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739128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余姚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余姚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省余姚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省余姚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省余姚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余姚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余姚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余姚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 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卷轴(zhu) 提挈(qi) 卡(qi)脖子 鞭辟(b)入里 B. 下榻(t) 逮(di) 捕紫禁(jn)城 曲高和(h)寡C. 缜(zhn)密 惭怍(zu) 创(chun)可贴 摇头晃(hun)脑D. 谮(zn)言 酩酊(dn) 着(zhu)眼点 瑕瑜互见(jin)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对于突然爆发的事件,双方紧急蹉商了几个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对于一些媒体的质疑,都应缄口不理,免得出现纰漏。B. 代表团饶有兴味地观摹了这条贯串中国南北的高铁大

2、动脉的模型,对该公司不墨守成规的设计创意都赞口不绝。C. 各部门治理雾霾要统一协调,不能自行其是,当然环保部门更是责无旁贷,特别是要关停那些有辐射物质污染的企业。D. 有的人先拟提纲,写起来文思如泉,一气呵成;有的人搜肠剐肚,一筹莫展,写成后会让人读了如堕五里云雾之中。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位著名的诗人,因为身患疾病,在读高一时就辍学赋闲在家多年,他坚持写诗10多年后,最近在网络上一鸣惊人。B. 基于杭州市免费开放西湖景区获得更多的旅游收益的显著业绩,我市正研究优化旅游景点免收门票的有关工作。C. 近年来,东山区政府管理高效,令行禁止,使得社会稳定发展,人民安居

3、乐业,成为本市在全省学习的样板区。D. 李娜演唱的青藏高原绕梁遏云,传达给听众的是清晰明净、空旷悠远的境界,令每一个聆听的人都为之动情。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全球化去中心化的背景下,他在达沃斯讲台的精彩阐述无形中能够增进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了解、支持、认同,进而在共赢中实现发展。B. 在调查时,湖南大学一位毕业不久的硕士研究生告诉记者,在湖南大学读完本科和研究生的他,这么多年来从没有看到过可以自由转学的文件。C. 人类将美好的希望熔铸在艺术品里的创作活动几乎与人类文明的历史同步发展,它们在各国的艺术博物馆的收藏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D. 中国电信与腾讯视频等企业合作的让受

4、众免费看视频的背后,主要是为了培养用户使用流量的习惯,增加4G用户数量以及提高手机销售。5. 为恭贺你的同学搬进新房子,请你为下面这副对联对上下联。(分)上联:燕喜新居春正暖 下联: 6. 阅读下列故事,请在横线上填进恰当的话并概括寓意。(4分)父子俩牵着一头驴子赶路,路人讥笑他们说:“瞧这两个傻子,放着现成的牲口却不用它来代步!”于是父亲骑驴。行人又议论他们说:“这个老头不知道慈幼,自己骑驴子,倒让儿子赶路!”于是父亲让儿子骑驴,但又有人批评他们:“ (1) !” 父子俩一起骑上驴背,行人又非常惊讶地说:“(2) !” 父子俩下来检讨一番,做了一个新的决定,他们把驴子捆好,爷儿两个抬着走(1

5、) (2) (3)寓意 7. 阅读下段文字,请你拟写申请书的正文,要求准确、简明、得体,不超过100字。(5分)新华中学辩论社在历届辩论赛中多次获得大奖,在本省市很有影响。辩论社的同学们精选了一部分优秀辩论稿,想结集出版。通过与“中学生世界出版社”联系审定核算后,可以自助出版发行,如果出版2000册的话,需要人民币4万元。征得学校的同意后,辩论社打算向一向支持教育事业的青春饮水公司申请资助出版2000册。申请书青春饮水公司: 敬希获准资助新华中学辩论社 2015.3.6.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数字地球”之战“数字地球”这个

6、概念的内涵在不断地变化。目前,美国宇航局的一个说法比较能为普通人理解,“数字地球”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数字表达,也就是用虚拟现实的方式组织全球各种信息。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处理地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数字地球由下列体系构成:数据获取与更新体系、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数据与信息传播体系、数据库体、网络体系、专用软件体系等。数字地球可以包容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是未来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车”和“货”。专家指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上个世纪70

7、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一个自然发展。无论是否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地球信息集成和整体化工作都是当前地球科学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数字地球并非一个孤立的科技项目或技术目标,而是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依托的具有整体性、导向性的战略思想。“数字地球”具体到实用会怎样呢?北大数字地球工作室的李琦教授说,从不久前的科索沃战争可以看到,美国在军事高科技的应用上更趋极至,这场美国人称为“按电钮”的战争实际上就是“数字战争”,“数字战争”正是美国“数字地球”计划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这一计划首次在军事实战中的具体应用。中国的“数字地球”研究起步并不晚。美国在1998年1月提出后,中国迅速作

