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美术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785511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美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一年级下美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一年级下美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一年级下美术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一年级下美术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美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美术教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小雨沙沙一、教材分析小雨沙沙是湘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课,是一堂十分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造型表现课。教材中运用富有童趣的拼音儿歌,小雨沙沙的情景,为的是更有意境地让学生认识美术元素中的点与线,并学习如何来表现雨的意象。教材选用了芦笋和非洲菊在下雨时的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下雨等这些自然现象的美,体会到植物在雨中造型变化的特点,从而用有情感的点与线去塑造。教材还展示了不同雨的画法,拟人化的小花喝雨水的步骤图和两幅不同表现内容的学生作品,对不同的下雨情景进行点与线分析,起到了欣赏和感悟的作用,引导学生去表现春天的雨中动植物的可爱模样。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美术中的点与线基本知识。2

2、.过程目标:采用聆听雨声、触摸雨水等形式,结合表演、欣赏、述说等做法,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表达下雨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点、线、色彩的表现能力。3.情感目标:学生感受雨的美,点与线的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丽的大自然的向往,对艺术的热爱。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用点、线及色彩表现下雨时动植物的情景。2.难点:点与线的变化,情感的融合。四、课前准备1.学生:油画棒或者水彩笔2.教师:课件、教具和纸五、教法和学法根据一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在教师引导下,采用在玩中学的学法。一是在“听雨”中,玩点与线,表现形象;二是在“看雨”中,玩点与线,丰富形象;三是在

3、“讲雨”中,玩点与线,组织形象;四是在“评雨”中,加深对点线美的认识;五是在“组合”中,加深对整体美的理解。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听雨声,唱小雨儿歌,体会声音与点、线的关系。1.播放下雨的各种声音,听自然的雨声,请两位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到黑板上画点与线,让学生体会声音与点、线的关系。2.听小雨沙沙音乐,打开教材,唱、念小雨沙沙的儿歌,体会音乐、儿歌与点、线的旋律。3.播放春雷响了的声音,快躲一躲吧。【设计意图】增强学生从听觉到用美术方法表现的能力。同时师生共唱小雨沙沙,放松心情的同时,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二)展开:看雨天,引出与雨有关的形象,打开学生的思维。播放小雨沙沙情景的幻灯片,用视觉去

4、感受雨中有哪些形象出现和变化,并在纸上画出来。1.蔚蓝的天空飘来了云。学生练习用线条画一朵云,看一看,谁画的云能轻轻地飘在天空上?2.眨眼间乌云堆积在一起。学生练习用线条画乌云,看一看,谁画的乌云厚厚的,满满的?3.春雷响了,划过一道闪电。学生练习用线条画闪电,看一看,谁画的闪电有力量,有速度?4.天空暗下来了,开始下小雨了,一滴、两滴,学生练习小小的点。雨点串在一起成了什么?理解由点连成线。雨越下越密了,成了长长短短的细雨丝,理解由线连成面。让学生认识用点线面来表现雨天变化的方法。5.风呼呼的吹着,细雨丝被风一吹斜斜的落下来。学生理解雨的随着景象的变化线条也变化的方法。6.雨也越下越大了,雨

5、点噼里啪啦落下来,打在(教材中)非洲菊的花瓣上,学生观察水滴,溅起了又成了一朵朵的水花。教师描述,与学生一起想象着画。7.雨渐渐小了,风也停了,(教材图片中)芦笋怎样了,念儿歌,画感觉。(三)深入:想雨中情,说雨中的故事,丰富学生想象力。创设雨中情境,启发学生讲故事,拓展思维,为学生画下雨的情境创作准备。情境1:画下雨天动物和植物的拟人故事。雨好像一个娃娃真调皮,跑到了田野里了。小花特别喜欢雨娃娃,猜猜它会怎么迎接雨娃娃?(出示教具小花),示范小花拟人的方法:在小花脸上添画表情;摆放小花的叶子。还有谁会来迎接雨娃娃呢?雨娃娃来得太急,小青蛙还没做好准备呢。你们有躲雨的办法帮帮它吗?(出示教具小

