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作业本:第4章第5课时氮及其化合物含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78426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作业本:第4章第5课时氮及其化合物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作业本:第4章第5课时氮及其化合物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作业本:第4章第5课时氮及其化合物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作业本:第4章第5课时氮及其化合物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作业本:第4章第5课时氮及其化合物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作业本:第4章第5课时氮及其化合物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作业本:第4章第5课时氮及其化合物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课时5 氮及其化合物(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题6分,共48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3温州模拟)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NH4Cl和NH4HCO3受热都能分解,说明可以用加热NH4Cl或NH4HCO3固体的方法制氨气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D分别将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解析不能用加热NH4Cl固体的

2、方法制氨气,因为NH3和HCl会在试管里重新化合成NH4Cl;硝酸能将SO32氧化成SO42,B项实验不能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铁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不是H2。答案D2(2013南昌二中调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3)2固体,铜粉仍不溶 解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 4H2ODHNO3NONO2,以上各步变化均能通过一步实现解析稀H2SO4与铜不反应,在溶液中再加入Cu(NO3)2固体,相当于存在稀HNO3,则铜粉与稀HNO3反应

3、而溶解。答案A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水沿导管缓慢上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过程中气球体积会发生变化B广口瓶中液体的pH减小C广口瓶中有化合反应发生D试管中不可能发生分解反应解析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2气体进入广口瓶中,与水反应生成NO,NO可能再与水上方的O2化合生成NO2,气体进入气球使其体积变大;广口瓶中有硝酸生成,液体的pH减小;试管中有浓硝酸,有可能发生浓硝酸的分解反应。答案D4如图所示,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一定体积12 molL1的硝酸并加热,待反应结束时,下列微粒在体系中一定大量存在的是 ()。NO3Fe3HNO NO2A BC D解析Fe与浓HN

4、O3反应时,开始生成的还原产物是NO2,并且若铁少量时,还原产物只有NO2;当铁过量时,氧化产物是Fe2,当HNO3过量时,氧化产物是Fe3。因产物有硝酸盐,故溶液中一定还有NO3。答案B5(2013乌鲁木齐一中月考)有a、b、c、d、e五种气体,进行下列实验:(1)a和b混合气体变红棕色(2)c和d混合产生白烟(3)c和e分别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都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4)b和e分别通入氢硫酸中都产生淡黄色浑浊a、b、c、d、e依次可能是 ()。AO2、NO、HCl、NH3、CO2 BO2、NO、NH3、HCl、SO2CNO、O2、NH3、HCl、SO2 DHCl、CO2、NH3、H2S、CH4

5、解析a和b混合后气体变成红棕色,可知a和b分别为NO、O2中的一种;b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浑浊,则b为O2,a为NO;c和d混合产生白烟,则c和d分别为NH3、HCl中的一种;c通入少量溴水中使溴水变成无色透明液体,则c为NH3,d为HCl;e通入少量溴水中,溴水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e通入氢硫酸中产生淡黄色浑浊,则e为SO2。答案C6已知HNO2在低温下较稳定,酸性比醋酸略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其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表。pH范围77产物NO3NO、N2O、N2中的一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碱性条件下,NaNO2与NaCl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2ClO= NO3

6、ClB向冷的NaNO2溶液中通入CO2可得到HNO2C向冷的NaNO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可得到HNO2D向冷的NaNO2溶液中加入滴有淀粉的氢碘酸,溶液变蓝色解析由表中数据知,碱性条件下,HNO2可被氧化为NO3,而ClO有强氧化性,A对;HNO2的酸性比碳酸强但比硫酸弱,故CO2不能与亚硝酸盐作用而硫酸能,B错、C对;酸性条件下,NaNO2有氧化性,而I具有强还原性,NO2能将I氧化成I2,D对。答案B7一定体积0.01 molL1的稀硝酸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铁、铝混合物,已知两种金属均被氧化为最高价态,还原产物只有NO。若用0.01 molL1 NaOH溶液溶解相同质量的该混合物,当反应完全