8、出反应,当年5月就在北京大学成立了“数字地球工作室”,致力于数字地球的研究和“中国数字地球计划”的探讨。 但“数字地球”的研究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美国提出这项计划,是其技术发展和需求所决定的,到了这个层次,可以说是呼之欲出。而我国目前在技术上还有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寻找自己的突破点,来应对其挑战。那么,我们的突破点在哪里呢?北大数字地球工作室的吴少岩教授举例说,比如我们在网络上难以一下子很快发展,但可以从软件研制上进行突破。以往我国软件业发展缓慢,主要还在于没有一个明确的需求目标,如果现在有此明确的目标来进行研究,相信可以带动我国软件业的飞速发展。8. 下列关于文中“数字地球”的理解,不

9、恰当的一项是A.“数字地球”用数字表达现实世界,而组织全球各种信息的方式是虚拟现实。B. 数字化重现和认识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是“数字地球”的技术目标。C. 未来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是数字地球,它可以包容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D. 数字地球由多个体系构成,因此,数字地球的内涵本质上是一个信息系统。9.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不依托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数字地球这个“车”和“货”就不能实现其技术目标。B. 地球信息集成和整体化工作促成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并推进了当前地球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C. 美国首次在科索沃战争中运用“数字地球”技术,这表明美国在军事高科技的应

10、用上更趋极至。D.“数字地球”研究计划的提出与实施,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技术发展水平和需求程度以及综合实力。10. 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中国“数字地球”研究的现状。(3分)(50字内)(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欲笺心事魏荣冰在我的书柜里,保存着厚厚一摞书信,静静躺在那儿,尘封已久,几未开启,宛如一份珍稀标本,盈握在时光之手,成为流年幽暗甬道中的一抹光斑,生命场域中的一段绝唱。写信,无疑是丰沛生命中最为柔婉的部分。当黄昏潮水般涌来,夜风在窗棂上低吟,一个人独处静室,拧开灯盏,柔和的光芒漂白四壁,临窗展笺,凝神挥毫,在笔尖和纸张轻轻地摩擦中,内心深处那些酽酽的情思,举凡对父母的

11、牵挂,对子女的关爱,对亲友的问候,对恋人的思慕,便如春蚕吐丝,绵绵不绝,高山流水,叮咚回响。平素尘世喧嚣中深埋心底的情愫,因了心理的松弛和山水的阻隔,在内心独白的角色暗示中,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化作殷殷慰藉,谆谆叮咛,拳拳问候,缕缕情丝。一个个美丽的字符,如一只只精灵的蝴蝶,在洁白的信笺上轻飏曼舞;如一枚枚娇嫩的花瓣,在旷远的心空中芳香满径;如一颗颗溜圆的石子,在情感的湖泊里激起层层涟漪。在历史长河中,书信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情达意手段,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书信文化和别具一格的书信美学。仅在名字上就有尺牍、尺素、尺翰、尺简、雁书、鸾笺、鱼书、鱼函、书柬等等称谓,不一而足。在书信往来中,形成了置邮传命、鱼

12、书尺素、雁足系帛、青鸟传信、红叶传书等文化典故,每一个典故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传奇故事,沉淀着一段深厚的纯真情感。中外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书信,或孤篇卓立,或皇皇巨册,皆以一种经典的力量,穿越苍茫的历史时空,深深植入人们的情感记忆。人类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电话、短信、微信、E-mail、QQ、MSN,这些新兴的交流媒介和载体,似乎在一夜之间风靡全球,解构了传统书信的运作机制,消弥了情感交流的时空距离,彻底颠覆了传统书信生成的文化机杼和审美心理,传统书信将要退出历史舞台。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中,原本神圣的人类情感,就像流水线一样被生产、复制和传输,像一张废纸被扔

13、在空中,短暂,易逝,速朽。技术革命带来的这种快捷交流方式,固然契合了现代人紧张的生活节奏和直白的心理需求,但一如时代的喧嚣与浮躁,它进一步压榨和剥夺了我们内心的最后一片精神高地,让漂泊的心灵无所归依。传统书信具有私秘和唯一的性质,一封书信往往只写给一个特别的对象,那些萦绕在字里行间的低回声音,是携带独特嗓音的告白、吟哦、呢喃和倾诉。句斟字酌地写好之后,再三犹疑地装入信封,郑重其事地写上名字,然后贴上邮票,投入邮箱,一封书信便开始了千山万水的旅行。由于时空的迟滞、延缓和阻隔,写信的人和收信的人,在不同的时空里,焦急地盼望,无助地等待,充斥内心的忐忑,极度的喜悲,无尽的思念,在内心纵横纠葛,绕肠千结,欲说还休。当颤抖着双手打开那寄自苍茫山水间的来信,置身于一个高度私人化的空间,在那封面上熟悉或者陌生的笔迹的指引下,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将那一页页纸笺放在面前,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简直就是进入了一种宗教仪式,用心品味文字间游走的缠绵情思,用双手摩挲发黄的纸页,搜寻行间若隐若现的斑斑泪痕,感觉纸页中 携带的那人的体温和气息,闭眼遐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