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大气压力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848862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 大气压力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3 大气压力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3 大气压力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3 大气压力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3 大气压力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 大气压力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 大气压力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气压力教学设计执教老师:华安县新圩中心小学 杨丽云指导老师:华安县新圩中心小学 吴凤德 华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汤淑敏 【教学内容】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常见的力的第13课大气压力课本7174内容【教材分析】 大气压力这节课包括:吸盘的秘密(引出问题),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实践活动),马德堡半球实验(历史资料),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活实力)。整节课从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和生活图片引出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吸盘的秘密,知道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人们对它的利用。通过探究活动,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还能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学情分析】 大气压力虽然在生活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它摸不着,看不

2、见,对孩子来说十分抽象。四年级学生对身边的现象、事物充满好奇,并开始尝试探究、思考和实验,他们有表述自己经历、体验与思考的愿望,这些都是对本课教学有利的因素。【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大气压力;了解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努力使学生保持强烈的探究欲望和积极尝试的探究精神,能主动完成实验,专注地参与讨论,培养相互合作的科学态度,并能体验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验和活动认识到大气压力。【教学实验器材准备】吸盘、托盘、钩码、水槽、玻璃片、木板

3、、塑料杯,杯盖等材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请看过来!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魔术-神奇的杯盖。师:猜猜看,老师的手没有去碰杯盖,为什么能使它不掉下来呢?生1:水吸住了。师:你的猜想真大胆。生2:因为大气压力。师:你的科学知识可真不少。师:对的,就是大气压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大气压力。(板书:大气压力)【设计意图】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探究任务。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吸盘的秘密1.提出问题,引导猜想师:这是什么?生:吸盘。师:谁会用?(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及时评价)师:吸盘底部不涂胶水为什么也能牢牢地吸在物体表面上? 学生小组讨论,进

4、行猜想。【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源泉。当他们亲眼目睹了一个小小的洗吸盘,居然能粘住这么多的东西,想知道为什么的那种强烈欲望油然而生,为课堂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2.动手操作,对比实验师:如果老师给你一个吸盘,一块玻璃板,你们打算怎么来验证你们的猜想?(1)小组讨论、设计实验(2)汇报交流生1:我们小组的方法是拿吸盘分别吸在玻璃板上,一个轻放,一个紧紧按压,看哪个摆放能吸得住。师:谢谢你们小组的精彩分享。生:轻轻放是这样放吗?生:不行,要慢慢的轻轻的放。师:既然是对比实验,我们除了摆放吸盘的方式不同,其他条件均要相同。师:还有其他方法吗?小结,强调实验要求。(3)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师:实

5、验结束,请组长把材料归位(4)分析实验现象师:刚才老师发现了很多同学都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有很多的发现,现在我们一起来分享下,谁先说?(指名学生)生:轻轻放,吸盘吸不住;紧紧按压,吸盘会吸在玻璃片上。师:吸盘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原来是拱起来的,后面是平的。师:刚才很多同学都说了与空气有关,那空气是怎么让它吸住的?(指名学生说)师:看来同学们对空气还不够了解,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下空气。【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简单明了地阐述吸盘能压在物体的表面,是因为大气压力的作用。3讲解大气压力的概念并板书师:由于这种压力是由空气产生了压力。(板书:空气压力)师:所以当空气越多越厚越密的时候,大气压力越大;当空

6、气越少越稀薄的时候,大气压力就会越小;如果没有压力,也就不存在有大气压力。4.解释科学现象师:现在我们了解了空气,还有谁能再正确的解释下为什么紧紧按压吸盘能吸在物体的表面上吗?【设计意图】对于这些无法亲历的科学知识和概念的知识,讲授仍是最直接最高效的方式,并应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2: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1.提出问题、猜想师:同学们,现在进入活动的第二环节,老师想问下:吸盘能吸在所有物体的表面上吗?你们猜一猜?生1:不可以。生2:可以。2.预测实验结果师:那好,假如老师给你们提供一块玻璃,一块木板,一个塑料盘和钩码,你们觉得吸在哪个板上会更紧些呢?(指名学

