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导论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874903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课程导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体育课程导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体育课程导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体育课程导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体育课程导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课程导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课程导论(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课程导论讲义第一章 体育教学1.1 体育教学的概念1.2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1.3 体育教学对象的身心特征1.1 体育教学的概念1.1.1 教学的一般概念 教学是一种以教材为中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1.1.2 体育教学概念的界定 体育教学是一种以合理的身体活动或身体练习为中介,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最终目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认识和实践活动。1.2 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该观点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是辨证的统一,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则是为学而教。该观点吸收了现

2、代教学论中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先进思想,提倡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同时反对“学生中心论”中摒弃教师作用的做法,提倡是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但不是绝对主体,这是他区别于传统的教师唯一主体论,又反对激进的学生唯一主体论,也不同于师生双主体论,是当前教育界对师生关系比较一致的看法。师生关系论的启发纵观上述讨论,在当前体育教学中,为摆正师生地位,改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改变一些不恰当的观点和做法。如:教师运用兵操式的教学形式和命令式的语言,居高临下,与学生之间具有隔阂;或教师过于注重示范、讲解,只强调学生“跟我做”,从不过问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有无兴趣;或教师把教学分解到以秒为单位,完全控制课业的进程

3、,具有绝对的主动权等。这些情况都容易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压抑,产生厌学或与教师消极对抗的不良状况。体育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其中学生的兴趣、意愿、自主活动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不容忽视。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主导下,真正自主地进行学习。1.2.2 体育教学中师生地位与关系研究的趋势1. 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成为师生关系问题的核心2. 对师生关系的考察更为深入、全面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旨在是人的先天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出人的自我实现的内在价值。因

4、此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人本主义理论也赋予了教师重大的职责,即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具体而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自己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如体质、技能掌握情况、运动兴趣等,也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做学生的促进者和鼓励者;对学生进行有区别的教学。3对师生关系问题的深入认识和研究导致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提倡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锻炼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精神。在编班形式上:首先,体育教学应尽可能实现班级小型化。其次,可以考虑进行跨班级、跨年级、按水平分班;第三,也可以按学生对运动项

5、目或者对教师的兴趣进 行编班;第四,按照性别进行男女混合编班或分开编班。1.3 体育教学对象的身心特征1.3.1 体育教学对象的生理特征青少年学生的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两个方面。1.身体形态身体形态是指体格、体型、和身体姿态等,身体形态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1)身体形态的发展具有波浪性和阶段性(2)身体形态的发展具有性别差异(3)身体形态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2.身体机能身体机能发育的年龄特征主要表现在各器官系统方面。如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1.3.2体育教学对象的心理特征1、学习的动机、兴趣 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去学习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学生在体

6、育学习和锻炼中的动机有:兴趣爱好、获得好评、交往联系、完成目标、取得成就,以及获得尊重、集体影响、审美感受、生理需要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调动其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认知发展青少年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记忆和想象活动的发展在不同阶段有所区别。小学生的思维大多是具体形象的,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小学生以机械记忆为主,中学生以理解记忆为主,教师要在讲解和示范后让学生立即进行动作练习。3、情感、意志小学生的情感肤浅、不稳定、易于动摇,而且容易表露。如在游戏比赛中得胜就欢呼雀跃,失败就垂头丧气。中学生的情感较小学生趋于稳定、深刻,但仍易于冲动

7、、情感丰富,表现强烈而鲜明。如为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而狂喜、信心十足,为比赛的挫折而急躁、泄气、甚至绝望,因裁判不公正而动怒、吵架等。第二章 体育教学目标论2.1 体育目标概述2.1.1 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体育教学目的:指对体育教学活动所应促成的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总的设想或规定。体育教学目标: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体育教学活动所要促成的学生身心发展上所应达到的标准和要求所作的设想或规定。体育教学目的与体育教学目标的联系与区别联系: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与体育教学目的在方向性质上是一致的。区别:第一,体育教学目的是体育教学的方向目标,具有终极意义;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达到的目标,

