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管理体会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8783706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病管理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慢病管理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慢病管理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慢病管理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慢病管理体会(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病管理是社区一项普通却离不了的工作,没有干过的同行都觉得它有些“小儿 科”,可是如果从头到尾彻底做一遍,你就会发现这项工作繁琐无比,而且经常 遭遇居民的不理解。“有的居民直接问我,参加慢病管理有什么好处?你要是给 我发鸡蛋我就去。”“有一次听说小区里有位新发的糖尿病患者,我好不容易找 到他说明意图,可患者却勃然大怒,骂我是在揭他的丑,多管闲事。”不少社区 医生都因此而碰壁。我认为,要想将慢病管理做出特色和韵味,不能一味赶数量,更不能因为怕 影响绩效而忽略质量,而是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地建好每一份慢病档案,管理好每 一位患者。在多年的慢病管理中,我总结了几项能够提高管理效率的小技巧。发放“体检票”

2、,提高患者的及时复查率。按时复查,及时掌握病情变化, 是提高慢病管理质量的关键。我们为每位按时复查的患者发一张“心电图票”或 “血糖票”,居民可凭票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免费做心电图或检查血糖。体检票常 年有效,随来随查,自己用不完可以给家人用。这一措施扭转了人们认为“复查” 就是简单问诊的看法,提高了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吸引力,复查率也随之得 到提高。现身说法,提高规则服药率。开什么药是医生的权利,而吃不吃却完全掌握 在患者手里。比如我们小区的个体经营户老刘,血压高压达180,他不但自己不 吃药,还经常“教育”周围的病友:“人活多大岁数都是老天爷定的,该吃就吃、 该喝就喝,喝酒就能治疗高血压,酒

3、的度数越高,降压效果越好”结果,刚 刚47岁他就得了脑血栓,不但生意做不成了,生活还不能自理。开展健康教育 讲座的时候,老刘主动站上讲台,痛心疾首地说:“大家千万别学我,一定要听 从医生的管理,医生叫吃什么药就吃什么药,让怎么吃就怎么吃。”可见,有时 候“患者说”比“医生说”更有说服力。建立“病友俱乐部”,让患者更加遵从医嘱。随着就诊患者的增多,为了更 好地把患者组织起来,我们建立了 “社区病友俱乐部”,采取专家讲座、播放光 盘、病友交流等形式,每月定期组织活动。通过活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保健知识, 还加强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联系,使医生对患者更为了解,患者对医生更为信任, 把以前单纯的医患关系变

4、成了朋友关系。社区糖尿病患者邢大妈说:“我和社区 医生特别熟,都是自己人,看病再也不用担心医生开大处方。”社区病友俱 乐部的建立,大大密切了医患关系,让患者更加遵从医嘱,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 果。鼓励患者参与,提高有效控制率。慢性病多是终身性疾病,在漫长的管理过 程中,要想提高管理质量就必须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我们通过教会患者自己 测量血压、使用盐勺等知识,把患者拉进来,一起商讨治疗方案、康复计划,让 患者直接参加疾病的管理、治疗和疗效评价。控制了饮食、加强了锻炼,不抽烟 了、吃盐少了,血压就降下来了,使患者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在疾病面 前自己不再无能为力,从而对战胜疾病充满了信心。同时

5、也使患者深切体会到慢 病管理的艰辛和愉悦,从而使整个管理过程变得生机勃勃、充满乐趣。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在慢病管理中,全科医生团队专业化管理、 志愿者团队参与、患者自我管理亦是三者缺一不可。在我们中心,有一支由全科医生、公卫 医生和全科护士组成的团队,对南明、七星两个街道的慢病患者实行综合管理。这支团队的 6名成员全部属于“脱产”性质,他们的职责就是开展上门随访,组织健康知识讲座,对慢病 患者实行规范化、系统化和信息化管理。南明、七星两个街道的慢病患者有近万人,仅靠6个人管理1万人显然不现实。我们 在组建慢病专业化管理团队的同时,动员中心其他医务人员作为志愿者参与到慢病

