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746753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姓名:课 题1 古诗两首独坐敬亭山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课前准备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3、古筝音乐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题,揭题。 1、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己知识和才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2、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

3、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结合版书: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4、五)扩展。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3、交流。望洞庭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的景色。、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课时安排:课时。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背诵古诗。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

5、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刘禹锡。 、简单介绍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习一下生字词: 、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别人帮助的。 、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

6、验: 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注意:和的意思是指和谐。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白银盘里一青螺: 让学生想象一下常见的大白盘子里放一个青螺。结合一下文中的“白银盘”是指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让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珑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怎样的美丽? 三、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了解到诗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静 四、通过学习,相信同学对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现实中的洞庭山水 五、这样的美景,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诗文名篇。

7、、出示:杜甫登岳阳楼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让大家读一读,背一背。教后记:2 桂林山水教学目标 :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 一、构建话题:桂林山水是什么样的? 二、教学的提升点 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归纳漓江水的

8、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体会最后一句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

9、显著的特点?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

10、,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三、拓展延伸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2、说一说,仿照第2、3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教后记:3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

11、清课文的条理。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教学设计一、构建话题: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二、教学的提升点第三段:外洞1、外洞洞口有什么特点?(拱形、宽)作者是怎样写的?(比喻)2、理解词“突兀森郁”3、这节最后一句写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写泉水,这条水线串联全文。与下一小节紧密相连)4、齐读第二段。第四段:从外洞进入内洞1、默读第四段。2、口述作者怎样进入内洞?出示电教片,抽动片演示。3、这小节共九句话,每句写什么?注意各句之间的联系。4、孔隙有什么特点?(窄:只能容两个人并排仰

12、卧的小船;矮:小般进出靠工人拉,人卧在船内;险:左右和上方的石头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5、指导读好句子。第五段:内洞1、默读思考:内洞有什么特点?(黑、奇、大)2、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出黑、奇、大的句子。3、为什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为什么说有点像?到底是像还是不像?4、看电教片:认识石钟乳、石笋。小结:双龙洞无论是外洞、孔隙、内洞景色各异,都值得观赏,这是全文的中心。三、 拓展延伸按一定顺序写一处景物。个性修改教后记:七月的天山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体会作者通过记叙游览天山的见闻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深厚感情。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

13、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3、体会课文精当、华丽的语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教学重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2、培养热爱祖国边疆的情感。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课前准备: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教师制作演示课件,附配乐课文朗诵。教学设计一、构建话题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

14、语言)。二、教学的提升点(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2)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