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施工设计方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80347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桩基础施工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桩基础施工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桩基础施工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桩基础施工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桩基础施工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桩基础施工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础施工设计方案(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万锦城四期12*楼和22*楼灌注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二一六年七月万锦城四期12*楼和22*楼灌注桩基础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工程2016-法定代表人:黄 荣技术负责人: 晓 东审 定 人: 在 喜审 核 人:周 永 刚项目负责人: 洋编 制 人: 恒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工程勘察证书证书等级:综合类甲级编 号:B151025097四 川 省 建 设 厅证书等级: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壹级B18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二一六年七月目 录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2编制原则2.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2.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3桩基础设计结果2.4 桩基础检测及技术要求3桩基础施工部

2、署3.1施工总目标3.2项目组织机构4 桩基础施工方案4.1施工总体顺序4.2施工方案选择及施工准备4.3 主要施工方法5.施工进度控制6.资源需要量计划6.1 工程投入的主要物资6.2 施工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6.3劳动力需要量计划7施工平面布置8.技术组织保证措施8.1 质量保证措施8.2安全保证措施8.3环境职业健康保证措施8.4施工技术组织保证措施8.5施工进度保证措施8.6雨季的施工措施8.7事故应急预案措施附:灌注桩平面布置图(带桩编号) 2张 . z.-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资料:(1)、万锦城项目四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 2015

3、年12月);(2)、钻孔灌注桩设计说明图(北京东方华脉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016年3月);(3)、12栋-C住宅楼桩平面布置图(北京东方华脉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016年3月);(4)、22栋-C住宅楼桩平面布置图(北京东方华脉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2016年3月);2.采用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有:(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BJ50010-2010);(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6)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

4、术规程(DBJ51-T014-2013)。1.2编制原则1、本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编制。在充分考虑了本工程的特点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合理组织人员、机械、材料调配、质量要求、进度安排等方面。2、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功能要求,本着对建设单位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的高度责任感,我们的编制原则是“经济、合理、优质、高效”。3、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受到了我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院专门成立该工程投选方案小组,采用“对比优化、博采众长”的编制思路,以使本方案重点突出,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成都信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设单位”)拟在

5、华阳华府大道四段修建“万锦城项目四期工程”。该项目由北京东方华脉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设计单位”)担任设计工作。 该项目12*楼和22*楼为地上68F建筑,有1层地下室,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型式,基础型式为桩基。场地0.00绝对标高481.30m。 依据设计文件要求,拟建12*楼设计基础桩163根,22*楼设计基础桩165根,桩径为600mm,设计有效桩长11.5m,桩端持力层为中密卵石,单桩竖向极限抗压承载力标准值Quk11600kN,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1800kN。我院受建设单位委托,承担该项目12*和22*楼桩基工程施工工作。2.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2.1.场地建筑环境

6、拟建项目工程位于位于华阳华府大道四段,交通十分方便。场地内地面标高(以钻孔孔口标高为准)为473.94483.07m,相对高差9.03m。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呈南高北低趋势,其中场地南侧地势较高部分由近年工程建设回填土堆积形成。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成都平原岷江水系一级阶地。2.2.2.场地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条件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及白垩系上统灌口组地层(K2g)。地层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杂填土:色杂。主要由砖瓦块碎片、卵石混黏性土等组成。结构松散。湿。该层回填时间较短(三

7、年内),其自重固结未完成,属欠固结土。主要分布场地西南侧,厚度较大,厚度8.012.0m。素填土:灰色。主要由黏性土、粉性土、砂土混少量砖瓦块碎片等组成。稍密。可塑为主,局部软塑。湿。分布连续,厚度1.04.0m。(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黏土:褐黄色,可塑为主,局部硬塑。部分地段受有机质侵蚀而呈灰黑色,含铁锰质氧化物。分布连续,厚度0.86.6m。粉质黏土:褐黄色、灰黄色,可塑,部分地段受地下水侵蚀而呈灰黑色。部分地段受地下水影响而呈软塑状态。主要由黏粒、粉粒组成,含铁锰质氧化物。分布不连续,最大厚度为2.3m。粉土:黄灰色,湿,中密,含铁锰质氧化物及云母细片,分布不连续。局部地

8、段底部有薄层细砂。 厚度为0.41.7m。细砂:灰色。松散。湿。系长石、石英、云母细片、岩屑及暗色矿物颗粒组成。场地内仅局部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土层顶部,最大厚度为1.2m。中砂:灰色。松散。湿饱和。系长石、石英、云母细片、岩屑及暗色矿物颗粒组成。场地内仅局部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土层中,最大厚度为1.7m。卵石:黄灰、灰色。湿饱和。卵石成分系岩浆岩及变质岩类岩石组成。多呈圆形亚圆形。一般粒径39cm,部分粒径大于15cm,混少量漂石。充填物主要为中砂、黏性土和少量砾石,含量约1545%。以弱风化为主。按卵石土层的密实程度、N120动探击数以及充填物含量等的差异,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9、可将其划分为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和密实卵石四个亚层。松散卵石:充填物含量约45%。钻进容易,N120平均击数为2.92击/dm。稍密卵石:充填物含量约35%。钻进较容易,N120平均击数为5.44击/dm。中密卵石:充填物含量约25%。钻进较困难,N120平均击数为8.18击/dm。密实卵石:充填物含量约15%。钻进困难,N120平均击数为12.51击/dm。(3)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强风化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岩质较软,锤击声哑。岩芯多呈碎块状。中风化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岩质较硬,锤击声半哑较脆。岩芯多呈短柱状,少量长柱状,局部可见少量溶蚀孔洞。岩体完