6、管理中, 并且广发英雄帖,向社会招募慢病管理志愿者。目前,我们已招募到149名医务人员和27 名社会人士。中心主任李明是第一个报名参加的志愿者,打开他的慢性病综合管理志愿者 工作记分册,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参与的志愿活动:6月25日,南明街道办事处举 办健康知识讲座;6月27日,机关事务局测量血压;7月1日,县财政局举办健康知识讲 座加入志愿者队伍后,李明更加注重收集各类慢性病医学资料,至今已整理出大量高血 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小册子。志愿者参与慢病管理,实行积分评星制。比如新发现一名慢病患者,对慢病患者随访管 理,将随访信息录入电脑,参加公共卫生进小区活动,参与健康知识讲座,志愿者都可以获

7、得一定的加分。积分累计超过一定分值的,分别授予一星级至六星级志愿者称号。按照志愿 者星级、业绩不同,中心将分门别类提供积分兑换体检项目、积分兑换外出考察学习机会等 奖励措施。患者自我管理或协助管理其他患者,与志愿者一样实行积分制。比如糖尿病患者参加中 心的健康家园活动、完整填写自我保健手册、记录糖尿病日记”、向病友讲述心得体会、血 糖控制满意、配合随访管理等,都可获得对应的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各类体检或辅助检查 项目,超过200分者可获赠血糖仪等纪念品,以此不断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意识。(作者 单位:浙江省新昌县南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本报记者俞 欣整理)多花心思巧引导王永霞知己健康管理是一套

8、完整的生活方式管理和干预系统,以非药物干预手段为主来实现对 慢性病的综合防治。这种管理模式要求被管理者将每天的膳食记录下来,同时佩戴能量监测 仪记录运动情况,因此对患者的主动参与性要求更高。与开展其他形式的慢病管理相比,社 区医生需要花更多的心思。第一,尽量选择依从性较好的人群参与知己健康管理。按照年龄,可以将我们平时接触 到的慢病患者分为三种类型。3050岁组,这类患者大部分还在岗,虽然他们有改善不良 生活方式的愿望,但由于各种原因,饮食、运动皆控制得不好,随访也不准时。5070岁 组,这类患者基本已退休,通过观看电视讲座、参加各种健康宣教,知晓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对健康的重要性,加上时间充裕

9、,能按时随访,管理效果比较好。70岁以上组,这类患者 年龄相对较大,除非心肺功能良好,否则运动不宜达标,增加运动量又担心出现心血管意外, 一般不建议入组。第二,知己健康管理对社区医生的耐心是一种考验。因为一个管理周期为3个月,从 建档到复诊结束共需要9次,每次复诊耗时较长,最少也要半小时。而且有些患者因出差 或旅游,经常推迟复诊,虽然给后续的管理带来麻烦,但我们仍得耐着性子,打电话提醒、 督促,毕竟一切是为了患者的健康。为了让指导内容更丰富,除了医学知识,我们还要掌握 营养学、心理学,以及运动、保健、中医食疗等常识,这样才能避免患者复诊几次后感到枯 燥乏味。第三,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生活细节

10、。有时居民来量血压,重复多次结果都不稳定, 可这并不一定就因为他没有遵医嘱吃药或药物服用不当,可能会有其他原因:如情绪波动大、 家庭不和谐、饮食不当、运动欠科学、心理不平衡等。针对一些顽固的血压控制不好、血糖 控制不佳者,一定要追问其是否存在生活方式的问题,和患者一起分析监测仪的数据,让其 体会到强化管理带来的变化,这样他们才会容易接受并配合。第四,对患者予以足够的理解。虽然我们安排了统一的复诊时间,但是仍有患者因各种 原因改变复诊时间。比如上班族,他们会选择周六、日来复诊,此时我们应充分理解患者的 难处。对一些配合不好的患者,也不能太过苛求,而应该耐心解释。比如管理对象记录饮 食”这一项,有些繁杂,参与者不易坚持,记录准确性较差,直接影响管理效果,这就要求 我们充分做好解释工作。评论|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