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防控措施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8845140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病防控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布病防控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布病防控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布病防控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布病防控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病防控措施(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着关于人兽共患性疾病的报道不断增多,人们对其重视程度 也不断增加,而布鲁菌病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人兽 共患病之一。布鲁菌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 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布鲁菌为布鲁菌病的病原菌,该菌可通过 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人体引起感染,以长期发热、多 汗、关节痛及全身乏力、疼痛为主要特征。布鲁菌 病分布广泛,危害 性非常大,其传播流行使世界各地经济受损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的可 持续发展和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对该病的监测和防控,对保 护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极其重要。1. 布鲁菌病的流行特点(一)传染源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这些

2、家畜得本病后,早期往往导致流产或死胎,其阴道分泌物特别具传染 性,其皮毛、各脏器、胎盘、羊水、胎畜、乳 汁及尿液也常染菌。(二)传染途径经皮肤黏膜接触传染,也可间接接触 病畜 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经消化道传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 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经呼吸道传染。病菌 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三)易感人群 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于职业关系,其发病率高于女性。国内以特区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 发生于春末夏初或夏秋之间。2. 布鲁菌病的防控措施近年来,由于布鲁菌病的频繁流行,全世界已为此付出了惨 重的代价,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防控经验与教训。布鲁菌

3、病的预防 和控制,涉及人类,动物和生态三个主体,因此,对布鲁菌病的预防 和控制,通常采取多个部门的共同协调的策略。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会议讨论布鲁菌疫苗的研究发展, 在人和动物布鲁菌病疫苗的研究方面得一致意见,并进行国际合 作,在任何时候分享资源与经验。在世界卫生组织、世界粮农组织和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以及国际上其他相关的团体联合共同成立了 “重大 动物疫病(包括人兽共患病)的全球早期预警体系”,同时强 调了布鲁菌病的重要性,因为它不但直接危害公共安全,而且还影 响动物和动物产品的贸易,同时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对牧 区经济的影响最大。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布菌的防控工作要坚持“预防为

4、主”的 方针。布病防治要贯彻以畜间免疫、检疫、淘汰病畜和培育健康畜群 为主导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只有控制和消灭畜间布鲁菌病,才能防止 人间布鲁菌病的发生,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布鲁菌病的目的。(一)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完善的消毒工作制度牛场的设计和建设要符 合国家动物卫生防疫要求,门口应设消毒池和消毒间。实行 封闭式饲养管理,员工的工作服、胶鞋要保持清洁;车辆、行 人不可随意进入 场内;至少每周彻底消毒1次。1%- 3%勺石炭 酸溶液、2%勺福尔马林溶液、3%的漂白粉溶液、20%的石灰乳 和苛性钠溶液消毒效果都很好。养殖场地可采用20%石灰乳或 10%漂白粉乳剂消毒,圈舍可用3%来苏儿喷洒消毒。(二)做

5、好防治计划为了防止病原入侵,应坚持自繁自养,加强饲 养管理,按时清除粪便,定期消毒,保持圈舍清洁卫生,通风和干 燥。做好杀虫灭鼠工作,一定要预防该病传入未感染蓄群中,对新 勺家畜进 行严格检疫,必需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期间进行2次布 鲁菌病检疫,观察无异常,确定健康后才能合群。(三)加强布鲁菌病勺宣传定期举办饲养管理及疾病预防技术培训班,提高养殖者整体素质。同时,加强饲养环节勺技术服务,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业务素质和进场入户服务水平。加强自我保护,尽量把畜舍迁出居住 区,彻底改变人畜混居勺现状,接触畜群尤其是接触布鲁菌病污染 畜群勺饲养人员、兽医、工人等都要及时进行消毒,定期进行免疫。加强牛、

6、羊、猪及牛奶等勺管理,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勺放心食品。(四)定期检疫家畜与监测我国布鲁菌病勺主要传染源是患病勺羊、牛和猪,其次为鹿 和犬等。应尽量减少病畜数量、严格制病畜的流动,避免患病的和为 患病的病畜混养,及时检疫家畜。疫区各种家畜均为被检对象,其 中羊4月龄和牛8月龄以上检疫为宜,接种过菌苗的动物也 应在免 疫后12个36个月时检疫,每年至少2次,对检出的阳性 病畜进行 及时隔离和淘汰,对已感染的病畜要集中焚烧或深埋,对病畜所产的 流产胎儿、排泄物和乳制品等也要进行严格消毒,并做无害化处理, 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对可疑家畜进行隔离和消毒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切实做到“早发现、

7、早诊断、早报告、严处 铭”,严防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五)切断传播途径家畜的流产胎儿、胎衣应该在指定地点深埋或焚烧,不能随 意丢弃,以防污染环境或被其他动物食用而引起布鲁菌病传播;被污 染的场地,应立即彻底消毒;来自疫区的皮毛应在收购地点 进行消 毒;奶和奶制品应加热后食用;家畜粪便须经生物热发酵消毒。(六)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控制该病的有效措施。目前,国际上多采用活疫苗 进行接种。在我国,主要使用猪布鲁菌2号弱毒活菌苗,该苗是一 株毒力减弱的布鲁菌菌株,该菌具有独立稳定及使用安全的特点。 经布鲁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和血清学检查为阴性者,可接种1 04M冻 干活菌苗,免疫期1年,第2年可复接种1次,以后不 需再接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