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健康教育处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78570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科健康教育处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精神科健康教育处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精神科健康教育处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精神科健康教育处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精神科健康教育处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科健康教育处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科健康教育处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健康小常识1、健康(health)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精神健康又称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一种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特征: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识良好;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 3、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精神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4、精神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是指精神活动出现异常,产生精神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并且达到足够的频度或持续时间,使患者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能力受到损害,造成主观痛苦的一种疾病状态。5、精神健

2、康和精神疾病与躯体健康和躯体疾病一样,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 6、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7、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8、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和正规的诊断与治疗。为了健康的未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患者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而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也令人堪忧:我国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3.97至19.57%,留守儿童、单亲儿童、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尤为突显。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

3、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如果再加上28岁或35岁以下青年人的情况,这个数字将更加触目惊心。调查数据表明,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仅常见的以注意力分散、多动冲动为特征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的患病率即为5.071.70。这部分人中有30会发展为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成年早期的犯罪、酒瘾、吸毒、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率是普通人群的510倍。以不服从指挥、向规则挑战和对他人抱有敌意为特征的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患病率为8。我们应该做的:1.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要教育他们学会宣泄和放松,这样才能保持

4、良好的精神状态。2.家长、老师及所有关心儿童青少年的人士,都要努力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3.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 4.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5.鼓励孩子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怀疑或确诊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时,该怎么办?1、怀疑有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医疗机构接受咨询和正规的诊断与治疗。2、心理行为问题的处理,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为主,辅以社会支持和药物对症治疗。3、在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目前已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及心理治疗和心理社会康复方法。4、

5、被确诊患有精神疾病者,应及时接受正规治疗,遵照医嘱全程不间断按时按量服药,以达到最好效果。不愿意接受治疗、不正确治疗或不规律服药,会导致病情延误、难以治愈或复发。5、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6、关心、不歧视精神疾病患者,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区和社会。7、精神卫生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是全社会的责任。家里有精神病人怎么办? 1、要正确认识精神病。人们对精神病有种种偏见,其实精神病与其它的内科病、外科病一样,只是一种病而已,这种病人在病态下表现的思维、情感、行为的不正常,不是什么思想问题。精神病人与其他躯体疾病的病人的不同

6、之处在于身在病中不知病,意识不到自己有病,故而不主动求医,拒绝治疗,这就要求家属对精神病人要倍加关怀、爱护。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他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支持。 2、家里有了精神病人,应及早到专科医院求治。有的家人觉得家里出了精神病人丢人,有的则因精神病人年轻,住精神病院后,别人都知道了,影响病人以后的恋爱,找工作。迟迟不肯到专科医院就诊,可终究纸里包不住火,只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而已。有的则认为精神病人是着了魔,到处求神拜佛,结果劳民伤财,错过了最佳治疗机会。3、病人在家治疗,应注意房间应设置简单整洁,不要有凶器、绳索、农药等危险品。特别是抑郁症的病人,要高度警惕,以免发生意外。有的患者在精神症状的

7、支配下,可出现伤人、损物等行为,陪护人应注意自我保护。 4、病人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不要吃燥热上火的食物,制定作息时间表,按时休息,按时起床,病人病情稳定后,可适当增加活动,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对孤僻懒散的患者,应督促其参加简单的文体活动,避免终日卧床。 5、监督服药。由于精神病人不认为自己有病,故而大部分病人不愿服药,很多藏药,一定要监督服药,防止丢药、藏药及随便加减药。另外,药物不能由病人保管,以免出现意外。 6、应注意复发。精神病人的复发率比较高,有的家属只看此时病人已正常,未按医嘱巩固服药。有的则因患者服药后出现坐立不安,视物模糊等副作用,家属就认为药不对症,或病加重了,而自行停药

8、,造成复发。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 1、早发现、早治疗是治好精神病的重要的第一步。2、不要乱投医问药,应及早到专科医院诊治。 3、遵照医嘱服药,不能自行停药,因停药复发的几率较高。4、发病期间严加看管,防止自伤自杀,防止伤人毁物。5、精神症状缓解后,要尽量鼓励病人参加各项康复活动,恢复社会功能。 6、要关心体贴病人,尊重其人格。情感性精神障碍健康教育 1、情感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情绪高涨或情绪低落,是心境障碍的一类精神病。 2、经抗躁狂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后会好转或痊愈,愈后较好。3、发病期间病人表现兴奋躁动或情绪低落、厌世等。所以应加强看护,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4、遵照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此病有反

