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79079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一、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十月革命革命的爆发与胜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促使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列宁的

2、探索及启示: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列宁的探索: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效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乌、俄、白、外高加索15个)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

3、完成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一方面,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片面强调产量,造成了产品质量差;第三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1、巴黎和会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

4、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和会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对中国的影响: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

5、国际新格局。 4、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 “凡华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二、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1、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时期:时间:19291933年,国家:美国开始。特点:涉及的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2、危机的影响:广大人民深受其害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危机。3、罗斯福新政:时间:1933年,罗斯福宣布实行新政。目的(特点):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措施: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恢复银行信用、屠宰牲畜,由政府补贴、大

6、力兴建公共工程等。影响: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4、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壮大。纳粹党欺骗性宣传活动,赢得了很多中下层人民的信任。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总理大权一身,自称国家元首(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标志)。反动措施: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和迫害共产党和进步人士。解散工会和其它一切政党。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书籍。大肆迫害犹太人。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时间:1922年,法

7、西斯头子:墨索里尼。日本法西斯的建立: 1936年2月26日日本军部内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标志着世界大战在亚洲策源地的形成。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一、美国经济的发展 1、20世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2、7080年代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负债国。 3、新经济的出现:原因:20世纪90年代,美国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了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

8、信息化和全球化。 二、欧洲的联合 1、二战后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美国的援助;西欧国家采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2、欧洲的联合: 建立欧共体的原因: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为了振兴经济,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国际地位。 欧盟的成立: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盟成立后,各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使欧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3、日本的崛起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a、美国扶持b、日本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c、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一跃成为仅

9、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4、二战后,日本、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相同原因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相同原因:美国的扶持或援助;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对中国的借鉴:要积极对外开放,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就;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演变:一、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1985年, 戈尔巴乔夫

10、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未取得成果。 尔巴乔夫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结果:苏联政治体制剧变,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的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使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了领导国家的能力,叶利钦控制全局。加速了苏联的解体。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的解体。解体时间:1991年底。(19221991年)苏联解体的原因: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等。二、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社会主义制度发生了改变。 2、东欧剧变的原

11、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3、东欧剧变给我们的启示: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加强党的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一、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两极格局的形成: 1、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美国提出了“冷战”政策。2、美苏冷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

12、始。 3、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政治上:出台了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制定了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冷战政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的形成。5、美苏争霸以及霸权主义政策给世界的影响:给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型。 2、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3、当今世界影响世界安全和平的主要因素: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三、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的形

13、成: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了一个整体。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活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此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四、第三次科技革命 :1、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2、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3、特点: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4、启示:第三次科技革命表明,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我国一定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