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8802345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学校_班级_姓名_成绩_一、积累与运用(25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撺掇( )凫水( )行辈( )冗杂( )w( )旋油m( )hu( )暗j( )绊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揖,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B.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胧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C.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衅上还响着脚步声。D.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3分)A.所谓“以人为本,”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

2、民心,而不是修正民心。B.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C.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驻青高校开展、筹备、策划的“我为峰会添光彩”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B.我国高铁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因市场观模巨大,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C.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D.在“经典咏流传”吟诵活动中,同学们提高了学古诗词的热情,也增长了知识面。5.关于课文理解不正确

3、的一项是( )(3分)A.社戏一文的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新生活的渴望。B.安赛腰鼓这篇抒情散文以“好一个安塞腰鼓”为线索,写了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个阶段,以诗载情,融入想象,呈现出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演出场面。C.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D.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

4、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6.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传统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中选择两个进行续写,使之构成排比句。(注意节日的先后顺序)(4分)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寄寓生活红火吉祥如意;_,_,_ , _。7.综合性学习。(7分)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源流追踪(1)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3分)“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之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史记屈原列传)“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宋史文天祥

5、传)孔子闻之曰:“善战!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吕氏春秋)_“义”远流长(2) “端午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心怀大义”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2分)_二、阅读理解(45分)(一)课内文本阅读(8分)社戏(节选)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

6、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

7、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

8、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1.在文中找出表现阿发憨厚无私的句子,写下来。(2分)2.“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2分)3.针对文中孩子们的行为、做法,谈谈你的看法。(4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故乡的风 杨俊文锦州风大。童年记忆里的风,有时在耳际嘶鸣,双眼便旋即做出眯起的样子,

9、像是担心那风里的尘沙,还会吹进我的眼里。我知道这是瞬间的幻觉。最初,我对风的色彩的识别是黄色。其实,风不该有颜色,即使有,也是人的赋予,比如,风从海洋上吹过,说风是蓝色;从森林吹过,就是绿色;从雪山上吹过,就变成了白色。而家乡的风,与其他地方的风明显不同它个性十足,生猛异常。那时,还没听过“沙尘暴”这个词,只知道“刮黄天儿”,风刮起,天空一片昏黄。故乡的风之所以气势恢宏,是其中的沙尘充当了风的武器。那时的风与沙尘,像是从未分开过。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偶尔看见骑自行车的人,在风里歪扭一阵之后,不得不屈尊下驾,吃力地推车前行。有时在教室里正聚精会

10、神地听讲,风猛然用力,让玻璃飞出窗框,在书桌上和地上“哗”地破碎。我和同伴们对风的防御,最早使用的是风镜。顾名思义,风镜就是防风的眼镜。玻璃镜片镶在细细的钢丝框上,四周有密织的布罩,两端用皮筋连接,套在头上拉至眼部,风便吹不着眼睛了。每副风镜五分钱,后来有了塑料的镜片,价格要高出很多。戴风镜并不完全是为了防风,重点是防风里的沙子。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戴风镜了。与书包一样,风镜是每个学生的“标配”。走进教室,摘下风镜,两眼周围湿湿的,时间久了,眼部泛出两个浅白的圈圈。在风大的季节,走在上下学的路上,自然躲不过风的袭扰。风从对面来,尘沙吹打在风镜上,会有“沙沙”的声响,眼前的路变得模糊不清

11、。不知道何为“能见度”,只觉得路不在脚下。当我习惯地背过身去,风会把衣襟高高掀起,裤子突然变得异常肥大。沙粒打在后背上,能听见密密的“啪啪”声,仿佛是一阵暴雨的吹打。城南的小凌河岸,是放风筝的去处。小凌河在明朝开始有了好听的名字,称之为“凌川”“锦水”。童年时听老人说,锦州有“八景”,其一便是“锦水回纹”。我没看过有回纹的锦水,只看过它在雨季里咆哮,而雨季一过却干涸得滴水皆无。河的南岸几乎没有人烟,无水的河道与河岸连在一起,放风筝则视野开阔。我仅放过一次风筝,地点就在那里。记得那只风筝是用牛皮纸糊成的很大的“鹰”,父亲为之花费了半天多的时间。放风筝前,我找来好几个伙伴,想在他们面前炫耀一番。乘

12、着晚秋的偏北风,“鹰”很快飞起来了,飞到河道的上空,颇有搏击长空的英姿,伙伴们开始欢呼。年少不懂气象知识,也不知道其他地方,风是否也是这样的刮法。故乡在渤海湾处,气候本该沾个湿润才是,但在记忆中,却是年年风干、风大、风多。冬天刮大北风,能把厚厚的棉衣打透。好不容易盼来春天,万物复苏之时,却正是大风恣肆之日。夏季虽闷热,但风小,算是快乐时节。秋天一来,风比春天更甚。那时,没读过清代学者孙星衍的“莫放春秋佳日过”,要是读过并懂其意,定会说他胡言乱语。长大后,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便从心底仰羡江南,忽然觉得自己“生不逢地”。原以为,故乡风的大小怕是不

13、易改变了。但故乡人却不甘心,坚持数年植树造林。上小学时,老师带学生植树,边植树边说,树多了,长高了,风就跑了。一种向往久了,便会跑进梦里。我多少次做过江南的梦,虽然是文字里的江南,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茂林修竹、碧水微风,着实让我兴奋一阵。当然,故乡是变不了江南的。故乡的人也许和我一样,少不了做江南的梦。梦做着做着,故乡竟然有了梦里的轮廓,大概是经过了四十年的光景,那轮廓渐渐清晰,渐渐现出了树,现出大片大片的密密的林,覆盖在城的周围,漫过山峦,漫过村庄,一直漫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数不清的风筝,还在空中飘飞。河岸,确切地说是河的两岸,已被装点出缤纷的色彩。弯曲的小路,顺着河流蜿蜒伸展,间或有大

14、片的绿草和好多种树。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看得出来,流水不再是河道上的匆匆过客。鳞次栉比的高大楼宇,被纵横交错的黑色路面,分割成鲜亮的组群。梦里有的,连连飞来眼底;梦里没见过的天鹅,竟也成群飞来,栖落在城区偏北一座新建水库的上游。因此,那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天鹅湖。灰鹰、苍鹭、鸥鸟、秋沙鸭、赤麻鸭追逐着从水库里流淌出的小凌河的浪花。故乡的风,依然在四季里行走,从未停歇,但它已失去身披黄色的凶猛。穿过绿树荫荫,送来阵阵洁净的清爽,露出透明的形态。记忆中和现实中,故乡的风究竟形态如何,又会带来怎样的回味和感受,也许,只有故乡人知道(选自2018年8月4日人民日报)4.文章以“故乡的风”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5.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