9、复发作的可能,但间歇期较好,可参加正常工作。 5、定期复诊,如有病情复发先兆请随时去医院就诊。抑郁性神经症健康教育 1、情绪低落是一种病,害处多,危害大,应及早治疗。2、按时服药,坚持治疗,不能随意更改治疗方案。3、患者有自杀念头时应及早向医生报告,对有自杀史的病人,家属要提高警惕。 4、生活要安排的充实、协调,如读书、看报、运动及娱乐等。5、遇到不顺心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早向亲朋好友或医生倾诉,寻求外界的支持与帮助。6、某些药物如部分抗高血压药可引起或加重抑郁,因此患者若同时患有其它疾病或服药时必须告知医生。癔症健康教1、适当的暗示病人,其问题不重、没关系。2、在发作时,周围人尽量少些关注

10、。3、及时去看心理医生,必要时遵医嘱适当用药。4、应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5、减少外界心理因素对病人的刺激、影响。6、适当运动。恐怖症健康教育1、患者要认识到这种恐惧是没有必要的、是不合理的。2、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要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怕暴露自己的缺点。3、面对现实,尽量不要回避所害怕的对象或环境。4、循序渐进地有意让自己暴露在恐惧的对象和环境中。5、要正视并能忍受恐惧的体验。6、适当的药物治疗也是必要的,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焦虑症健康教育 1、焦虑的性质是一种心理反应,虽然焦虑时有各种身体症状,但不是身体发生了严重疾病,因此不要害怕。焦虑反应消退后不会留下任何严重后果。 2、积

11、极参加文体活动,包括听轻松音乐、打球跳舞,能迅速减轻焦虑。 3、心理治疗有较好疗效,许多药物也有迅速、安全的控制焦虑的效果,应按医嘱使用。 4、个性胆怯、自信不足的人易有焦虑,所以讲究心理卫生,提高自信,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因素,敢于面对现实,在预防焦虑方面有重要意义。神经衰弱健康教育1、患者应端正对疾病的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必要的顾虑。2、努力查明与发病有关的心理因素,并加以解决。3、注意劳逸结合、用脑卫生和睡眠卫生。4、参加体力劳动和从事体育锻炼。5、药物的对症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强迫症健康教育1、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有强迫思维时不要对抗或用相反的想法去中和,要带着不安去做应

12、该作的事。有强迫动作时,要理解这是违背自然的过度反应形式,要控制及逐步减少这类动作反应直到和正常人一样,坚持练习,必然有益。2、多关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有助于减轻其焦虑。3、强迫症可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能认真配合医生,找出心理因素,进行系统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者疗效较好。4、注意心理卫生,努力学习对付各种压力的积极方法和技巧,增强自信,不回避困难,培养敢于承受艰苦和挫折的心理品质,是预防的关键。5、参加体育锻炼疑病症健康教育1、携带全部病史和检查资料到医学心理咨询门诊就医。2、采取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地讨论不适症状的性质和担心患病的理由,配合医生弄清问题。3、关心自身健康这是正当的,但不要反

13、复强求医生做重复的、不必要的检查。4、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医学知识和有关信息,注意心理卫生失眠症健康教育1、排除病理因素。2、放下思想包袱,顺其自然。3、认真配合心理医生,找出心理因素,进行系统心理治疗。4、有必要的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给以药物治疗。5、可采取一些物理疗法及各种放松疗法。6、建立符合生活常规的工作、生活作息规律。7、培养适合个人的体育锻炼和入睡习惯。神经症健康教育1、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精神顾虑,以达到三个转变 思想上认识上由消极转变为积极情绪由悲观转变为乐观;行动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2、进行必要的生活调整,做到劳逸结合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使工作有驰有张。 3、在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的同时,鼓励患者参加适量的体育锻炼和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对失眠、焦虑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配服抗焦虑药物。心理治疗也有较好疗效。 5、安排比较宽松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教育患者纠正、避免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和消极依赖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