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经验是自由的经验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798560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感经验是自由的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美感经验是自由的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美感经验是自由的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美感经验是自由的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感经验是自由的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感经验是自由的经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电影美丽心灵观后感 美感经验是自由的经验【摘 要】 审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美在审美主体身上所引起的愉悦感受和欣赏、评价等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就是审美感受,简称美感。美感具有个体差异性,对于同一个审美对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空间对同一对象也有不同的感受。本文笔者从辨证的角度来解释美感是自由感受这个观点,认为美感既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不仅具有个体差异性,而且具有共同性。 【关键词】 美感 自由 个体差异性 共同性本文叙述了对美感经验的解释和美感经验的意义以及自己通过对美感经验的自由性的描述和从中获得的感悟。 一,美感经验是审美活动的唯一标志,是审美活动和美的现象的唯一见

2、证人们在观赏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时,直接感受到的一种特殊的愉快经验它原则上包括对一切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的经验,如对美、丑、崇高、滑稽等各种审美对象的经验。 第一,美感经验不是外部刺激的结果,而是内在身心和情感活动熔铸为一个整体所形成的结果,有时候它会与某个外部对象相关联,有时候它也不需要外部对象; 第二,美感经验不是被动的,不是只有在外部刺激下才形成的,而是表现性的、形成性的。表现性主要是指美感经验是人的内在身心的外在显现,这种由内向外的呈现,即“表现”;形成性就是它是自主形成的、自主创造的,即使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条件下,它也会自主形成。同样,即使有外部的作用,这种作用也不是刺激的,美感经验的达成

3、也是人的内在心境、情感自主创造才能诞生。 第三,美感经验不是纯粹的生理感官层次上的,而是心、身、情感等人的整个生命活动所突然凝结的状态。也就是说,在美感经验中,有整个的人、一个完整的人熔铸其中。没有整个完整的人熔铸其中,是不可能有美感经验的。美感经验是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人所熔铸的经验状态,因此,它是人的活生生的生命的体现。 二,自由的美感经验当人们接触到美的事物时,往往无需经过认真的思考、逻辑的推理或理论的论证,就能直接感受到事物的美,这就是美感。狭义的美感是指审美主体对当时当地客观存在的某一审美对象所产生的具体感受。广义的美感又指审美意识,即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它包括审美趣味、

4、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审美意识活动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美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们在欣赏美的时候,面对同一审美对象,所产生的审美感受往往是不完全一样。即使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审美对象,时间、空间不同,也会产生出不同的审美感受。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引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对这句来自西方的名言,人们的理解并不一致。其中有一种理解,认为美感是绝对自由的,不受任何限制。这真是对这句名言的莫大的误解。 诚然,美感是主体对个体的审美评价,是自由的,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包含的审美理念,也就是个性化的审美理念。这种理念认为,审美是感性个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对话,

5、它强调审美时感性个体必须带着自己的生活背景、审美经验,带着自己的认识、好恶,带着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观进入审美对象,与审美对象真诚对晤。换句话说,这种审美理念强调审美活动中必须把审美者摆放进去。既然把审美者摆放进去了,审美必然会带上审美者鲜明的个性色彩,审美者自然会有他自己的独特的理解和感受,亦即他自己的哈姆雷特。我们不妨就以哈姆雷特为例,很多人认为,延宕是哈姆雷特性格最典型的外在特征。关于这种性格产生的原因,“歌德认为延宕是因为哈姆雷特性格软弱,意志力不强,难以承担如此重大的复仇任务;柯尔律治认为哈姆雷特过分耽于思考;叔本华认为延宕与哈姆雷特的厌世主义有关;弗洛伊德等认为恋母情结是延宕

6、的原因。还有人认为是哈姆雷特所面对的邪恶势力过于强大,他不能胜任重整乾坤的重任,故有延宕。亦有人找到文本外原因,即莎士比亚有意用哈姆雷特的行为,影射伊丽莎白女王的宠臣埃塞克斯在图谋推翻女王时犹豫不决的长期延宕。”这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者对哈姆雷特的解读,有如此大异其趣,这不能不承认当人们接触到美的事物时,往往无需经过认真的思考、逻辑的推理或理论的论证,就能直接感受到事物的美,这就是美感。狭义的美感是指审美主体对当时当地客观存在的某一审美对象所产生的具体感受。广义的美感又指审美意识,即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它包括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审美意识活动各个方

7、面和各种表现形态。美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人们在欣赏美的时候,面对同一审美对象,所产生的审美感受往往是不完全一样。即使同一个人对同一个审美对象,时间、空间不同,也会产生出不同的审美感受。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引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对这句来自西方的名言,人们的理解并不一致。其中有一种理解,认为美感是绝对自由的,不受任何限制。这真是对这句名言的莫大的误解。 但是,美感又不是绝对自由的,而是相对自由的,也即这种个性化审美不是怎么理解都行。因为审美活动除了是一种个人行为,它还是一种文化行为。人是文化的动物,人的一切活动包括审美活动在内都受文化的规约和限制,所以相同的文化、生活背景,往往

8、使人在阅读时形成某种共识、获得某种相同或相似的感受、体验。审美者诚然要带着个人的生活背景去审美,但审美又决非在真空里进行,而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生活背景下进行,所以审美又必然受审美者所处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乃至生活背景的影响。审美活动中尽管存在着个体的、时代的、民族的、阶级的差异,但我们不能把这种差异绝对化。事实上,即使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的审美主体,对同一审美对象往往仍能找到一些相近或相似的审美感受,这便是审美活动中的共同性。产生这种共同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审美对象来看,有些审美对象本身没有或较少阶级、民族或时代的差异如自然美、形式美以及一些思想政治倾向比较淡薄或隐晦的艺术作品

9、等;就审美主体来看,即使分属于不同的阶级,但因为生活在同一时代或民族,仍然可以有某些共同的审美趣味、习惯与理想。不同时代的人们固然具有不同的审美意识,但审美意识作为人类一种历史发展的产物,它仍有历史继承性的一面。同时,同一民族成员受到这些相同条件的影响,必然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某些共同的因素来,而这些因素对于其他民族来说,就构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即使是民族与民族之间也是既有差异也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因素。 综上所述,美感是自由的,同是又是不自由的,是自由和不自由的辨证统一体。我们不能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无视美感的共同性,而应该在共性的基础上有差异。只有这样,才符合审美感受和审美意识的要求,才能达到审美的目的,也才是真正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自己的感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学会培养自己的美感。无论是在设计中色彩的感受和平面设计中的克服只是单纯的平面化,学会去体会其中的美感,然后运用在自己的设计中,同时能把这个思想表达出来和别人一起分享。参考文献 1 谭好哲.美学民族化与本土性问题的叩问.论文网 2 王元骧.评文艺理论研究中的“文化主义”与“审美主义” 3 扬辛等.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 朱光潜.谈美.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