10、整。泥岩顶板埋深为12.721.7m左右,本次勘察未揭穿。(2)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场地内分布一条由北向南的沟渠,沟渠宽4.5m,水深0.5m,流速约为12m/s。现河堤为混凝土河堤。2、地下水场地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分别描述如下:(1)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层中,水量较小,靠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上层滞水以蒸发或逐渐向下渗透方式排泄,雨季水量增加,干旱季节减少甚至完全消失。本次勘察未揭见上层滞水。(2)孔隙潜水:赋存于场地内的砂土及卵石层中。孔隙潜水主要由临近地表水系及大气降水补给,且有随季节变化的特点,年变化幅度1.002.00m。本次勘察正值枯水期,受万锦城

11、项目一期施工降水影响,测得孔隙潜水稳定水位埋深7.017.50m,标高为462.0466.13m。场地丰水期最高水位标高约469.00m。根据成都地区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我院已有工程降水经验,建议该场地卵石层渗透系数K值取25.0m/d。场地环境类别为类。(3)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该地下水一般深埋在块状强风化泥岩下部及中风化泥岩中,主要受邻区地下水侧面补给,各地段富水性不一,水量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及裂隙面充填特征控制,总体上看,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小,本次钻孔内未揭见基岩裂隙水。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2.3桩基础设计结果2.3.1设计结果根

12、据设计单位提供的钻孔灌注桩设计说明图 、12栋-C住宅楼桩平面布置图和22栋-C住宅楼桩平面布置图可知,拟建12*和22*均布置基础桩165根,共计布置基础桩330根。具体桩位布置图详桩平面布置图(附后)。2.3.2材料根据设计文件要求,桩身混凝土为C30,桩身纵筋为C16,桩身加劲箍筋为A12,螺旋箍筋为A8。桩端持力层要求及桩长根据设计文件,桩端持力层为中密卵石,桩长为11.5m,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a1800kN。2.3.4成桩工艺根据现场土质状况和工程特点,钻孔灌注桩采用旋挖钻机成孔。旋挖钻机的主要优点有:(1)成孔速度快:与传统的循环钻机相比优势明显,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工程的进

13、度。(2)环保特点突出:与传统的循环钻机相比,旋挖钻机区别在于可以循环使用泥浆,而传统循环钻机是不断地产生泥浆。(3)行走移位方便:旋挖钻机的履带机构可将钻机方便地移动到所要到达的位置,而不像传统循环钻机移位则繁琐。(4)桩孔对位方便准确:这是传统循环钻机根本达不到的,在对位过程中操作手在驾驶室内利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就可以精确地实现对位,使钻机达到最佳钻进状态。旋挖钻孔工艺特点:静态泥浆护壁、旋挖式钻孔工艺是在吸收各种成孔工艺优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灌注桩成孔工艺。该工艺由于采用非水介质取土成孔,钻孔出土由钻具直接带出,不依靠泥浆输送,大大减少了泥浆的使用,因而成孔泥皮薄、孔径规矩、桩承

14、载力稳定。同时,钻机的安装比较简单,钻头拆卸方便,机械化程度高,成孔速度快。该工艺污染小、噪音低、振动小,非常适于在市区施工,是灌注桩成孔工艺的发展方向。根据以上分析,与传统钻机相比,旋挖钻存在着施工速度快、成孔质量高、环境污染小、操作灵活方便、安全性能高、适用性强及在特殊地层下工作等诸多优势,为了保证工程的工期、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本工程选择旋挖钻成孔的方法。其机械性能完全可以满足该工程的需要。2.4 桩基础检测及技术要求(1)检测方式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第3.3节及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程(DBJ51/T014-2013)中第5.3节执行。(2)检测要求桩身完整性检测:对所有桩进行低应变检测;检测数量为330根。承载力检测:每栋楼选择3根桩进行单桩静载试验,该项目12*和22*楼共选择6根桩进行单桩静载试。(3)材料:所有进场材料均需进行复检,复检合格方可用于施工。(4)试压块:施工过程中,需根据现场施工作业情况,每50m3必须有一组试件,小于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分别编号标识,与现场环境同条件养护,检测28天强度。3桩基础施工部署3.1施工总目标本工程总目标为:在合同约定的施工工期内完成施工工作,质量合格,不发生安全事故。3.2项目组织机构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