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角分的换算》说课稿 -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73802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角分的换算》说课稿 -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元角分的换算》说课稿 -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元角分的换算》说课稿 -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角分的换算》说课稿 -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角分的换算》说课稿 -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角分的换算?说课稿 - 一年级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分析?元角分的换算?讲的是人民币的单位,分与角、角与元之间的进率,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用人民币购置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能使学生清楚的知道“应该找回多少钱。因此,学习这一局部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教材56页的例题重点教学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对照着人民币的实物图,引导学生一分一分地数,一角一角地数,结合生活经验,认识“1角=10分、“1元=10角。因此教学重点是认识人

2、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领悟这种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相同教学难点是说出几元化成 几角几角化成几分,或几角聚为几元几分聚为几角的想法。二、学生情况分析在教学最初,我想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独立使用人民币购物的时机应该很少,对人民币的面值大小和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应该是比拟陌生的,所以我做了一个前测,只出了3个小题。一、前测试题:1、在里填上“1元1角1角1分1元1分2、老师要把1角钱换成几分几分的硬币,你应该给我分才和我的钱同样多。3、1个生字本5角钱,你有1元钱,售货员阿姨应该找给你多少钱?二、测试结果:第三题的正确率是100%,都知道要找回5角钱。第二题正确率是43.75%32

3、人受测,14人正确,18个出错的学生给我几分的都有。第一题是65.63%32人受测,21人正确,11个出错的学生都填的“=。三、测试结果分析:通过测试我了解到学生很清楚1元=10角,证明平时有这个购物积累。有一些孩子不清楚1角=10分,我想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分已经使用得越来越少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购物经验。对于学生不知道1元大于1角,1角大于1分,而填等于号原因有两个,一是不知道人民币三个单位的大小,还有就是受到了“数字1的干扰,没有考虑后面单位的大小。三、教学目标确实定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理解单位的大小。2、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1元=10角 1角=10分

4、。3、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实物引导学生在换钱的游戏中体会出元、角、分的进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思考,从多角度、采取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活动设计一、在换钱的游戏中,体会元、角、分的进率。 认识1角=10分 师:举起1角纸币 这是,我想把它换成以分为单位的零钱,你能换给我吗? 生思考换钱,老师找典型的收上来几份,追问学生为什么给老师这么多? 当孩子已经知道1角=10分之后,再把没有反应的换法也一一说出来,稳固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认识1元=10角 因为在前测中学生

5、对1元=10角已经很清楚了,所以我直接借助课件一角一角地数,数到10角是1元,然后创设了一个让学生用1元钱买一瓶8角钱的酸奶,问要找回多少钱的情境。从而引到换钱的游戏中,问学生把1元换成以角为单位的零钱有多少种换法。1元=100分探究1元=100分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领悟人民币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是相同的。因为把1元换成100分太麻烦,所以我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了元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2、进行简单的换算第一层次的练习我设置的比拟简单,只是单名数之间的转换,如:7角=分等我注意引导学生说出 “你是怎样想的?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 “可以这样想的填空 ,可以这样想:1角=分7角就是个10分就是分最开始扶着学生理解,慢慢过渡到独立思考。3、学数学用数学第二层次的练习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用1元钱买学具,你打算怎么花掉这1元钱。在这个活动中,即稳固了1元=10角的进率,又让孩子体会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我还适机地对学生进行了不乱花钱的教育。我自己认为本课的设计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了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体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防止了学生死记硬背,课堂气氛是轻松的、和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