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797855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测技术试题库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检测技术试题库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检测技术试题库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检测技术试题库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检测技术试题库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测技术试题库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测技术试题库及参考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检测技术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传感器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规律转换成 的器件或装置。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 关系。3、某一线性位移传感器,量程为0100 cm,对应输出电压为0300mV,最大输出偏差为3mV,则传感器的灵敏度为 ,非线性误差为 。4、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金属的 ,将测量物体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通过测量电路(电桥)转换为输出电压的传感器。5、电感式传感器按转换原理分为 和自感两种。6、电容式传感器分为变极距型、 和 三种。7、霍尔传感器的零位误差主要由 电动势和寄生直流电动势引起的。8、热电偶的热电势由 和 组成。9、激光器具有 、 和亮度

2、高的优点。10、CCD图像传感器的作用是将 转换为 。其中MOS单元负责电荷的存储,MOS单元电荷在三相脉冲的作用下实现电荷的 ,通过输出装置实现电荷的 。11、光在光纤中无损耗传输是利用光在光纤中的 原理实现的。12、传感器一般由 、 、 三部分组成。13、可以把压电元件等效为一个 和一个电容器14、电感式传感器按结构分为 、 和螺管式。15、感应同步传感器是利用两个平面形绕组的互感随 不同而变化的原理组成的可用来测量直线和或 的位移。16、电容传感器将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为 变化的传感器。17、对于负特性湿敏半导体陶瓷,它的电阻率随湿度的增加而 。18、横向效应使电阻丝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1

3、9、热电偶工作原理是基于 效应,其热电势包括 电势和 电势。20、光在光纤中无损耗传输是利用光在光纤中的 原理实现的。光纤的数值孔径越大,表明光纤的集光本领越 。21、射线式传感器主要由 和探测器组成,常用的探测器有 、闪烁计数器和盖革计数管。2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主要包括 、 、重复性、稳定性和静态误差。23、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成 有确定关系、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才测量装置。一般由 、 和转换电路组成。24、半导体应变片工作原理是基于 效应,它的灵敏系数比金属应变片的灵敏系数_。25、电容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电容量变化的一种传感器,主要类型有:变极距型、_、_ _

4、。26被测量的值处在稳定状态下,传感器输出与输入的关系称为传感器的 ,其主要技术指标有: 、 迟滞和重复性等27、为提高光栅式测试系统的分辨率和测得比栅距更小的位移量,经常采用_ 技术28、压电式传感器使用_放大器时,输出电压几乎不受联接电缆长度变化的影响。29、光敏电阻可以加 电压,可以加 电压。加上电压后,无光照时光敏电阻阻值 ,电路中电流很小。当有光照射光敏电阻时,因其 急剧减小,电路中的电流迅速增加。30、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是 。31、压阻效应是指单晶半导体材料在沿某一轴向受到外力作用时,其 发生变化。32、热导式气体分析仪根据混合气体 ,实现气体组分的含量分析。33、电涡流传感器中,

5、被测导体中电涡流强度和被测导体与激磁线圈之间的距离呈线性关系,且随距离的 ,电涡流将迅速减小。34、变间隙式电容式传感器常作成差动的,其主要目的之一是 ,目的之二是 ,目的之三是抗干扰。35、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出 的响应特性,反映输出值真实再现变化着的输入量的能力。36、传感器的标定是通过实验以建立传感器 之间的关系。同时确定出不同使用条件下的误差关系。37、直流电桥按桥臂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 全桥 、 半桥 和 单臂电桥 。38、自感式传感器是把被测量的变化转换成自感的变化,通过一定转换电路转换成电压或电流输出。可分为 式自感传感器、 式自感传感器和螺线管是自感传感器。39、光电管

6、和光电倍增管是利用 效应制成的光电器件。40、对于给定光栅常数W的两光栅,夹角 ,则条纹宽度越大,即条纹越稀。41、压电式传感器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等优点,但不能测量 的被测量。42、热导池是将混合气体 的变化转换成电阻值变化的部件。43、CAN总线是一种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 通信网络。44、虚拟仪器由通 、模块化功能硬件和控制软件组成。45、IEEEP1451.4标准提议定义一个允许 传感器以数字信号模式或混合模式通信的标准,目的是使传感器能进行 和自设置。46、传感器的线性度是 ,即非线性误差。灵敏度指 ,一般用K或S表示。47、电阻式应变片按其结构可以分为 、 、 等三种形式。

