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1)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80109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叶圣陶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诗歌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这种细细咀嚼、辨别滋味的过程,就是训练朗读、培养语感的过程。假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品读的作用,实行细细品味,那么学生就能在读中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思想内容,记住妙词佳句,习得语言文字,感悟语言的意蕴。首先要把握好朗读的时机。初读课文时,这时的朗读,要求学生把语句读通顺、读准确,生字词让学生反复读,目的在于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在讲读课文过程中,特别是重点段落,要引导学生朗读,如教学第一课快乐的杉树林的第二段时,这个段写了杉树林四季不同的景色和孩子愉快的活动,只有让学生读才能体味出作者对杉树

2、林的喜爱和作者朴实的语言特色。 然后要把握好朗读的形式。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至关重要。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的“读”,让学生人人参与,做到在“读”中训练语言的思维,“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读书既要重视量的要求,更要注重质的提升,精心指导学生有步骤、有目的、有要求、讲究方法。能够分角色读,感受人物的性格特征;表情朗读,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品评、研读,体会重点字、句、段的深刻含义。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朗读,都力求让学生在读的实践中,提升朗读的水平。其次要把握好读的分寸。读的数量,不能平均用力,应视文章的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而定,不能读得太多,也不能读得太少,在文章的精彩之处,应

3、让学生多读,以致熟读成诵。不但如此,对不同的课文,把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用传声表情的方法读出来。最后要注重朗读的评价。古人说得好,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读教学中,学生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能够让学生略有所思。尔后,一遍比一遍读得有味,一遍比一遍能深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乐读、好读、会读。学生读完书后不给予评价或仅仅简单地、一概而论地说“好”与“不好”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不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而且容易挫伤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所以学生读书后教师要即时地给予具体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并且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个地方还需改进。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多接触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字,这也是学好语文的一条重要途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