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8800507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题名称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科目生 物教学对象高一提供者侯彬课时第1课时教材版本苏教版必修二章、节第二章第一节一、教材内容分析“减数分裂”一节在高中生物科知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建立在有丝分裂基础上的减数分裂是细胞增殖知识的延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间的比较和图形辨析是常见的考点之一。另外,减数分裂是三大遗传定律发生的细胞学基础,对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理解是学好遗传和变异的的关键。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简述减数分裂的概念含义及发生的部位。阐明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含义。尝试建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模型。概述精子的形成过程及其各时期的主要特征。2.能力目

2、标:通过多媒体课件及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的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及捕获有效信息、分析并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展讲精子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专业术语来描述生物现象的能力。通过小组协作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小组根据本部分知识自主小结归纳和编题挑战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通过小组讨论协作模拟活动,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一下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为本节学习减

3、数分裂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为本节以问题清单为主线探究式教学设计奠定了实践基础;当代高中学生教学资源丰富,观察、模拟和动手能力较强,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能力基础。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内容我安排3个课时。第1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第2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交叉互换,精、卵形成过程的比较,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变化。第3课时学习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主要是两者图像的比较),受精作用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这里主要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1. 设计

4、思路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美国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是一系列精心为学习者设计和安排的外部事件,这些事件用于支持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 在这节课中,教师将教学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的任务,将教学内容按思维的逻辑性设置成环环相扣的问题,创设出良好的探究氛围,层层深入地展开教学。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路线的设计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主动获得知识的快乐和骄傲,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2.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清单引导下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基于学生自己不能自主探究生成胖问题的实际,教师依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将教学目标转

5、化成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清单,指导学生通过自己预习小组协作和组间协作提升对知识的知识理解,为课堂展示奠定基础。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导语,诱导思维进入新课,学生依据问题清单展示心知识,教师点评小结。借助多媒体演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模具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重构知识,课后要求小组自编题及用各种形式将本节知识总结记忆进行组间挑战进一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以达成本节教学目标。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本节问题清单,减数分裂模具及辅助材料,多媒体课件1.应用问题清单的形式指导学生预习和展示,做到有的放矢,强化学习的目的性和有效性。2.多媒体课件能将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等重要概念形成具体、形象化的感

6、性认识。3.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及模具模拟及减数分裂的过程,可帮助学生形成减数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掌握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如此有动有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增强教学效果。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识。二)依据问题清单,学生自主探究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是什么?什么是同源染色体?精原细胞是否存在同源染色体,为什么?3.减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何特点?4.减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何特点?整个过程是否存在同源染色体,为什么?5.配子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有何特点? 三)归纳小结,鼓励探究四)整理消化,组间挑战学生回答有丝分裂

7、的特点,并通过假设精、卵的形成过程是有丝分裂,推出矛盾。学生展示学生展示学生展示 同学发问: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有什么关系?小组协作模拟过程学生展示同学发问:减后期上下对应的染色体为什么颜色相同? 小组协作模拟过程学生展示齐声朗读减数分裂记忆歌诀整理知识清单小组协作编题,组间挑战导入: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人精、卵结合和个体发育图片)精、卵的形成过程是有丝分裂吗?引出减数分裂(板书)点评并指导学生学习生物概念的方法由对减数分裂概念中1)“染色体复制”在哪次分裂的间期? 2)“细胞分裂两次”每次各是什么结构的分离?3)“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保留的是怎样的一半?转入精子的形成过程(板

8、书)点评并要求学生利用所给材料,挑选出一套精原细胞的染色体 (2N=4)多媒体出示减动画点评多媒体出示四分体说出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四分体,指出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 要求小组合作摆出.减前、中、后各时期,贴黑板(竞赛评优)多媒体出示减动画点评要求小组合作摆出.减前、中、后各时期,贴黑板(竞赛评优)点评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减数分裂记忆歌诀谈及网络达人将周杰伦的歌改编为减数分裂神曲鼓励学生自编各种形式的记忆方法 (快板、歌曲,甚至秦腔)要求:1.课后学生本节整理知识清单2.课后编题,组间挑战设计意图:设疑激趣诱导思维进入新课设计意图:达到学生能简述减数分裂的概念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学习生物概念的

9、方法设计意图:初步了解精子形成过程,阐明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使学生理解精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设计意图:能概述减各时期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和正确地使用专业术语来描述生物现象的能力。设计意图:进一步阐明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概念含义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协作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设计意图:能概述减各时期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和正确地使用专业术语来描述生物现象的能力。设计意图:进一步阐明“细胞分裂两次”每次各是什么结构的分离?培养捕获有效信息、分析并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协作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

10、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设计意图: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理解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几个配子的特点。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消化知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创新能力。板书设计2.1.1减数分裂 概念: 减 精子的形成过程 减时间分配导入:3分钟。新知识展讲:32分钟。总结3分钟。布置作业和结束语:2分钟。教学流程图教师导入: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 精、卵的形成过程是有丝分裂吗?师生释疑 引出减数分裂 教师点评:学生展示: 1.减数分裂的概念 教师质疑: 转入精子的形成过程学生展示:2.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

11、胞名称是什么? 什么是同源染色体?精原细胞是否存在同源染色体,为什么?教师点评: 学生展示:3.减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何特点?教师点评:小组模拟: 减过程学生展示:4.减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何特点?教师点评:小组模拟: 减过程学生展示:5.减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有何特点?教师点评:归纳小结:齐声朗读减数分裂记忆歌诀消化提升: 鼓励小组自编各种形式的记忆方法,整理问题清单,小组协作编题,组间挑战七教学反思与评价:1.课前反思: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思维碰撞,激情飞扬的课堂,教师要依照学生实际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精心设计教法,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创设出良好的探究氛围,层层深入地展开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2.课中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个具体的学习环节进行全面的反思。如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对知识本质属性把握的程度,这些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建立联系的程度,对知识表达形式掌握的程度,对原有的知识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原有的认识有什么欠缺之处?这种欠缺是如何造成的等等。通过多方面的反思,促进学生“学会学习”。3.课后反思: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环节的实施、教学工具的使用、时间的分配、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深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行听评课反馈等进行反思总结,并以此为导向,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