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1.1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对点训练含答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737526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1.1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1.1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1.1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对点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1.1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对点训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1.1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对点训练含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版地理精品学习资料1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答案A解析阳坡冬季白天受到的太阳辐射比阴坡强,气温日较差比阴坡大,故冻融作用比阴坡强,冻融作用越强,对建筑物地基的破坏越大,因此该地区居民点多分布在阴坡上。图一、图二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2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

2、1 2501 4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读图可知,在各海拔段中,海拔小于1 25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海拔1 5501 700 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或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故选C项。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34题。3“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A山间峡谷 B山前平原C山间盆地 D平缓高原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古代经典散文叙述来分析地形地貌特点的能力。古文描述的是群山环绕的疏朗空旷之地,地形可能为山间盆地。4“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A地理位置 B灌溉系统C农业科技 D水力资源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形成的影响因素。通过题意可知“桃花源”这种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其形成与山间盆地的独特地理位置关系密切。下图是我国太行山脉东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5太行山脉以西的城市分布特点是()A沿黄河分布 B沿铁路和河谷分布C沿山麓地带分布 D沿冲积扇边界分布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太行山脉以西的城市主要沿铁路和汾河河谷分布。6太行山脉以东的两条铁路线上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其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是()A地势较高,不易受洪灾影响B沿大道、公路分布,形成较早C河流沿岸,水运便利D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答案C解析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中西侧一线,主要沿山麓地带分布。这里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侵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形成城市较早。有大道、公路等其他交通线通过,利于商业网点形成,故城市规模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