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社会调查报告贵大新校区学生就业去向情况调查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793217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4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社会调查报告贵大新校区学生就业去向情况调查2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毛概社会调查报告贵大新校区学生就业去向情况调查2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毛概社会调查报告贵大新校区学生就业去向情况调查2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毛概社会调查报告贵大新校区学生就业去向情况调查2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毛概社会调查报告贵大新校区学生就业去向情况调查2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社会调查报告贵大新校区学生就业去向情况调查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社会调查报告贵大新校区学生就业去向情况调查2(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报告题目:大学大学生就业去向情况调查分析 课程名称: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 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 业:机械设计制造与其自动化 年 级 :机自116 学 号:学生:指导教师:2013年 月 日论文成 绩评语年 月 日 / 目 录前 言-1正 文-2(一) 总体现状-31. 大学生就业现状一:就业率-32. 大学生就业现状二:人才供过于求-33. 大学生就业现状三:就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3(二) 就业问题难分析-41. 大学生毕业自身就业观念的限制-42. 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43. 企业用人观念的落后-5(三) 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61. 加强就业指导-72.

2、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学校专业-83.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84. 重视创业教育-9结 束 语-9参考文献-11附录(一)调查问卷-12(二)问卷分析-20(三)心得体会-22大学大学生择业调查报告一、前言(一)背景: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怎么样?据最近一次的“麦可思2013届应届大学生毕业流向跟踪调查”显示:应届大学毕业生签约进程明显低于上届同期水平,有实习(工作经历者)签约率高。2013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预计近800万,加上转行和待业的往届生,大学生求职人员严重堆积,就业形势将不容乐观。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来社会公认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虽然企业招聘的岗位也有增加,但大学生求职者的增大速

3、度却更为惊人。从2001年至2013年,每年的大学生求职人员从114万增加到800万以上,如此快速增长使得岗位供不应求。但是,尽管毕业生们已经认清了就业市场的形势,但他们扎堆一线城市的心态依然不变。参加了同济大学招聘会的勘探队,半小时,没有一名学生前去投简历。同济招聘会上房企不少,恰好与同济建筑类专业相对应,可如今房企发展的重点均在二、三线城市,也很难吸引名校毕业生。对此,就业专家提醒,改变求职观念,降低薪金、放弃外企仅是一个方面,改变就业地区观念可能更为重要。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异常严峻,让我们意识到就业竞争的激烈。同时,也让我们从现在起就应该对人生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和定

4、位。(二)调查时间:2013.5.10-2013.5.25(三)调查地点:大学新校区(四)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五)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去向(六)调查方法: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七)调查分工:杜洪才:设计调查问题;严静静:在调查地点分发问卷;任慧童:回收问卷,进行数据整理。二、正文(一)总体现状大学生就业现状最大的特点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与整体就业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的现状相矛盾,大学生就业现状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错位,与毕业生综合素质不高。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与如何使企业招聘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而且大学毕业生出

5、现了眼高手低的现象,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脱环现象。.1、大学生就业现状一:就业率记者7月10日从省教育厅获悉,至6月底,全省高校毕业生已就业近26.6万人,就业率达84.85%,与去年相比保持稳定。今年,研究生就业率达82.78%,低于本科生和专科生。今年我省有高校毕业生31.3万人,比去年少1711人。据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各高校通过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固定就业信息收集支撑点、就业市场拓展基地等优势资源,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与时、充足的需求岗位信息。全省各高校组织召开各类双选会1.83万余场,接待用人单位5.28万多家,提供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比例分别为研究生3.7:1、本科生3:

6、1、高职高专生2.1:1。.2、大学生就业现状二:人才供过于求过快的大学扩招的确造成了一定的问题,但并不是简单大学生供大于求。目前中国高校毛入学率只有21%,然而西方国家1994年高校毛入学率就已经超过30%,其中法国、加拿大、美国等7个国家超过了50%。但是这些国家并没有因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或普与化阶段而带来大规模的大学生失业。所以,我认为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签约率下降;2.企业倒闭,失业人员增多;3.僧多食少,工作岗位竞争激烈;4.公务员考试,招录比例创历史新低;5.毕业生在找工作时,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合;6.部分毕业生再找工作时,眼高手低。.3、大学生就

7、业现状三:就业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大学的地域性差异,对学生的大学生的就业率也有较大的影响。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这类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比例为43.39。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二)就业问题难分析.1、大学毕业生自身就业观念的限制大学生自身定位很高,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

8、海地区和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等热点发达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而自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却很少。其实现在我国很多地方都需要大学毕业生,比如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就业结构性问题直接相关,由于引发了地域性就业差距拉大,无业可就或有业不就的情况并存,人才过剩与大学生低就业率并存。.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如不少大学生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还有一些

9、大学生诚信缺失,不少毕业生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的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价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3、企业用人观的落后首先,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差。再者,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联系,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

10、悉当地方言与风俗,甚至有一些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最后,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的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三)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本次进行调查。调查共选取100个大学生样本。调查对象为我校的大学生。有关报告指出,中国劳动力人口数量庞大对就业造成了巨大压力

11、。中国每年新增劳动人口在2000万上下。由于教育容量有限,每年需要就业的新增劳动人口则在1000万至1600万之间。由于大学生们缺乏工作经验,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不强。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愈发突出。这是一个求职大军遭遇失业恐惧的时代,是一个追逐挑战又渴望成功的时代,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全新的就业时代。求职择业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严峻的挑战,又是沉重的压力。针对本次大学生就业去向调查结果,我们建议:1、学校应满腔热情地做好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就业指导。唱响主旋律,树立就业新理念。要教育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指导人生观,用良好的择业观体现价值观。明确人生在世的第一要务是

12、奋斗、拼搏,体现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应成为当代青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学校要实现毕业生择业观念的转变:“从一步到位向就业后择业的转变”、“从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的转变”、“从国营向民营的转变”、“从东部向西部的转变”、“从白领向蓝领灰领的转变”、“从专心考研向两手准备的转变”等。学校要引导毕业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干一番事业,到基层去锻炼成长,到中小企业去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是帮助毕业生更好地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中介服务机构。地方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首先应该成为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指导性部门,在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和求职技巧等方面给予他们充分的帮助

13、,能提供系统指导使他们能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克服就业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就业指导中心特别应在毕业生的双向选择中发挥提供和传递信息的作用。2、学校要着力调整与就业市场不相适应的专业和课程以市场为导向设置学校专业,以就业为重点调整专业课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的一条基本指导思想。谁先适应,谁先得益。“招生,教学,就业”再也不是孤立的三个环节,而是一个联动的整体。 教育部宣布要从2005 年起把招生指标适度与就业挂钩,就业要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核心指标,实现一票否决,就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所以,对与市场适应度不高的专业要进行停、调、挂,与就业市场吻合度低的课程要实行删、减、除,以适应就业形势和学校发展的需要。3、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从入学抓起只抓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就业指导是临阵磨枪,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归根到底凭的是心理素质、做事能力。而要解决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