6、青蛙)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添画荷叶、蘑菇当雨伞。教师再启发学生讲故事,那其他的小动物在下雨天会做什么呢?情境2:模拟雨天人物的情境故事。小雨沙沙下个不停,它跑到我们教室里来啦。用手接住它,(教师做动作,让学生也跟着做)洗洗手吧(师生一起做),洗洗脸(师生一起做),地上有好多水坑呀,踩一踩(师生一起做)雨越下越大了,这可怎么办呀?谁有雨伞呀?快撑起来,(师生一起做撑伞动作)谁有雨衣呀,快穿上呀(教师做动作帮学生穿雨衣)没有伞也没有雨衣的小朋友怎么办呀?快,捂着头,跑回家吧(师生一起做跑步动作。)终于到家了。(甩甩手) (四)学生想不一样的故事,创作一幅独特的下雨天的画。教师发各种彩色几何形纸片。学生

7、进行创作。作业要求:画一幅下雨天的画。可以画小花、小草、小动物的可爱模样,也可以画人们有趣的样子。教师巡回指导,幻灯片放小学生画下雨天各种题材的作业。(五)赏佳作,评雨景。评价要求:1.用了哪些点和线,为什么这样用?2.小花、小草、小动物哪里最可爱?3.能给你的作品取个动听的名字吗?4.谁的画更有下雨天的情境? (六)雨景组合会怎样?拓展思维1.把作业排成下雨天。(教师摆)2.把作业排成雨伞。3.拓展:给你的作业配儿歌、古诗、谜语等等。和你们爸爸妈妈一起去找找有关小雨点的儿歌、古诗、谜语,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比比谁找到的更合适放到你的画面中。第二课:软绵绵的云教学目标:1学习用弧线画几种软绵绵

8、的云朵形状。2能想象画出小朋友们在云上玩耍的情景。3体验创作的乐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想象小朋友在云上玩耍的情景。教学难点:能用弧线画出云朵的柔软质感。教学程序: 一、欣赏云的照片1、师:云儿朵朵天上飘,又像小狗又像猫。飞上云天抱一抱,白云堆作游乐场。今天我们去美丽的云朵的世界玩一玩,好吗? 2、师:仔细观察,云朵长什么样子?小结:云朵白白的,一团团的。二、画一画云朵 1、师:你会用怎样的线条画云呢?在练习本上试着画一画吧。 2、教师点评学生的尝试作业:线条流畅、连贯,云朵形状完整。3、教师示范画云,边讲解步骤。三、联想、表演1、师:云朵的颜色和样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生

9、:像棉花糖、蹦蹦床、软绵绵的。 2、师:看,小女孩把云朵当做抱枕搂在怀里,真柔软呀,好舒服呀!3、师:你们想和云做什么呢?生:抱一抱,摸一摸,跳一跳? 4、师:请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和云在一起,抱抱它摸摸它,和云做好朋友。 四、象形的云朵1、师:云朵们听说小朋友们要来做客,好好打扮了一番,我们去瞧一瞧吧!生:哇!打扮成了小狗和小兔呢2师:它们在说什么呀? 3、师:想一想,在之前画的云朵上添一添,把云朵变成其它的形象。4、师示范。五、绘画表现1、教材手绘插图欣赏2、学生作业师:看看这些小朋友在云中做什么呀?3、师:下面我们也来画一画吧。用弧线表现软绵绵的云朵,想象小朋友们在云上玩耍的情景,再画一画

10、。六、作业指导,师生互评1 、云朵的线条流畅,表现出柔软的感觉吗?2、想象丰富、有趣吗?画面内容饱满吗?3、你喜欢哪一幅?对自己的作品满意吗?第三课:手形画教学目标 : 1、通过自己的想象和不断的尝试,感受设计的乐趣;2、掌握手形添画的方法,注意手形和内容添画的联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 学习手形添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 : 根据不同的手形进行添画,并注意手形与添画的内容联系。 教学过程 : 一、设悬激趣,情境导入 :1、(1)小朋友,老师今天带来了位小客人(出示一只手)你们认识它们吗?(对了,这叫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2)、那么,你会用自

