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小学一年级精选优秀美术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789351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小学一年级精选优秀美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小学一年级精选优秀美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小学一年级精选优秀美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小学一年级精选优秀美术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小学一年级精选优秀美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小学一年级精选优秀美术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小学一年级精选优秀美术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小学一年级美术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及基本规律,理解视平线、消失点,初步掌握画出透视效果的技巧。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对比观察的方法,运用透视规律,尝试用油画棒或水粉、水彩等材料表现身边的景物,画出纵深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分析原理,运用透视原理,进行风景画的写生。教

2、学难点:表现“近大远小”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表现。教学设计一、照片观察,感知近大远小,点明课题(约4分钟)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外出游玩吗?你们去过哪些地方?能展示一下吗?(课前布置学生带外出游玩照片,选择有代表性的风景照片1-2张,用投影放大观察。)2.师:请照片的主人给大家介绍一下照片中的风景。(在分享交流中教师引导观察远近区别,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近处看到什么?远处有什么景物?你怎么看出是远处的?同学们发现了吗,照片中的景物越远越怎样?3.老师也带来一张照片,我们来看一下。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发现铁轨的变化了吗?远处的铁轨本身是不是真的变窄变细了呢?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它们越

3、远就越小了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近大远小”。(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近大远小的规律。二、直观体验近大远小,揭示原理1.教具演示。取一叠大小相同的绿色彩纸重叠,在重叠的纸面上剪出一棵树的形状,用毛衣针从中间穿过,等距排列开。然后从侧面(横向)和正面(纵向)观察比较侧面(如图)看相同大小的树排列整齐;将树形正面微侧面向学生(如图)再观察,产生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如不明显还可以将教具一端靠近学生的眼睛,以产生明显的透视效果。师(梳理提问):这些树大小一样肯定没错吧?看来可以肯定树木的尺寸没有变化,可是我们的眼睛看到的树却是近大远小的,这究竟是什么原理呢

4、?(生:讨论为什么出现这一现象)2.揭示原理。师:物体反射的光透过瞳孔投射在视网膜上,人的视觉有一定角度,靠得近的景物能够遮挡的视觉角度大,离得远的景物能够遮挡的角度就小,因此,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其实物体本身的尺寸并没有发生变化,是我们的眼睛带给我们的错觉。(板书:错觉)3.互动游戏。(1)师:为了让同学们更简单的理解,请大家伸出自己的手臂一前一后,睁开一只眼睛,用你的小手掌遮挡住观察的视线,看看手掌离眼睛的远近与观看的结果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你的手会不会真的一大一小?其实是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呢,其实很简单,靠眼睛越近,物体越大,离眼睛越远,物体越小。(2)师:下面考考你们,看下老

5、师这里的两个小朋友,我们是从哪个角度看他们,才会看到这样的形象?(俯视人物形象)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理解近大远小现象产生的原理。三、图片观察,验证透视规律,学习表现1.跟我找。师:原来近大远小的现象是我们的眼睛带给我们的错觉,那么只要是我们视线里的.事物就应该都存在这样的规律。跟老师来找一找,这些图片中你找到这样的规律了吗?在哪儿?大片向日葵。学生很容易发现向日葵花盘的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适当引导观察远处山坡上的树木与向日葵的大小比较,得出结论,近大远小适用于所有景物。林荫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路面、树木梳理出“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处的清晰,远处的模糊”等同原理的透视规律。学生在园林中写生

6、的场景。请学生找找画面中的“近大远小”。(包括人物、墙壁、格窗、长廊、柱子等。)师:像这样近大远小的现象同学们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明显的例子?2.跟我学。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确定近大远小的现象无处不在,那么怎样能准确地表现出来呢?先跟老师来看一看透视分析图。带领学生观察示意图,简单了解消失点、视平线以及水平面和垂直面近大远小的规律示意线。3.跟我画。师:有了这几个法宝概念,表现一个林荫道就容易多啦。(正立面林荫道)教师示范:在四开淡绿色卡纸上用蓝色粉笔画出视平线,确定消失点,确定路面宽度透视示意线,确定道路两侧树木的透视示意线。然后迅速的用水粉色(或者炫彩棒)铺出路面、草地天空的大色块。师

7、:现在谁来帮我在道路两边种上树?请学生上来用大笔调色确定道路两侧树木的位置,画出主干,充分体现垂直面透视示意线的作用,教师帮忙快速表现枝叶,完成风景速写。四、作品赏析,巩固透视规律,拓宽视野。课件展示风景名胜摄影、中外名画、生活中的设计、同学的画四组图片。第一组:风景名胜摄影(天安门,长城,引导寻找近大远小现象,展示示意图。)第二组:中外名画(中国画大漠之舟,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引导观察不同角度的近大远小的表现。比如油画那幅可以设计提问:这幅画里近大远小的透视线和林荫道有什么明显的不同?纤夫们在往画面的哪个方向走?画家站在纤夫们的哪一边看到这样的情景?)第三组:生活中的设计(建筑上的巧妙设计

8、,课本中展示的两例墙画。引领感受近大远小的巧妙利用,可以产生奇妙的效果,以实例展示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思维)第四组:同学的画(门前的路小巷深深,从奇妙利用回到表现目标,明确今天的作画内容)五、作业要求,表现近大远小,评价总结1.提出作业要求。(1)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画画你生活中的景物,画出纵深感;(2)用你擅长的画法作画,提倡用色彩直接表现,可以选择水粉色或者炫彩棒、油画棒。2.绘画题材参考。师:老师搜集了一些在生活常见的景象,可以给你们的画面作一些参考。3.展示与评价。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展,师生共同点评,侧重画面的纵深感、景物的正确透视。对角度不单一,色彩表现大胆有层次,特别是在近大远小的基础上还表现出“近清远糊”的作品要善于发现并加以褒赞,给学生正确的色彩表现方向的指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