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人教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849846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训练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语文资料 精品资料短文二篇自主学习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晓雾将歇( )与其奇者( )遂至承天寺( )藻、荇交横( )( )盖竹柏影也( ) 2.解释下列加点词。(1)山川之美/但微颔之( )( )(2)实是欲界之仙都/如是再啮( )( )(3)夕日欲颓/欲界之仙都(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无与为乐者(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早晚景色的句子是“_,_;_,_。”(2)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_,_,_。4.填空。(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

2、_。丹阳秣陵人,著有_。(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朝的文学家。他与父亲_、弟弟_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孩子无不希望得到父母的褒奖,这对其自尊心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B.今年判阅语文微写作的老师要求必须读过红楼梦老人与海等原著。C.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开放日16日举行,来自多个省市的近千名考生和家长冒雨前来。D.英国的莎士比亚、狄更斯等世界级文豪对中国文坛有着深远的影响。6.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排比。人生如画,有的绚丽辉煌,有的暗淡失色;_课内精读(一)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1.用

3、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2.说说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_3.品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妙处。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4.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言山之高,水之净,运用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运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描绘了五彩的山石与青翠的竹林色彩之美。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转动,由朝到夕,突出山川之生机勃勃。D.“实是欲界之仙都”,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暗含着作

4、者对世人要及时行乐的规劝。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相与步于中庭( )(2)遂至承天寺( )(3)怀民亦未寝(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脍炙人口的写月名句,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品析。_4.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

5、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_5.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_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前三句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夜游的时间,夜游的原因和地点。B.第四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庭前清水和皎洁月光。C.第五句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了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D.本文包含了各种微妙的情感: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拓展阅读灵壁张氏园亭记(节选)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

6、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1.解释下列加点词。(1)凡八百里_(2)果蔬可以饱邻里_(3)乐其风土_(4)幅巾杖屦_2.翻译下列句子。(1)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_(2)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_3.用“/”在下列句子需加标点符号的地方断开,断三处

7、。其 外 修 竹 森 然 以 高 乔 木 蓊 然 以 深 其 中 因 汴 之 余 浸 以 为 陂 池4.本文结尾部分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_短文二篇自主学习基础锤炼1.tu ln xi y su zo xn bi 2.(1)的/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2)是/这样(3)将要/欲望(4)欣赏/和3.(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1)华阳隐居 陶隐居集 (2)苏洵 苏辙5.C(“来自”与“前来”重复,删去“来自”。)6.示例:人生如歌,有的清丽婉约,有的大气磅礴;人生如戏,有的精彩无比,有的平淡无奇。课内精读(一)1.(

8、1)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2)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3)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感慨发端,表达作者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3.“乱”字写出了猿鸟争鸣的喧闹景象,突出表现了整个山林的勃勃生机。“竞”写出鱼儿争先恐后跃出水面的场景。“乱”与“竞”相互映衬,突出了大自然充满生命力的动态美。4.D(“及时行乐的规劝”说法欠妥。)5.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景。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

9、响的审美感受,以及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二)1.(1)共同,一起(2)于是,就(3)睡觉(4)只是2.(1)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3.作者用积水比喻月光,用藻荇比喻竹柏的影子,虽未着一个“月”字,却处处见月光;其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庭下如积水空明”是正面描写,“水中藻、荇交横”是侧面描写,为读者创设了一个冰清玉洁的空灵世界,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4.(1)“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2)“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3)“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

10、系亲密。(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命运相同。5.“闲人”一词,表面上是自嘲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但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欣赏。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的自慰罢了。6.B(“庭前清水”比喻皎洁的月光,并非真有此物。)拓展阅读1.(1)一共(2)使饱,使满足(3)喜爱(4)拄着竹杖2.(1)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2)我打算在泗水之滨买地归老。3.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4.抒发了作者追求散淡空灵、随缘自适的思想。参考译文: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灵璧。张氏的园亭位于汴水的北面。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长竹,粗大荫郁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