11、己的小手做哪些事呢?(3)、下面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可千万不能偷看。猜:老师现在用手在干什么?(这时,教师在幻灯上很快完成手形画鸡) 2、(1) 好,现在大家把手拿开,看这是什么?哦,原来老师用很快的速度画了一幅非常有趣的画,你们喜欢吗? (2)、再看:这幅画有点象什么?对了,这位小朋友真聪明,老师就是用手描出外形以后再添画成鸡,这样画出来的画叫手形画。 3、你们想不想也来学画几幅有趣的手形画? 4、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本领:(板书:手形画) 二、指导点拨,由扶到放 1、(1)请大家看:这幅画的手形,你能试着摆一摆吗? 摆一摆(先用手摆出一个造型)描一描(用水彩笔把手形描完整) 想一想(要

12、变成鸡还要添上哪些东西?) 添一添(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添完整) (2)添好了吗?请小朋友回忆一下,刚才你是怎样将这幅画画完成的?(3)老师把这四个步骤编成了一首顺口溜(出示)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念:“先把小手摆一摆,然后用笔描一描,再动脑筋想一想,描好之后添 一添,小小手形变成画。” 2、(1)除了能添成鸡以外,大家想:还能添成什么?(学生讨论交流)(2)那么老师把手反过来摆呢?倒过来摆呢?戴上手套再摆呢?左手摆?右手摆呢?(引导拓宽思路)(3)谁能摆出与老师不同的手形 (4)学生自行添加尝试(师做简单评析)3、欣赏范作,了解构图知识三、激发创作,任务下达: 动动脑筋,人人完成一组更有趣的手形画。

13、举行“小聪聪”手形画比赛,看看谁的设计最富有想象力。(四人一组,共同完成,每人设计不同的手形画。)将自己的手形画作品贴到黑板上,举行手形画展览。看一看,比一比。把小红星贴到你认为最好的手形画设计作品上。评选出手形画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四、展评添趣,总结延伸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什么本领?下面看:这些叔叔、阿姨又用手在干什么?(录像) 2、那你的小手将来想干什么? 3、用自己的小手学更多的本领,做到人人都有一双万能的手。 板书设计 : 、摆一摆 、描一描 手形画、添一添 、想一想 第四课 画中画一、教学目标 1.运用层层包围添画方法,画一幅“由小变大”的想象画。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14、和绘画表现能力。3.在大胆想象、尽情表现、互相欣赏中享受美术学习的快乐。二、重点难点重点:由简单形象想象,包围添画相适、相关的形象。 难点:在画面的“由小变大”关联上体现趣味性。 三、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作业纸、作业展示底板。(2)学生:彩色笔、油画棒。四、设计思路 (1)教学方法:儿歌激趣法、观察分析法、直观演示法、归纳总结法、尝试体验法、欣赏评述等。 (2)教学过程:儿歌导入,揭示课题;师生探讨,添画方法;创设情境,引导联想;启发想象,明确要求;学生创作,体验情趣;作品展评,拓展延伸。五、教学程序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儿歌导入揭示课题1、 1.邀请小画家参加“画中

15、画作品展”。什么是画中画?怎么画呢?2.出示儿歌画中画(15秒)画好老鼠,画好老鼠;再画猫,再画猫;画张大床,猫儿睡啊;画中画,画中画。(师生拍手唱儿歌,教师提示认真看、仔细听)。 1.学生熟悉的旋律与教材儿歌相结合,师生唱一唱,更朗朗上口;更吸引学生。2、.课件图片随儿歌一起,直接分层展示范画1;导入学习内容一目了然。 师生探讨添画方法 1.问:画中画了什么?先画了什么?(出示步骤图示)2.先画好老鼠后,为什么画只猫呀?怎么想到画张大床?(出示教材儿歌后一句。)3.“画中画”找朋友。(出示三张图片)问:“画中画”会找哪一张画做朋友?(提示:画中的老鼠画在哪了?猫画在哪了?)(板书:包围添画)4.你发现“画中画”的奥妙了吗?(小结:由小变大,层层关联,包围添画。) 1.课件分层演示,通过师生交流探讨,引导学生发现所要学习的画画方式的变化:由小变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