8、具有阶段意义;第二,体育教学目的是对体育教学的总要求,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所有体育教学活动都起指导作用;体育教学目标是对体育教学的具体要求,只对特定范围(如某一阶段、某一单元、某一课时)的体育教学活动起规范作用。 第三,体育教学目的通常体现着社会的意志和要求,具有主观性和指令性,在一定时期是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学目标更多地体现于体育教学活动主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自主性,在实际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变动。2.1.2 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预期性:师生在体验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所以必须以学生身心发展现状为基础,但又超越其发展现状,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 系统性:纵向看

9、,由低层次到高层次;横向看,体育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可行性:体育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具体、可行,有利于顺利达成。 灵活性:根据具体教学实际灵活编制,其内容和水平可以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以便获得最佳成效。 可测度性: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定性或定量测度,能进行客观的评量。2.1.3体育教学目标的功能1、导向功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乃至整个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可以围绕一定的中心,朝着一定的方向进行。 2、激励功能:满足学生内部需要;与学生兴趣一致;难度适中。3、标准功能:体育教学效果、教师授课质量、体育课程评价等的标准。因为教学工作

10、、授课质量如何,最终要看学生的身心变化与教学目标的符号程度。 4、聚合功能: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材、教法、手段、环境等都是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2.2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立2.2.1体育教学目标设立的依据1、社会的需要2、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差异和个性差异,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3、体育教学的特性和功能体育教学是以师生思想活动为基础和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来传授和掌握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过程。在确立教学目标时应突出体育教学增强体质、 促进身心发展、发展体能的本质功能,同时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2.2.2体育教学目标分类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将全部教学

11、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运动技能领域。认知领域包括有关知识的回忆和再认,以及理智能力和技能的形成。 情感领域的目标主要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判断力和满意的适应性的形成。 动作运动技能领域的目标强调是学生通过肌肉运动对材料或客体的某种操作,或需要神经肌肉协调的活动。2.3体育教学目标体系体育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是有体育教学总目标、各学段体育教学单元目标和体育教学课时目标组成的具有递进关系的系统。 体育教学总目标即体育教学目的,是体育教学活动中最具一般意义的目标,是期望体育教学达到的最终结果。它居于整个体育教学目标系统的最顶端,对下面的各个层次的具体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意义。2.

12、3.1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我国现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术、技能,促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体育意识,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人。(1)小学阶段的目标:1)全面锻炼身体,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通过身体锻炼,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态;促进身体技能、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2)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体育兴趣。学习体育、卫生保健的基本常识,树立安全的观念;掌握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和简单的运动技术,培养锻炼身体的能力和健康意识;培养对体育

13、运动的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3)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陶冶美的情操。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提高锻炼身体的主动性;运用体育对学生身心施加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明行为,逐步养成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集体意识和良好作风;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注重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 创造性。(2)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1)全面锻炼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抗疾病的能力。2)学习简单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发展基本能力,培养

14、健康和健身意识。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懂得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体育、卫生文化素养;掌握体育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为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独立从事体育锻炼打好基础;全面发展体能,掌握常见的体育娱乐方法。3)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通过体育教学,把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社会责任感相联系,教育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群体意识,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与习惯;发展学生个性,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培养文明行为,陶冶学生审美的情感。(3) 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目标1)全面锻炼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在初中体育教学

15、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体技能、身体素质、基本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2)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进一步获得体育、保健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从事体育锻炼、体育娱乐、卫生保健和其他社会体育活动的必要技术、技能与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育、卫生保健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和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卫生保健能力。3)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陶冶情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提高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创新、合作和应变能力,以及自强自立、坚毅勇敢、顽强拼搏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文明行为。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2.4中外体育目标设立的启示2.4.1日本体育、保健体育指导要领1、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将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适宜的运动体验和对健康、安全的理解,在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的性格和能力时,使学生努力保持和增进健康水平,增强体能,形成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2、初中保健体育教学目标将身心作为一个整体,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和接受安全、健康的教育,学生在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同时,实现增进健康、提高体能之目的,并培养一种将生活营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