7、时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稀硝酸的,则样品中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3 B13 C14 D53解析设样品中铁和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根据Fe4HNO3(稀)=Fe(NO3)3NO2H2O、Al4HNO3(稀)=Al(NO3)3NO2H2O,反应中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4x4y;而2Al2NaOH2H2O=2NaAlO23H2中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y,即,解得xy14。答案C8(2013大庆模拟)FeS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Fe(NO3)3、Fe2(SO4)3、NO2、N2O4、NO和H2O,当NO2、N2O4、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时,实际参加反应的FeS与HN

8、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6 B1625 C211 D17解析当生成的NO2、N2O4、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时,4 mol HNO3被还原得到6 mol电子,当1 mol FeS生成硝酸铁、硫酸铁时化合价的变化为:铁升1,硫升8,即共失去9 mol电子,所以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FeS与被还原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但是生成物中还有硝酸铁,因而有一部分硝酸起了酸性介质作用,通过元素守恒可得方程式中FeS与HNO3的比例为321,即17。答案 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2分)9(9分)(2012四川理综,28)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定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设计了

9、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先用制得的氨气排尽洗气瓶前所有装置中的空气,再连接洗气瓶和气体收集装置,立即加热氧化铜。反应完成后,黑色的氧化铜转化为红色的铜。下图A、B、C为甲、乙两小组制取氨气时可能用到的装置,D为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甲小组测得:反应前氧化铜的质量m1 g、氧化铜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m2 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1 L。乙小组测得:洗气前装置D的质量m3 g、洗气后装置D的质量m4 g、生成氮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2 L。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_。(2)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3)甲、乙两小组选择了不同的方法制取氨气。请将实验装置的字母编号和制备原理填

10、写在下表的空格中。实验装置实验药品制备原理甲小组A氢氧化钙、硫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乙小组_浓氨水、氢氧化钠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氢氧化钠的作用:_(4)甲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5)乙小组用所测数据计算出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明显小于理论值,其原因是_。为此,乙小组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装有某药品的实验仪器,重新实验。根据实验前后该药品的质量变化及生成氮气的体积,得出了合理的实验结果。该药品的名称是_。解析(3)(NH4)2SO4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快速制备氨气,可以将浓氨水滴

11、加到NaOH固体上,故应选择装置B;氨水中存在的平衡为:NH3H2O NH3H2ONH4OH,NaOH溶于水后放热且增大了c(OH),使平衡逆向移动,从而生成氨气。(4)该实验的原理为:2NH33CuO3CuN23H2O。由甲小组的方法可知:(m1m2)g为CuO减少的O原子的质量,其物质的量为 mol;则生成的H2O中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生成N2的体积为V1 L,其物质的量为 mol,则N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故N、H的原子个数比为。(5)未参加反应的氨气与水蒸气一起被浓硫酸吸收了,导致计算中水的质量增大,求得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增大,最终求得氨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明显比理论值偏小

12、。可以选用只吸收水分而不吸收氨气的药品(如碱石灰等)及相应的装置。答案(1)圆底烧瓶(2)连接导管,将导管插入水中;加热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3)(NH4)2SO4Ca(OH)22NH32H2OCaSO4 B氢氧化钠溶于氨水后放热、增加氢氧根浓度,使NH3H2ONH3H2ONH4OH向逆方向移动,加快氨气逸出(4)5V17(m1m2)(5)浓硫酸吸收了未反应的氨气,从而使计算的氢的量偏高碱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等)10(10分)如图所示分别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制取氨气并用氨气进行喷泉实验的三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用A图所示的装置可制备干燥的N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装置中收集NH3的试管口放置棉花团的作用是_ _。干燥管中干燥剂能否改用无水CaCl2?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用B图所示的装置可快速制取较大量NH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浓氨水滴入CaO中有大量NH3逸出的过程:_。检验NH3是否收集满的实验方法是_ _。(3)用C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该实验的原理是_ _。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减小空气对流,使NH3充满试管不能CaCl28N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