7、48、电阻式应变传感器的零漂指 ;蠕变指 。49、根据转换原理,电感式传感器分为 和自感式两种,按结构自感式又可分为 、 和 等。50、某一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范围为0100,测量温度为50.2 ,实际温度为50.0,绝对误差为 ,引用相对误差为 。 51、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方法有 和 或 。52、一称重传感器,满度输出为1V,正反行程最大偏差为7mV,其迟滞为 ,若标准误差为0.35,误差表达式前系数取2,则重复性误差为 。 。53、差动变压器两个次级线圈采用 连接,原副线圈间靠 耦合,输出特性曲线呈 V字 型。54、光栅尺栅距为0.02mm,主光栅与指示光栅相对位移,计数器计得脉冲数

8、为500,则位移为 ,其分辨力为 ,若加细分电路4细分,则其最小分辨位移为 。 55、用光电转速传感器测轴的转速,若传感器一周开缝数为500,5秒内测得计数值为5000个,则轴的转速为 。 56、在自动控制领域中,光电耦合器的作用是 。57、超声波的发射探头是利用压电材料的 来工作的,而接受探头是利用压电材料的 来工作的。58、光电池的短路电流与光照强度成 关系,而开路电压与光强度成 关系,所以把它作为照度计使用,宜工作于 状态。59、气敏元件都附有加热器,其作用是 和 。60、某一涡流转速传感器,若旋转盘端部开20个齿,已测得传感器输出频率为10Hz,则轴的转速为 。填空题参考答案1、可用输

9、出信号2、输出输入3、0.3 、 1% 4、电阻应变效应5、互感 6、变面积型、 变介电常数型 7、不等位、 寄生直流 8、接触电势、 温差电势 9、单色性好、方向性好 10、图像信号、电荷信号、 转移 、输出 11、全反射 12、敏感元件、 转换元件、基本转换电路 13、电荷源 14、变气隙、变截面 15、位置、 转角 16、电容量17、下降 18、减小19、热电、温差、 接触 20、全反射、大 21、放射源、电离室22、线性度、迟滞 23、与之、敏感元件、转换元件24、压阻、大25、变面积型、变介电常数型26、静态特性、线性度、灵敏度27、细分28、电荷29、直流、交流、很大、阻值(亮电阻

10、)30、对臂电阻乘积相等31、电阻率32、导热能力的差异 33、增加34、提高灵敏度、改善非线性35、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36、输入量与输出量37、全桥、半桥、单臂电桥38、变气隙、变面积39、外光电40、越小41、静态42、导热系数43、串行44、用个人计算机 45、模拟量、自识别46、传感器正向输入与反向输入时的输出特性不一致的程度,传感器在稳态下的输出变化对输入变化的比值47、丝式、箔式,薄膜式48、不受力,温度恒定,指示应变随时间而变化;受恒力,温度恒定,指示应变随时间而变化49、互感、变气隙、变截面、螺管式50、0.2、0.2%51、电桥补偿法、补偿导线、冰浴法52、0.35%.(0

11、.7%)、0.07%53、差动、互感、V字54、10mm、0.02mm、5um55、120转/分或2转/秒56、强弱电隔离57、逆压电效应、压电效应58、线性、非线性、短路电流59、提供气敏元件合适的工作温度,使其有较高的灵敏度、去除杂质60、30转/分二、选择题1.压电式传感器是属于( )型传感器。 A. 参量型 B. 能量转换 C. 电感型 D. 电容型2.当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拉伸时,该传感器电阻(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定3.极距变化型电容式传感器,其灵敏度与极距( ) A. 成正比 B. 成正比 C. 成反比 D. 平方成正比4. 电涡流传感器是利用被测( )

12、的电涡流效应。A. 金属导电材料 B. 非金属材料 C. PVC5.为消除压电传感器联接电缆分布电容变化对输出灵敏度的影响,可采用( )A. 电压放大器 B. 电荷放大器 C.相敏检波器 D.全桥测量电路6.调频式电涡流传感器的解调电路是( )A. 电荷放大器 B. 相敏检波器 C. 鉴频器 D.脉宽调制电路7.( )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基于压阻效应。A. 金属应变片 B. 半导体应变片 C. 压敏电阻8.莫尔条纹光栅传感器是( )的。A. 数字脉冲式 B. 直接数字编码式 C. 调幅式9.金属电阻应变片的电阻相对变化主要是由于电阻丝的( )变化产生的。A. 尺寸 B. 电阻率10用热电阻测温时,热电阻在电桥中采用三线制接法的目的是( )。A接线方便B减小引线电阻变化产生的测量误差C减小桥路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