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735697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论教师在教学中所担任的角色也将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以此来协助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互相协作的能力。学校也将变得更像寓教于乐的天地,在这里可以理解社会的功能,学习解决解决小组协作所遇到的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课程更为有趣,更有吸引力,更有个性化,学校不再枯燥,而变得更为有趣,人人向往!Rger C. Shak第一节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与特点一、信息化教学设计定义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老式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体现形态。这种教学形态,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明显特性,另一方面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引。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

2、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本上,充足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措施。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从而增强其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使她们最后成为具有信息解决能力的、积极的终身学习者。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一)知识/信息时代的教育目的观一般说来,教育目的表目前四大方面:一是使个体获得奉献社会的本领;二是开发个体的天资潜质;三是增进个体履行公民的责任;四是传递老式文化,使老式得以赓续。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教育目的本质并没有发生主线变化。但是,应当注意的是我们的文化背景却发生

3、了变化。在知识/信息时代,这些目的的每个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超越了我们的习惯性的应答。一系列崭新的、打上了时代烙印的教育需求随之产生,使教育目的发生了重构,如表所示:表1:教育目的重构老式的目的知识/信息时代的应答奉献社会知识行为,参与全球化经济发展开发个体的天资潜质运用知识工具的支持,实现自我的潜能履行公民责任参与和知晓民主决策实现老式的赓续多元文化的比较,并从多元文化中获得认同、奉献社会:在知识/信息时代,要对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就必须掌握一系列的新技能,特别是知识行为技能。当我们在平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技能时,我们便参与到一种巨大的、复杂的全球化经济、信息、技术、政治、社会和生态的互动关

4、系之中。在这个高度复杂化、技术化和信息化的世界,我们都需要学习生活/工作的新措施、新途径。、开发个人的天资潜质:越来越多的人从强力知识工具计算机和远程通讯软硬件中获得巨大的的益处。这些工具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学习、工作和消闲的质量。作为人们思考传播/交流的“放大器”、“储存库”和“感官的延伸”, 这些工具正成为我们每个人天资潜质开发的“强力工具”。、履行公民责任:电子媒介和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更加自由的获取信息的通道。这些通道能使我们能接触范畴更广阔的问题、事实、意见和交流,但却未能极大地提高我们对民主决策过程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与此同步,对如何作为一种明智的信息消费者,如何辨别和过滤扑面而来的信息问

5、题,也未能予以足够注重。越来越多的商业媒介正在失去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的控制能力,这种情形迫使我们必须更加注重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媒介“食物”作出对的的判断,努力地、仔细地从丰富的平常媒介“菜单”中作出选择。、实现老式的赓续:信息技术带来了崭新的生存时空观和文化教育传播观,随着全球化的流动、交流、合伙等等现象的迅猛发展,每个开放型的国家都面临着“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文化冲突、交融与平衡的问题,面临着如何在一种跨文化的社会中和谐发展的问题。毋庸置疑的是,单一 的所谓优势文化的色彩将受到削弱,代之而起的是多种民族文化的交汇,形成一道多姿多彩的文化彩虹。目前每个国家、每个人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从我们所接

6、受的文化老式中建构和保持文化认同,在学会认同的同步,学会理解、包容和容忍她人的文化老式与认同。(二)知识/信息时代的人才观现实表白,人们在知识/信息时代所必需的基本生存与发展技能,远远超越了老式的,甚至是更为基本的3R(读、写、算reig、writin、arimetic)技能。大量有关研究阐明,在知识信息时代,基本的生存与发展技能重要涉及七大方面,如表2所示:表2 七s:知识/信息时代的生存技能七大技能(七C)所涉及的技能批判性思维与行为 (talThikin-and-ing)问题解决、研究、分析、项目管理等等创新(Crtiity)新知识的创新、“至善至美”的设计方案、讲故事的艺术性等等协作(

7、Collaoraton)合伙、协商、达到共识、团队构建等等跨文化理解 (Cos-ltral stading)超越民族间的隔阂,跨民族的知识和组织文化传播(Cuniti) 制作信息、有效地使用媒体计算机素养(Computing) 有效地使用电子信息和知识工具生涯与学会自立 (Caree &Lenig Self-relianc)解决变化、终身学习和生涯调适、批判性思维与行为:在知识/信息时代,知识工作者必须能:(1)界定复杂、交叠、劣构领域的问题;()有效运用电子的和非电子的工具与专业知识,用于研究和分析问题;(3)设计可行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过程;(4)具体操作和实行可行的解决方案;()评估行动的成

8、果;(6)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善解决方案。此外,掌握流畅的设计过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研究措施都很重要。同步,要掌握所波及领域的专门内容或知识,明白这些专门内容或知识,常常发生明显的变化,应当不断地“实时”更新。对于“实时”学习来说,在线信息数据库、与专家联系的快捷电子邮件、在线课程等等,都是某些很有协助作用的支持工具。、创新:创新活动的领域、行为、技能体现非常广泛。像诸如对旧问题提出新的解答方案;发现新原理和发明新产品;发明传播或交流新观念的新措施、新途径;发现解决复杂过程、管理不同性质群组的创新型措施和途径等等,都是知识时代所珍视的技能。3、协作:一般说来,小组协作是解决复杂问题、发明

