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梅《信客》导学案(学生版)重庆市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787003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雪梅《信客》导学案(学生版)重庆市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刘雪梅《信客》导学案(学生版)重庆市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刘雪梅《信客》导学案(学生版)重庆市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刘雪梅《信客》导学案(学生版)重庆市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刘雪梅《信客》导学案(学生版)重庆市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刘雪梅《信客》导学案(学生版)重庆市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雪梅《信客》导学案(学生版)重庆市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客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把握人物的形象,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懂得关爱和敬重这类平凡而伟大的人。 2、品味质朴而典雅、精辟而畅达的精彩语言。 3、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重点难点: 1.把握人物的形象, 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2. 品味质朴而典雅、精辟而畅达的精彩语言。 课型:自读课 学法指导:自读感知法、赏读品味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自主学习、目标导学】(课前预习案2+10)1、预习目标:(1)走近作者 (2)了解背景 (3)自读感知 2、预习内容:信客原文 3、资料链接走近作者:余秋雨,生于1946年,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

2、、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余秋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文化苦旅是余秋雨近年来在国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全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秘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他的散文追求情理交融的雅致语言,负载着较重的思想容量。背景介绍本文作者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二十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没有邮局,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在很长的时期中,信客沉重

3、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4、完成预习检测:1)文学常识:余秋雨生于1946年,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 、 。主要著作有 、 、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 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 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 是余秋雨近年来在国内外讲学和考察途中写下的系列性文化散文。 2)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嫉妒( ) 噩( )耗 猝然( ) j ling ( ) 昏厥( ) 长途跋涉 ( ) 连声诺诺( ) 文绉绉( ) 颠 pi ( )吊唁( ) 焦 zhu( ) 糟蹋( ) 唏嘘( ) 晦气( )3)请写下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或格言各一个。4)自读课文,思

4、考回答问题。(1)看看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2)说说你对信客这种职业的印象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 做信客很“ ” 做信客必须讲个“ ”字)你从哪些方面获得了这种印象? (3)你喜欢这个信客吗?是他的什么表现让你喜欢(提示:好品质)?从哪些事情体现出来的?在文中勾划相关的语句。5、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问题。(课堂上小组讨论,合作互答) 家长签字: 组长签字: 评价等级: 二【合作探究、精讲释疑】(课堂导学案8+10)(一)情景导入1、聆听课件播放“祖海98年赈灾义演所唱的为了谁”,再观看PPT出示“2005年感动中国获奖者邮递员王顺友图片及颁奖词”。2、聆听教师语“抗洪抢险的军人令我们感动,

5、而跋涉在乡间的邮递员,令我们同样动容,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种职业,走进余秋雨的信客,去阅历他凄苦而美丽的人生。”(PPT出示课题、作家作品)(二)明确学习目标(PPT出示)(三)预习交流汇报(汇报内容见“课前导学案”)(PPT出示要点)(四)合作探究以下问题(小组互动,教师点评):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哪些事迹?为什么要重点写? 3、如此优秀的,受人爱戴的信客为什么临终留下遗言,要与不够诚信、坏了名誉的老信客葬在一起呢? (五)品味语言(学生赏析,教师点拨)(PPT出示)1、引导学生和背影、台阶比较,体会出本文语言“质朴而典雅,精辟而又畅达”。2、找出感

6、动你的句子并对其作一品析(提示:可侧重从它们所表现出的人物品质分析它的美感)。1)“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连声诺诺”2)“直到他流了几身汗堆在他的肩上。”3)“传唤来的同乡他不想让滇沛在外的同乡蒙受阴影。”3、文中还有一些蕴涵丰富的美句,提出不懂含义的语句,讨论解决(提示:可从修辞角度,重点词句等理解它们的深刻含义和表达效果)1)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回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看“比喻”抓动词“堆”)2)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未梢。(看修辞“比喻”)3

7、)他死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多,有不少还是从外地特地赶来。(抓副词“非常”、“特地”) 4、归纳品味语言的方法(教师点拨精讲) (六)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1、展现文笔:信客是一个让人敬重的职业,文中的信客更是如此,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给文中的信客写一段墓志铭。(PPT出示)(提示:墓志铭就是对死者生平事迹或品质的概述,语言力求简洁、通畅。) 2、探讨“诚信” ( 听值日生一句话新闻报道“我们初三中2014级刘檀汉同学拾到价值两万人民币的钱包交到交巡警平台”):信客为他人付出了很多,自己却落得遭人误解,饱受委屈,按现代某些价值观衡量,似乎很不划算。你认为他这样做傻不傻?现代社

8、会,经常有人为了利欲而放弃了诚信,你是怎样认为的呢?(PPT出示) 3、寻找“信客” (观看课件播放三位感动中国人物赤脚医生李春燕、“雷锋传人”郭明义、舟曲之子王伟的颁奖词):虽然信客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信客这个古老的职业也消失了,但信客的精神却还在许多行业,许多人的血液里流淌着,甚至发扬光大。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处在社会下层的平凡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看法。(七)课堂小结(在好大一棵树配乐(课件播放)中聆听科代表作学习内容小结,教师补充)三【当堂测评-中考链接】(课堂检测案10-15)一、基础部分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接济(

9、j) 文绉绉(zu) B.噩耗() 伎俩(j lin)C.吊唁(yn) 唏嘘(x) D.诘问(ji) 焦灼(zhu)2.找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A.信客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B.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 C.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D.茅屋外只有劲利的山风。3.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1)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 )(2)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 )(3)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8题。莫高窟 余秋雨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

10、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多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拥向我们走来,每个艺术家又牵连着喧闹的背景。在这里举行着横跨千年的游行。色流猛地一下涡游卷涌,当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间能有的色彩都喷射出来,但又喷得一点儿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纳入细密。流利的线条,幻化为壮丽无比的交响乐章。这里不再仅仅是初春的气温,而已是春风浩荡,万物苏醒,人们的每一缕筋肉都想跳腾。这里连禽鸟都在歌舞,连繁花都裹卷成图案,为这个天地欢呼。这里的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这里的每一个

11、场面,都非双眼能够看尽。而每一个角落,都够你流连长久。这里没有重复,真正的欢乐从不重复。这里不存在刻板,刻板容不下真正的人性。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到别的洞窟还能思忖片刻,而这里,一进入就让你燥热,让你失态,让你只想双足腾空。4.下面的理解,不符合“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多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一句含义的一项是( )A.看莫高窟,仿佛听见了千年历史车轮的隆隆声。B.看莫高窟,强烈感受着中华民族艺术的恒久魅力。C.看莫高窟,仿佛置身于旌旗猎猎,烟尘滚滚的古战场。D.看莫高窟,强烈感受着力与美的奔涌,仿佛消融在艺术的洪流中。5.“喧闹”意在强调( )A.艺术创作背景的生动 B.艺术创作背景的复杂C.艺术创作背景的丰富 D.艺术创作背景的多样6.根据第二段的内容,概括出唐代洞窟艺术创作的三个特点。7.写出你对“这里什么也没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腾”一句含义的理解。8.找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好词、佳句进行赏析。 三、试一试 :以“粉笔”或“煤”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有一定的哲理意义,并运用拟人或比喻修辞。四【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体味秋雨先生文化散文的语言风格。教学反思: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巧妙安排学生合作探究和教师精讲释疑,教学效果一定不错。时间安排紧凑些,效果更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