7、生回答)3.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师:那么到底在哪个板上的吸盘吸得更紧些呢?科学不仅仅要猜想,还要验证。你能帮我设计一个方案,到底在哪个板上吸得更紧些?生1:两个吸盘分别吸在两个板上,用手去拉,看看哪个能拉起来。师:好,那我现在有两个吸盘,一大一小可以吗?生:分别拿吸盘去吸各个面,然后把钩码一个一个挂上去,最后数钩码的数量。4.小组实验(1)出示实验小要求(2)分组实验,完成记录,教师巡视。(3)实验结束,组织组长收好材料。5.分析数据,发现交流(1)看数据,找规律,说发现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个个都像小小科学家一样认真谨慎地做实验,现在请看第()组和第()组的实验记录单,仔细观察这些实验数据

8、,说说你们的发现。生1:我们小组发现吸盘吸在玻璃板上挂的钩码比较多。生2:我们发现吸盘吸在玻璃板上吸得更紧。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赶快拿出两块板摸一摸,看看有什么区别?生1:玻璃板表面比较光滑。生2:物体的表面越光滑,吸盘吸在物体上面就越牢固,能挂起的重物就越多。师:能找出这么有价值的发现,你们真了不起。【设计意图】看过吸盘在不同材料表面的不同表现,探究欲望达到最高点,此时,他们强烈地想找到答案,为自己的紧绷的脑神经找到新的突破口,教师及时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让他们自己寻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这个问题又是本课的难点所在,教师的适时点拨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三、回归生活,解释现象

9、1解释课前实验现象师:同学们,现在到了我们回到课前杯盖为什么掉不下来呢?生:因为大气压力把杯盖顶在上面。2解释生活现象师:现在到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了,老师想请两位小科学家上来喝豆奶,同学们注意观察杯子的变化。生:杯子变瘪了。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杯子里面的空气被吸走了,大气压力就变小了,而外面的大气压力不变,比较大,就把杯子压扁了。师:同学们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又向小科学家迈进一步。 【设计意图】教师将问题引入继续探究,把第一个科学知识作为第二个知识的发现-杯盖为什么掉不下来?由抽象的科学实验到生活中的常识,学以致用。四、学习资料,体验神奇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谁证明了大气压力的存在呢

10、?生:想。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74页,阅读资料马德堡半球实验。当场示范马德堡半球实验,体验大气压力的神奇。【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他们亲眼目睹了一个铁球,居然由16匹马都拉不开的时候,那种探究欲望油然而生,为课堂的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五、练习巩固,强化知识( )1、吸盘能牢牢地吸在玻璃上,是受到 的缘故。A:重力 B:大气压力 C:浮力 D: 弹力( )2、下面哪个例子不是大气压力作用的原理: A、用吸管吸饮料 B、吸盘挂东西 C、钢笔吸墨水 D、拉开橡皮筋【设计意图】强化大气压力的知识。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请你从下面几种材料中选取一至两种,

11、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大气压力的存在?(吸管,胶头滴管,杯子、硬纸板,针筒)七、板书设计大气压力空气压力【设计说明】大气压力是一种常见的力,本课主要以学生身边的事例:小吸盘挂重物的情景,引发学生对“大气压力”进行讨论,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吸盘的秘密,知道大气压力的存在和人们对它的利用。本课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几个简单的动手实验,通过交流研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了解大气压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本课以一个“吸盘不涂胶水为什么也能牢牢地吸在墙上呢”的研讨活动引入主题。因此,除了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外,重点是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特别是吸盘能够吸住玻璃表面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吸盘的秘密,知道这是大气压力的作用。【实验记录单】 记录单一:吸盘的秘密 第( )组吸盘摆放方式吸盘能吸在玻璃表面上吗?将吸盘轻轻放在玻璃片上将吸盘紧紧按压在玻璃片上我们的结论:记录单二: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第( )组吸盘所吸的物体吸盘可以挂起的钩码数个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玻璃片的表面 木板的表面我们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