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提纲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784766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提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提纲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提纲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沾: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1.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12.毕今日之驩驩:通“欢”。 13.女为人臣

2、子,不顾恩义女:通“汝”你 14.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二、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差不多。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幸蒙其赏赐。赏赐:古义:照顾。今义:奖赏物品。 5.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因为这个。 6.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7.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8.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9.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10.既

3、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2.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3.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4.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5.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 17.来时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今义:指灾祸 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后一年。 三、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 单于壮

4、其节壮: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以为乐。 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9)别其官署常惠等别:使分开 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雨。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纺缴,檠弓弩、檠:名词做动词、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

5、: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四、一词多义 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单于语:说的话。 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4)给其衣食食:食物。 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乃 (1)见犯乃

6、死,重负国乃:副词,才 (2)恐汉袭之,乃曰乃:副词,于是、就 五、特殊句式 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

7、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5)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省略句 (1)后随浞野侯没湖中 (2)单于子弟发兵于战 (3)使牧羝 (4)会缑(gu)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5)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课文知识点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

8、,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9、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议论文阅读 1、找准论点

10、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 2、分析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考点:补充一个论据。(要紧扣论点,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 3、明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考点:分析论证的作用 1.指明所用的论证方法; 2.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的哪个观点。(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

11、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 3.论证结构: 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 4.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概括性)。 5.议论文一般开头由某件事、一则名言、寓言故事等生发议论。 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作为引子,引出论证的话题。 6.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反问句式以示强调。 (1)设问(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思考,发人深思。(2)反问(手法)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的观点,发人深思。 修辞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第 10 页 共 10 页文章源于网络整理,侵权及时告知删除。(Word格式,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