9、复杂工具、产品和公益事业的唯一选择由于多种智力的交互作用是其主线。从合伙、协作到协商、达到共识,这些有效的技能和协作小组工作模式,将是知识时代工作的一种必备特性。4、跨文化理解:作为小组工作的必然扩展,为了有效的工作,知识工作者必然要在不同的种族、社会、组织、政治和学科知识文化之间建立起沟通协作的桥梁。随着跨文化社会、全球化经济、技术规范的全球化和平面化的“网络”组织模式的日益发展,跨文化的技能将显得越来越有价值。5、传播:针对不同的受传者,知识工作者需要掌握运用不同的媒体进行有效传播的能力。今天,媒体种类之多,合用性之广可谓林林总总文字报告、电子文档、印刷杂志文章、电子文章、印刷书籍、电子书

10、籍、印刷广告、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电话广告、移动电话、网络电话、语音信箱、远程营销、传真、寻呼机、网页、电子邮件、邮政邮件、传单、仿真、数据库、多媒体演示、幻灯、投影、软盘、磁带、录像带、D、DVD、收音机、电视、网络电视、视频会议、虚拟现实等等。知识工作者将永远要面对:如何面对特定的受传者,选择恰当的媒体,传播恰当的信息;永远要面对如何尽量有益/有效地做好等等这些问题。6、计算机素养:在知识时代,每个人都必需超越基本的计算机素养,走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数字化素养,并且能纯熟地运用多种计算机辅助工具,来完毕平常生活的任务。无庸置疑,在知识/信息时代,那些掌握了知识工具的人,比起那些缺少这方面

11、素养的人来说,无论在学习方面还是工作方面,都要更加成功。7、生涯与学会自立:在一种就业或受聘日益走向“自由随意”的时代,在一种临时性工作和合约性工作日益增长的时代,知识工作者必需有能力管理自我的生涯之路,不断地学习新技能。在知识信息时代,由于大多数工作越来越走向高技能、基于项目的工作(这些工作与低水平的服务工作或工厂流水线工作相对),解决从一种项目走向另一种项目所带来的系列的、不断变化的能力;迅速学习每个项目工作所需知识技能的能力,无论是对于职业的生存,还是终身学习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三)知识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特性屈林和霍德(B.Til & P.Hod,199)觉得,有效培养知识信息时代所

12、需的技能,需要相应的教育筹划,教育筹划需要有效地将信息/知识工具和平常学习形式统合起来。知识/信息时代的学习/教学活动特性与工业时代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如表所示:表 工业时代和知识/信息时代的学习/教学活动特性比较工业时代知识/信息时代教师制导教师作为增进者、指引者和顾问教师作为知识源教师作为合伙学习者以课程为中心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按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僵硬的学习筹划表进行学习开放的、弹性的和按需学习的形式重要是基于事实的学习重要是基于项目和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理论的、抽象的原则和概述现实的、具体的活动和反思练习和操练探究和设计规则和程式发现和发明竞争性的方式协作性的方式着眼于课堂着眼于社团描述

13、性的成果开放性的成果遵奉规范强调发明性的发散计算机作为学习的对象计算机作为所有学习的工具静态的媒体演示动态的多媒体交互限于课堂的交流无限制性的、世界性的交流规范导向的测验评价专家、指引教师、同伴和自我导向的基于绩效的评价通过度析,她们觉得(199):、许多适应工业时代学习的规则和程式,已不能适应知识时代的学习需求,基于项目、问题、探究、设计、发现和发明性的学习,更适应时代的需求。2、如果没有适应知识/信息时代的全方位的变革,我们在措施变革上所获得的一点点进步,又会很容易地滑回到老式的、习惯的工业时代的行为模式之中。3、对于上面工业时代和知识/信息时代的每一栏学习特性的比较,我们把它们看作是一个

14、持续统,不是简朴地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其间是互相联系和互相综合的。、知识/信息时代的学习实践与现代有关人类是如何学习的理论完全一致。从基于项目和问题的学习,到基于协作和社团的学习,从强调情境中真实学习到日益强调的基于学习者自我激发的学习,这些学习实践,得到了现代学习理论的有力支持。5、虽然信息通信技术对于推动我们走向知识时代的学习措施来说是重要的催化剂,但是,我们必需永远记住:起重要影响作用的是实践模式和成果,而不是工具。6、至关重要的是,新型的学习模式对职业的发展,涉及职前和在职的教师来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诸多方面,它意味着教学活动的重新定义,意味着在学习过程中教师

15、角色的重新定位。虽然对小朋友的最佳哺育、关怀、同情和塑造永远是教学的核心,但是,知识信息时代的新规定,给教育实践活动带来了全新的学习原则和学习行为。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引,它与老式的学习措施、行为主义的教学设计以及典型的CA有很大的不同。它具有自身的设计基本原则和评价原则。(一)建构主学习措施义与老式学习措施特点比较 乔纳森(Jonasen,199)觉得,建构主义学习措施与老式的学习措施有很大的不同,如表4所示:表4 建构主学习措施义与老式学习措施特点比较比较项目建构主义学习措施老式学习措施知识观知识是在行为活动/经验中建构的、逐渐显现的、情景化的、分布式的知识是传递的、外在于学习者的、客观的、稳定的、现成的、非情景化的现实观心智/思维活动的成果外在于学习者的客观存在意义观反映个人的观点经验的理解外部世界的反映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