害,教学质量必然不错。例2把一木块压没在较深的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过程中所受浮力如何变化?把等质量的实心铁块和木块放入水中,静止时比较两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分析生活中学生对物体

5、的浮沉现象非常熟悉的,但对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认识是混乱的,在他们头脑中存在着“深度越深浮力越大”、“物体体积越大浮力越大”、“物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等错误认识,通过此例题的强化,能纠正学生错误认识,有利于浮力知识的透彻理解。三、密切联系当代科技成果,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迫切想了解一些现代科技知识,科学课程反映了当代的科学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但在教材中涉及的具体的科技成果还是不够的,课堂例题则成为加大“STS”教育,密切联系当今科技发展成果,从科学走向社会,拓宽学生视野的有效途径。在例题中大量渗透当代科技成果,能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物理课程的价值,意识到科学知识与社会

6、的发展密切联系,激励他们不断地学好科学、用好科学,关心科技发展,树立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这正是新课标中强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体现。例3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发生剧烈地摩擦会使流星燃烧发光。发射火箭时,火箭同样与空气剧烈的摩擦,却没有燃烧发光。原来是科学家们研制了可耐几千摄氏度的耐高温材料;同时还在火箭头部涂了一层特殊材料。请问:涂上这层特殊材料起什么作用?分析我国航天科技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就,此题联系航天高科技知识,激发了学生爱国热情。摩擦产生大量的热,使得火箭头部的这种特殊材料熔化并汽化,熔化和汽化都要吸热,使火箭头部温度不致过高,因而不会被烧毁。四、 在课堂例题中加强探究式

7、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的核心是探究,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教学中老师们十分重视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课堂例题的设计中,也需常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在例题设计中最好选用何种探究类型呢?从探究的要素和特征上,可分为部分探究和完整探究,由于时间有限,采用部分探究的例题较好,比如,只探究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实验或如何进行数据处理等;从指导与开放程度上看,由于课堂练习大多是针对课内知识及已学相关知识而设计的,因此探究层次不宜过高,开放程度不宜过大,探究的问题最好由老师给出,并加以指导;探究的形式是看,有实验探

8、究、理论探究等,实验探究一般需较多时间,在新课教学中常采用,而课堂例题采用理论探究效果更好。例4烧杯中盛有部分水,在水面上浮着一冰块。请探究:当冰块完全熔化后,水面将如何变化?分析此例题是通过逻辑推理来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老师提出了问题,学生建立液面上升、不变、下降三种假说,通过积极思考、自主探究,会得出水面保持不变的正确结论。五、 加强课堂例题的开放性, 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例题常是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易造成思维的定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科学课程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灵活应用。通过开放性例题的训练,能巩固知识,

9、启迪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潜能,增强我国中学生中较为缺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5现有活性炭、氧化铜两瓶试剂,因保管不当,标签均已脱落。试用你学过的知识,将二者鉴别开来。分析此例题开放性大,鉴别的方法多。可根据密度、吸附性等物理性质来鉴别,也可根据可燃性、与酸的反应、还原性等化学性质来鉴别。在测试题中开放性试题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在教学中应大量精选开放性例题,为学生学好知识、增强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六、注重例题设计的层次性,面向全体学生突破教学重难点在应试教育下,老师把教学重心放在优秀学生身上,实质上搞的是精英教育。在新课标下,我们必

10、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进步,因此课堂例题的设计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要。例题难度过大,学生无从下手,产生畏惧情绪,不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日积月累,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教学中遇到重难点问题时,我们应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多设计由浅入深的例题组,通过层层启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 “各取所需”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相互讨论与帮助中共同进步,突破重难点。例如,学习电功率知识时,有关电功率的计算是教学重难点,因为公式多,题型变化多,学生感到困难,此时教师可先设计一个基本例题,当成“母例题”,由此加以变换形成很多的“子例题”,且按由浅入深顺序编排,以利于学生理解、变迁和应用。“成功是成功之母”,课堂例题设计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可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它是顺利突破教学重难点,防止出现两极分化的有效手段。七、增强课堂例题的综合性,体现科学课程的特色科学是一门综合理科课程,有利于培养具有全新视野与观念,具有全面的知识、技术与能力、能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增强人才的通用性和应变能力。综合性是科学课程的一大特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设计综合性课堂例题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进行横向沟通、纵向联系、有机结合,有利于深化知识和提高能力。这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积累广博的知识,善于引导学生把知识进行归纳、概括、深化,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